49年,开国将领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不已,主席的一番话轻松缓解

娱小七 2022-10-04 16:08:27

在新中国诸多开国将领之中,他绝对是极其特殊的一位。

他参加革命较晚,早年曾是东北军著名将领,1942年才正式加入八路军,可他的功绩却并不平凡,在连续三年的抗日战争中屡战屡胜,一路升迁,最终成为了八路军高级将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是这样一位万众瞩目的将领,却在1947年的一次职务调动之上“吃了瘪”。

1、突如其来的职务变动

1947年春天,东北民主联军在内部进行了一次职务调动。

在此次调动中,林彪下达命令,让原松江军区司令员李天佑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而原第一纵队司令员万毅则去松江接替李天佑的职务,两大军区司令员职务“互换”。

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在军内引起轩然大波。

虽说两人级别相同,但各部队之间是不同的,松江军区是地方守备部队,而第一纵队则作为我军序列当中的野战纵队,属于“根正苗红”的一线主力部队。

当接到调动命令时,最为吃惊的,莫过于万毅本人。

上级命令自然是要服从的,但他心里怎么也不是个滋味,始终琢磨不过头,对于调动缘由不甚了解。

在这次调令下达的同时,林彪与万毅进行过一次谈话。

在此次谈话中,万毅情绪异常低落,当林彪谈起调动话题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万毅没有憋住,当场顶撞:“为什么要这样调动?”

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向来有着极高威望,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下属用这样的语气质问。

万毅此话一出,林彪脸色立马拉了下来,最终在周围人打圆场下,此次谈话最终草草结束。

之所以万毅火气这么大,主要还是有两大心结。

首先,一纵是他相处多年的老部队,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养得兵强马壮,就这样“拱手让给别人”,换做是谁都会有些不甘。

其次,按照正常晋升规律,当时李天佑不应该被迅速提拔到主力司令员的位置,论资历,他作为老人,什么错误也没犯,就这么被新人给拉下去了。

正是在这两方面有所困惑,他才会不顾林彪面子当面质问。

可也由于此次冲动,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这让万毅的内心更加紧张。

林彪带兵向来说一不二,在他的部队中从来没有下属讨价还价的先例,万毅算是头一个。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林彪又再一次找到了万毅进行谈话。

这一次双方谈话十分温和,林彪耐着性子向万毅说道:“我还是要跟你商量,你不愿意去松江军区,还可以到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当校长。”

看到首长如此关照,万毅虽然对调离部队的事情仍然有情绪,也不好提出,最终只是说道:“我就不说了”。

眼看着万毅死活不张嘴,最终林彪只得让他先回去,这一次谈话再次草草结束。

经过这两次谈话,万毅内心基本上已经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大概率是不能够留在原部队了。

但打了多年仗,他怎么也不愿意去后方“养老”,此时此刻他仍想争取留在一线作战部队的机会,哪怕降职工作也可以。

可一连两次谈话都被自己搅和黄了,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林彪。

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老搭档梁必业,请他帮忙向林彪传达自己的心思。

梁必业人缘向来不错,经过他一番调解和沟通,最终林彪也明白了万毅的想法,在此次调任之上折中进行处理:李天佑接任一纵司令员的命令不变,而万毅也不需要再去松江军区,而是留在一纵当政委。

除此之外,林彪还让梁必业给万毅带了一个口信:“让你当政委不是真的当,主要是给你个机会,向李天佑学习打仗。”

2、四平之战,教科书级别的攻势

事实上,林彪此次调动,更多的是在战争方面的考虑。

当时正值解放军反攻的关键时刻,而万毅个人指挥风格和战争基调适度不高。

由于早年出身于东北军,万毅在战术上并不能适应解放军的游击作战,他追求稳扎稳打,不爱打无准备之仗,也就是双方实力悬殊的战斗。

但解放军在绝大多数的战斗都是“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这就让万毅在战场指挥上有些束手束脚。

万毅担任一纵司令员期间,虽没犯下大错,但在这一时期一纵也并没有建立过大的战果,如果放在两军均势对垒之时尚且可以接受。

但此时已经到了1947年5月,中央军委正预备发动夏季攻势,因此林彪才决定做内部调整,临阵换帅,把作战更加激进的李天佑先调过来。

李天佑上任一纵司令员后,立马接到了新命令,那就是攻打四平城。

四平位于吉林省,是当时东北战略要冲,这里连接沈阳、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关乎着整个东北战局的主动权。

为了能够确保拿下四平,在1947年6月,李天佑再次“跨级”,指挥2个纵队另1个师和配属5个炮兵营,向四平发起进攻。

彼时国民党早已转入守势,当时杜聿明下达命令,将国民党全军集中至沈阳、四平、吉林等中心城市,等待援兵,这也使得攻打四平的难度陡增。

当时守卫四平的是国民党71军的陈明仁(后起义,成为我军上将),可谓是严阵以待。

为赢下这场战斗,除了主力部队以外,我军另外安排了四个纵队和十七个师负责打援,整体兵力形成了8万对2万。

单从双方兵力来看,这是解放军史无前例的“富裕仗”,但事实上,四平城守军的背后,还包括国民党当时全部的空中力量。

攻坚战开始后,国民党军接连不断地向四平城守军空投弹药物资,其中包括子弹300多万发,迫击炮弹3万发,山炮弹6200发,榴弹炮弹1300发。

这给我军的进展带来了极大困扰,仅仅是战斗第8天时间,全军就已经损伤超过8000人,远远超出战前预计。

尽管情况如此艰难,李天佑仍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指挥艺术。

1947年12月15日到1948年3月15 日开展的冬季攻势里,李天佑再次重整部队,发起对四平城的进攻。

此次攻城战,李天佑以雷霆手段清扫了海丰屯、徐家窑、等地的外围工事,最终于3月12日凌晨7点40分发起总攻,只用了一昼夜,就取得了彻底胜利。

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全歼守敌19000余人。

李天佑攻坚战术受到了军委特别通报表扬,并命令在全军上下进行推广。

其表现对于一直在军中担任政委的万毅而言是极具刺激性的,直到此时,他才彻底明白林彪那句“学习打仗”指的是什么。

李天佑可谓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万毅上了堂军事课。

3、北平解放的幕后功臣,毛主席亲自接见

万毅对于李天佑向来是服气的,在李天佑上任司令员后,两人相处一直十分融洽,虽然也会在观点上产生分歧甚至争论,但双方在指挥上却总是步调一致,保持团结。

与李天佑相处的一年时间里,万毅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不少自己以前没有注意过的东西,其个人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1948年,东北野战军再次进行整编时,万毅也再次官居原职,担任五纵司令员,重回作战部队。

在之后战斗中,五纵表现一直十分稳健,尤其是在平津战役里,万毅破天荒地使出了一招“强行军”,让大军从东向西突进,超出中央军委预计一天的时间占领了丰台,被林彪、罗荣桓联名发电嘉奖。

国民党大军反扑之际,万毅也展现出了极其高超的战场指挥能力,以一己之力硬抗下12个师轮番进攻,为我军争取极大战场主动权,为后续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31日,百年古都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万毅功不可没。

同年2月,在中央预备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特意提了万毅名字,邀请他前来参加,担任候补委员。

这一消息传出,在当时引起不小震动,万毅起初心中也是有些紧张的,他出身旧军队,从未见过毛泽东,更从未搞过政治。

丰台一战虽然打出了名声,但当时军队当中立功的将领不在少数,为何偏偏要万毅来参加呢?

事实上,毛泽东之所以邀请万毅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万毅是满族人是少数民族代表;其次,万毅出身旧军队,是旧军队改造的代表。

正因如此,毛泽东才会决定邀请他前来参加。

出乎他意料的是,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时,对方一句话就打消了他所有的紧张。

这次会面,毛泽东没有聊工作,而是聊起了万毅的姓氏。

“万毅同志,你说百家姓里,除了姓伍的,姓陆的,姓千的,姓万的之外,还有什么姓与数字有联系呀?你姓万,是不是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啊?”

一番话令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万毅一直紧揪着的心也得到了极大放松,会面气氛十分愉悦。

新中国成立后,万毅继续投身于国防事业,由于曾经担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司令员,在多年军旅生涯当中,他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学习的习惯。

上世纪50年代万毅自感知识水平不够用,已经四十多岁的他居然重新学起俄文,并且前往苏联军校进行留学。

从苏联归国后,曾经的老领导罗荣桓找到了万毅,希望他能够调去第二机械工业部当一个副部长,负责国防工业工作。

对于这份任命,万毅欣然答应,在之后日子里他一直在相关领域工作了十余年时间,为我国兵器装备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后来,解放军总参谋部决定成立兵器装备计划部时,万毅再次得到提拔,被正式任命为部长。

1997年10月31日,万毅老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他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受到极其高规格的追悼。

在万毅身上,有着一种老一辈革命人特有的韧性、一种永远积极进取的特征,无论遇到任何困境,他总是顽强克服,并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做到最好。

万毅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