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向前回乡探亲,老父亲不敢相认,问道:老总,你找谁?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2-01 11:26:36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1937年的夏天,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

刚到村口,就远远的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背着口袋吃力着走着。

徐向前一眼就认出这是父亲的背影,便恭恭敬敬地说:“大大(即爸爸),我是象谦。”

但这位老人上下打量着徐向前,说道:“老总,你找谁?”

戎马一生 战功卓著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薄家村(现永安村),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徐向前,寓意继续革命向前。

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一直在人民军队中担任领导职位,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曾经创造了我军战史上的多个“第一”。

他是黄埔一期共产党员里军职最高的将领,国民党悬赏他的人头是10~20万大洋,跟朱德、毛主席一个价。

他也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

1931年,徐向前指挥红军在双桥镇,第一次成功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俘虏敌人5000余人,活捉了师长岳维峻,彻底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 “围剿” 。

1932年,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历时48天,取得了苏家阜大捷,共歼敌3万余人,俘虏敌总指挥厉式鼎等1.8万余人。

期间创造了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战略战术,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的经典范例。

1933年至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的指挥下,打破了川军的六路围攻,共歼敌8万人,缴枪3万支,是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1938年,身为八路军第 129 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与师长刘伯承一同指挥了著名的响堂铺战斗,共毙伤日军森本少佐以下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是当时八路军一次击毁日军汽车最多的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山东抗战期间,徐向前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领山东、苏北、淮北各路抗日武装以及山东纵队和115师,共计十余万人,是八路军中指挥的部队人数最多的军事主官,在八路军的抗战征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1948年,徐向前指挥8纵、13 纵和太岳军区部队,临汾战役历时72天取得了临汾战役的胜利,共毙伤俘国民党军队 2.5 万余人,俘梁阎锡山的十三太保之一,陆军中将--培璜。

这也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

从1947年10月到1949年4月,徐向前带领部队攻打运城、攻坚临汾、 决战晋中、 解 放太原,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就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解放了山西全境。

建国后,徐向前被列为是十大元帅之一,同时也是唯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将帅。

李先念曾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红四方面军善打硬仗、恶仗,是与徐向前的指挥风格分不开的。

爱兵如子 情深意厚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徐向前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始终将战士们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教育部队干部,部队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士兵为出发点和基础。

他要求干部在政治上关心战士进步,生活上关心战士疾苦,指挥战斗时实行战术爱兵,尽量减少伤亡。

在临汾战役中,前几日的攻击不力,给部队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正当全体干部战士要求再次搭云梯强攻时,徐向前却陷入沉思,他深知这种蛮干的强攻方式会给部队带来巨大的伤亡,他毅然下令停止进攻,最终找到了坑道爆破的方法,成功攻占临汾。

战后总结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把战士看成我们的亲兄弟,当成自己的亲子女一样爱护、疼惜。老百姓把儿女养大送到部队,我们若蛮干造成不不必要伤亡,怎么对得起老百姓!你们自己也有儿女嘛!”

即使在错误路线横行时期,他也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干部,他在身边将士遭遇危难之际多次挺身而出,保护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干部,

据开国上将陈锡联回忆,陈锡联担任红四方面军时,与几个年轻伙伴上街,一起在镇上买了几个油饼吃。

没有想到,被人诬告是“吃喝委员会”,陈锡联等人要被抓起来枪毙。

徐向前听说这件事后,立即跑去说理:“小鬼们不就是嘴巴馋点,饿得饥肠辘辘的,买个油饼充饥,哪里懂什么‘委员会’呀!批评教育一下,放掉他们算了。”

这样,陈锡联等人才躲过了这一劫。

后来,陈锡联深为感动地说:“徐总指挥救了我一命啊!”

开国中将周希汉,在红军时期也被诬告为“改组派”,被押往河滩枪毙。

正当周希汉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准备就义时,恰巧被正在河边散步的徐向前发现,立即以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命令道:"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最终,周希汉又逃过一劫。

1982年,周希汉曾感慨万千地说:"每一次遭难,都是徐向前同志救了我的命, 给了我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真是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

虽然徐向前本着对革命的忠诚,对将士的爱护,力争保护一批干部、战士,但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

1932年,张国焘趁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时,以“改组派”罪名将徐向前妻子程训宣逮捕,妄图迫使她供认徐向前是“改组派”。

而程训宣始终没有屈服,没说半句不利于徐向前的话,被秘密下令枪决。

徐向前一直寻找自己的妻子无果,直至1937年在延安,徐向前才得知妻子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出卖自己最终被杀的噩耗,悲痛得失声痛哭。

新中国成立后,程训宣的母亲汪秀芝从乡下来到北京,想看望自己的女儿。

徐向前不忍心告诉老人真相,一次次给程训宣编造工作地点,从陕西“调”到青海,从青海“调”到新疆,最后甚至“调”到了苏联 。

直至老人临终,都不知女儿早在40年前就已离世。

光明磊落 “六亲不认”

徐向前虽然对战友充满着深厚的情感,但对家人要求却极为严格。

徐向前老家与阎锡山老家都在山西五台县,只隔了一条河。

阎锡山主政山西的时候,大批从五台县走出来的同乡,都被阎锡山招入麾下,委以重任,当时有句顺口溜:“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徐向前进入太原后,一些亲戚朋友听说徐向前“打”回来了,也兴高采烈地前往太原,找徐向前要官当:徐向前对这些老家的来访者,总是耐心地予以说服。

一些人理解了,也有的人不理解,认为徐向前当了大司令员“六亲不认”了。

可是当他们听说徐向前对两个姐姐的态度后,也就哑口无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徐向前在家乡有两个姐姐,徐先月和徐春月,当听说弟弟做了 “太原王”,两个姐姐满心欢喜地结伴从五台县的乡下风尘仆仆来到太原,找到了徐向前,想沾点当了“大官”弟弟的光。

看到两个姐姐,徐向前感到无比的内疚。

在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率领一二九师参加“百团大战”。

路过自己家乡的时候,正是自己的两个姐姐为徐向前和战友们做下筱面窝窝,让他们饱餐一顿。

同时,两位姐姐还分别领着自己的儿子,郭富安和赵希圣,让这两个外甥跟着舅舅去打鬼子。

但没想到的是,徐向前这两个亲外甥,都相继牺牲在了抗日前线。

即使是这样,守着太原城满街的战利品,徐向前连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都没给。

徐向前告诉两位姐姐:“那些东西都是公家的啊,我不能让你们拿回去”难道徐向前真的就是“六亲不认”吗?

非也,而是徐向前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不为亲友开后门。

解放后,徐向前就把两位姐姐接到了北京,用自己的薪水安排她们安养晚年,让她们在浓浓的亲情中疗养失去儿子的创伤。

徐向前就是这样一位大公无私,严以律己的人,他常引用“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名言来告诫自己,告诫身边的人员。

1990年9月21日凌晨,徐向前与世长辞。

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分别撒到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些他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地方,去和他的战友们“相聚”。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2021年第11期,党史博采杂志社

《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四)》,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人民周刊》2018年第15期,人民日报社

《党史博览》,2018年第8期,党史博览杂志社

《党史文汇》,2021年第11期,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

点击,看更多深度好文

2 阅读:2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