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至今,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推广、实施。随着一些试点城市相继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日趋步入“硬约束”时代,如何绿色、持续处理占城市生活垃圾6成以上的餐厨垃圾,成为治理的关键。
近期,从西安传来的一个好消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智能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神器”已经诞生,随着推广面增大,许多以前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望改善、破解。
日益增长的“湿垃圾”
目前通行的垃圾分类简单总结就是“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其中分类管理及后续处理较为棘手的是湿垃圾。
所谓湿垃圾,又称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泔水,也叫潲水又称馊水。
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一般是指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单位公共食堂以及餐饮行业的食物废料、餐饮剩余物、食品加工废料及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主要成分有淀粉、食物纤维、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含水率达80%-95%,油脂含量5%-12%。
随着我国消费升级,餐饮行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的产生也逐年递增。每年的产出量十分巨大,2015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达9475万吨,日均产量达26万吨/日,2019年增长至12075万吨,2020年疫后影响,仍达12775万吨。其总量占到城市生活垃圾的60%-80%左右。
分类处理“卡脖子”
餐厨垃圾具有污染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由于餐厨垃圾里的有机固体填埋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所以直接填满、焚烧餐厨垃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堆填过程会产生臭味及温室气体、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等。
但餐厨垃圾若处理得当,它又具有“资源性”的特点。因此餐厨垃圾既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另一方面又是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卡脖子”工程。餐厨垃圾产量逐渐增加,对环境自我修复的能力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怎样有效的处理餐厨垃圾,以及绿色可持续性的处理垃圾成为我国面临的环保难题之一。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工厂化集中处理”,另一种是源头化油、水、渣三相分离处理。而餐厨垃圾油、水、渣三相分离处理技术大多使用的是工业级大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体型大、成本高、效率低,普及性较差。
餐饮业市场上,现在应用最多的处理方法依然是陈旧的人工操作“笊篱加隔油池”分类处理方式,不仅脏臭乱,而且固液、油水不能有效分离,资源无法转化,造成地沟油禁而不止,乱排乱放严重污染地上地下环境,阻滞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程。
五大跨越与八项特点
近期,随着西安芝麻乖乖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的餐厨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机研制成功,长期困扰我国在餐厨垃圾源头分类处理上高投入、低效率、入不敷出的老大难技术问题有望得到彻底改变。
据介绍,该技术突破原有的技术发展模式,首次将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工业机械设备直接转变为“小型化、智能化”的家用电器产品,完全颠覆了已有的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方式,为餐厨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推广、普及、实用的技术手段。
参加该项技术成果鉴定的专家认为,该产品的问世,不仅标志着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且预示着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行业“二次革命”即将到来。
西安芝麻乖乖智能电器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化、小型化、通用化这一老大难技术问题,历经三年多的反复研究试验,如今终成正果。
这个“神器”创新性地应用涡旋离心固液分离技术,网栅热融油水萃取技术,逆向旋转物料破碎技术,双重消毒除臭清洁技术,智能控制数字警示技术等方法,终于研制成功旋转破碎、消毒除臭、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及油、水、渣三相处理一次性完成的智能型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机。
该机器的显著特点是在技术实现手段和应用上实现了“五个跨越”:
一是工业级机械设备实现“智能化、家电化、小型化”的跨越;
二是厨房电器类餐厨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机从“无”到“有”的跨越;
三是工业涡旋离心技术在餐厨垃圾固液分离中,实现物料易于化合反应到特性恒定不变的跨越;
四是液体压力差在油水分离中从“低能”到“速效”作用的跨越;
五是液体内循环体系由单一萃取功能向油脂析出双功能上的跨越。
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体积小,外形尺寸与一般洗衣机相同;
智能化程度高,一键式操作,简单便捷;机动性强,可随机摆放,不受空间、地点限制;
效率高,处理20公斤餐厨垃圾只需要30秒钟即可完成油、水、渣三相分离;
能耗低,处理一吨垃圾耗电量不足0.25元;
价格低廉,基本上与普通洗衣机的价格相当;
使用收益可观,如日处理200公斤餐厨垃圾,即可产生纯度在95%以上的油脂10公斤以上,收益近80元以上;
渣料40公斤以上,收益在20元以上,年收益可达4-5万元。
最主要的贡献是能够实现餐厨垃圾“零”排放和地沟油“零”产出。
目前,西安芝麻乖乖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餐厨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机,已申报了国家二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型专利,三项外形设计专利。同时,机器已完成设计定型和批量化生产测试,预计在2022年3月份左右将在全国30个大中城市首批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