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水肿和三大原因有关?三个法消结晶!痛风专家周桂兰解答!

痛风专家周桂兰 2025-04-26 17:32:53

许多痛风患者发现,即使尿酸已降至300μmol/L的“安全范围”,关节水肿仍反复出现。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四大代谢的复杂联动。本文将从病理生理角度,揭示尿酸代谢与关节症状间的深层关联。

1、低蛋白血症

合成减少

肝硬化:肝脏功能受损,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

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3.5g/天)。

临床表现

全身性水肿:以凹陷性水肿为主,晨起眼睑水肿,午后下肢水肿加重。

2、肾功能异常

病理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脏排泄水钠能力降低,导致水钠潴留。肾血流减少刺激RAAS,进一步加重水钠重吸收。

临床表现

急性肾损伤:

少尿/无尿(尿量<400ml/天)、血肌酐急剧升高。

水肿(颜面及下肢)、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

3、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 → 代谢率降低 → 组织间隙黏多糖沉积。

肾血流减少 → 水钠排泄障碍 → 水钠潴留。

临床表现:

非凹陷性水肿(面部、四肢肿胀,按压无凹痕)。

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记忆力减退。

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

蛋白质摄入不足 → 嘌呤代谢底物减少 → 尿酸生成降低。

水肿: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 胶体渗透压下降 → 水肿。

维生素B1缺乏(脚气病)→ 高输出性心力衰竭 → 水肿。

临床表现

消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凹陷性水肿(下肢显著)。

脚气病:水肿、心悸、心力衰竭。

三个办法,消除尿酸结晶

药物治疗

使用降尿酸药物

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尿酸的生成。同时,也可以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

碱化尿液的药物

如碳酸氢钠片,可以提高尿液的pH值,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防止尿酸盐沉积。

融晶治疗仪器

尿酸结晶没有去除干净,是痛风难以治愈的关键所在。尿酸结晶在关节和组织中沉积,会持续刺激关节,引发炎症和疼痛。一旦结晶存在,痛风仍可能发作。而且,尿酸结晶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去除尿酸结晶可以利用高效融晶技术,将药物有效成份渗透于患处部位,精准快速疏通经络消炎止痛,从源头融晶、融石、分解代谢!

微创除结晶术

患者通过融晶融石软化关节中的痛风石后,准备微创取石,在患者局部麻醉后,切开2-3CM小伤口进行微创取石,通过药物快速溶解关节腔内剩余的结晶,确保关节腔内干净,并消毒。

最后就是进行伤口缝合,微创消融取石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长短、精准度高、康复快、部分患者可做到随治随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