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三大运营商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据行业内媒体统计,仅1-2月,运营商重大集采项目投资规模达109亿元,涉及5G直放站、光缆、无源器件等核心领域。
其中中国移动一家就贡献了63亿元的5G微功率数字直放站采购大单。
低成本覆盖、5G-A“预热”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集采的直放站,直指加快网络覆盖的深度与广度,不像矗立在城市中高大的铁塔,直放站就是小型的信号“放大器”,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凭借低成本、高能效的优势,是名副其实解决农村、室内等低价值场景覆盖的“性价比之王”。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今年运营商也将加快推动5G-A网络建设,因此通感一体、3CC载波聚合等新技术需更密集的覆盖支撑,直放站的低成本特性可快速填补网络盲区。

同时,面对网络建设巨大的成本压力,运营商需“花小钱办大事”,直放站可以满足运营商在住宅小区、高速公路、隧道、地下室等不同场景的灵活部署,有效缓解了运营商的降本“焦虑”。
6578万芯公里光缆大单1月,中国联通启动6578.59万芯公里光缆集采,堪称“开年第一光缆标”,金额超35亿元。意外的是,长飞、亨通等传统巨头仅位列末尾,南京华脉、郑州天河等中小厂商包揽前三。

这一中标结果,背后反映出光缆“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争夺订单,中小厂商不惜低价竞标,全靠走量撑业绩。据最新数据,全国千兆城市数量已达207个,江苏、广东等11个省份也将万兆光网建设提上日程。
从百兆到千兆,再到万兆,升级的不仅仅是网络带宽,也意味着城域网的扩容,现阶段普通室外光缆需求的将持续增长。以低价竞标也侧面印证了在市场并不景气的当下,“活下去”或许比“赚钱”更重要。
算力基建:AI服务器狂飙这一板块的关键词是智算中心和国产替代。尽管今年前两月算力集采规模较小,但却是运营商从“管道工”转型“数字服务商”的关键一步。

此前,中国电信启动2024-2025年服务器集采,最终中兴通讯位列第一,投标报价为2.51亿元(含税)。不过,此项目最终中标人数量还未明确。
目前,运营商正在通过大规模集采支撑“全国算力一张网”,集中“加码”智算中心与算力网络建设。
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政策驱动和AI大模型训练等场景需求爆发的当下,运营商的智算中心迎来“爆单”,大规模的算力采购仍是运营商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集采的“重头戏”。

从5G直放站到光缆集采,从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到硬件防火墙,从网络云资源池到基站前传设备,再到AI服务器的集采,这场百亿级的“开年大戏”背后,也是运营商希望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来支撑未来的数字化需求的真实写照。
目前来看,在高举“降本增效”大旗的同时,运营商需要在大规模集采中找到“降本”与“增效”的一个平衡点。

一方面,通过国产替代、绿色技术降低硬件成本,围绕AI、低空经济等新场景定制采购,提升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扩大生态“朋友圈”,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算力网络,分摊研发与运维成本,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