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国企稳定但薪资平平”是大家对运营商的固有印象。但如今,三大运营商正用“真金白银”打破这一标签,从百万年薪到上不封顶的薪酬激励……
这场围绕AI、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抢人大战”正席卷通信行业!
政策驱动 AI人才“军备赛”再升级国资委要求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三大运营商被明确列为“科技创新主体”。近年来,三大运营商正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

在整体资本开支出现大幅下降的同时,三大运营商研发保持高投入姿态,2024年,电信研发费用为14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联通研发费用为88.35亿元,同比提升9.1%;
移动研发费用为282亿元,比上年微降1.9%,但依然是三大运营商中舍得花钱的。

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国家队”,承担着的国家级通信科研项目,急需高端技术人才。3月下旬,中国联通放出“大招”——对高层次AI人才实施精准培养支持,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持基于市场对标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上不封顶,对所需工资总额予以单列,向全球AI人才抛出橄榄枝。
中国电信一把手则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并赋予其自主权,让人才说了算。
近五年来,中国移动累计培训认证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7万余名转型核心技术人才,还建设了15个人才高地建设示范区,薪酬总额达到100亿人民币。以“金种子计划”为例,人均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运营商正在花大价钱“抢人”,布局自家的“人才雁阵”。对技术人才来说,这既是一场“薪资盛宴”,也是一次“价值重构”,加上“央企稳定性”的光环,如今运营商的确可以成为技术人才的“首选”。
从“通信”到“科技” 转型中的“人才再造”随着传统业务萎缩与新兴业务扩张,运营商的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是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从2024年年报来看,三大运营商员工逐渐从传统的运维、营销等岗位加速向技术研发迁移。

为了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低空经济、6G等领域提前“卡位”,运营商必须加速人才“换血”才能避免重蹈“管道化”命运。
截至2024年底,三大运营商研发人员总数突破12万人,其中,电信研发人员占比达15.6%,值得关注的是,电信非研发人员减少了1万多人,而研发人员增加了1万多人,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前,运营商内最吃香的的岗位无疑是5G/6G网络架构师、云计算架构师、AI算法工程师等。
但是,想要与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争夺同一池人才,运营商必须用高薪和央企平台优势突围,要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潜能,支撑好来之不易的“第二增长曲线”。

无论是顶尖的AI专家,还是手握6G专利的技术团队,都需要企业用“真金白银”留下。
对普通打工人而言,与其焦虑“会不会被淘汰”,更应结合行业动态,聚焦新兴业务领域,补足知识短板,学会擅用AI工具,从“传统执行者”升级为“复合型人才”,成为职场里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