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插上电商翅膀引领乡村振兴

安南看社会[已注销] 2023-09-05 13:38:00

商河融媒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商已经与一二三产以及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其中,电商与文旅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借力,最终实现了互促共赢、共同发展。

商河老粗布历史悠久,纯手工制作,品质优良、质地柔软、透气性好

商河县的民间纺织由来已久,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均有记载。商河老粗布在解放前即远近闻名,远销平津、承德、塘沽一带。2016年,商河老粗布获评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所有的工艺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织出来的老粗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商河老粗布成为远近闻名的受老百姓青睐的产品。然而,受国际不利因素影响,以安琦布业为代表的老粗布生产企业陷入低谷,工人逐渐离去,企业步履维艰。

“宝宝们,我手上的这件老粗布已经是最低价了,喜欢就赶紧下单,我们会尽快发货!”在安琦布业生产车间,刘越正在直播带货。刘越先后获评济南市“五大元气主播”、商河县“最美主播”、“电商直播助农大使”、“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面对行业发展的困境,企业借助新媒体电商发展的“东风”,开始试水直播电商,对老粗布产业进行创新升级,积极拓展老粗布互联网渠道,多平台开设账号,吸引30多万粉丝关注商河老粗布。凭借线上市场强劲的需求和较高的利润,2020年企业营收增长了近80%,到2022年企业营业额已经突破一千万,直播电商这种新的方式和渠道为商河传统产业老粗布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新媒体电商彻底带火了传统老粗布,让老粗布通过互联网、自媒体走向了世界。

“以党建引领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成立济南市第一家电商直播行业党支部,实现党建发展和电商发展互融互促

一是建组织、强队伍。成立了济南市第一家直播电商行业党支部,非遗传承人刘越任支部书记,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电商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目前覆盖党员50余人。

打造500平的现代化标准生产车间,购置25台现代化缝纫机、锁边机,生产制作效率提高了5倍

二是强龙头、补链条。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优势,建设非遗文化展馆,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改良生产工艺,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各类展会,对接网络大主播进行直播带货,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产品核心要点,聘请专业设计师对商河老粗布花色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泉城五彩”商河老粗布品牌,成为“最受欢迎电商产品”。“泉城五彩”商河老粗布逐步成为市场一枝独秀,品牌价值及产品形象获得逐步提升

三是兴业态、树品牌。打造非遗产品电商直播基地,非遗产品老粗布直播间获评全市“红播泉城直播间”。充分利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工艺美院等高校资源,对非遗产品包装、品牌进行重塑,将非遗产品打造成“网红产品”。

自2020年时,刘越先后组织多名农村妇女、闲散劳动力参与到新媒体电商的培训中来,目前成功孵化出布妹妹、小布等10多位电商直播达人,多平台粉丝达30多万,使“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培养了一批新媒体时代的“新农人”。

四是育人才、促就业。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今年培训各类电商人才4000余人,以非遗老粗布为例,近年来教授学员140多人,先后培养年轻织布匠人48位,帮扶52位贫困户就业脱贫,带动了近1500名农村妇女加入“织女”队伍,带动周边就业人口达3000余人。商河老百姓捧起非遗金饭碗,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指尖上增收,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组织留守年轻妇女学习老粗布织造技艺,传承非遗文化,促进40多位年轻宝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刘越的带领下,商河的“织女”队伍不断壮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商河县按照“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借助新媒体电商发展优势,培育壮大了商河非遗产品老粗布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非遗品牌,目前,商河已有今朝酒业、少得利、老窦食品等39家国家省市县的传统非遗产品开通电商销售渠道,其中以销售薄荷糖为主的县级非遗产业老窦食品开通天猫店铺,线上销售额可达每天3000元。新媒体电商与传统非遗产业的有效融合,不仅助力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还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来源:商河商务)

0 阅读:3

安南看社会[已注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