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融媒讯 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殷巷镇立足镇域特色产业资源,不断优化完善总体规划,创新提出“12545”工作思路,明确五种发展路径,坚持统筹推进,串点成线,以线成面,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全域提升。
01
|立足特色资源 精心规划布局
依托殷巷镇镇自然条件优势、历史文化底蕴、特色农产品资源及优势主导产业,提炼总结出“殷巷十三韵”,并精心制定总体空间规划,着力打造小麦产业发展轴心区、林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留兰香产业发展集聚区,突出连片规划、连片共建、连片发展,真正做到规划格局大、建设气魄大、片区变样大。


02
|创新工作思路 整体协调推进
为加速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殷巷镇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一个目标,借助“三位一体”改革、农村“三变”改革两项改革创新举措,创新探索“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突出二产、招才引智、旅游串联”五种振兴路径,巩固完善产权、组织、经营、治理农村四项基本制度,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



03
|明确五种路径 全面助推发展
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带头人
坚持党委统筹产业资源,着力将党支部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经济优势、群众能动性深度结合。先后成立留兰香产业党委、品质原粮产业党委、乡村旅游产业党委,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打造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4家,提炼出“四杨范本”“绿康模式”等成功模式,探索建立“产业党委+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连结机制,推动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36%、超50万元村庄达8个。


突出龙头带动,找准乡村振兴领路人
推动全镇10万亩品质原粮耕地与山东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国家粮食物流枢纽项目互促互融,逐步完善品质原粮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三大功能区,形成产值超50亿元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并围绕金沙河产业需求,成立品质原粮产业党建引领合作协会,采取“五统一分”模式(统一良种、统一机械、统一农资、统一信用、统一收购,分户核算),发展订单农业,调优农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突出二产发展,找准乡村振兴路径
依托林果、留兰香镇域特色产业资源,实施张六真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进留兰香二产提质工作,完成4万余斤果品加工,生产出10余款留兰香型产品,推动特色产业由单纯一产生产向二产加工转型。同时围绕金沙河面业生产需求、面粉销售优势,开展面粉包装、面食生产制作产业,让村级产业建在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并根据创新产业园功能定位,制定预制菜产业招引计划,先后对接5家预制菜企业,并与同福集团就“大馒头工坊”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突出旅游串联,拓展乡村振兴空间
成立一个协会: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合作协会,整合镇村各类旅游资源及企业社会各类资本,先后与多家机构签订“研学游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全镇研学旅游产业汇成一股同心力。

打造出一条研学线路:梳理出“四园区四”,实施沿线打造工程,努力打造省内独具特色“麦香田园”亲子研学线。

找到一个运营团队:聘请山东省齐风鲁颂文旅发展研究院,积极承办省研学线路设计大赛,并结合殷巷实际,编写4套研学教材,研发出15个主题的研学课程。

开展一系列节事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有主题”的思路,策划包装贯穿全年的踏青赏花、传统文化、果品采摘、美食体验等4大类节庆活动,努力实现旅游节事活动不断档、主题形式不重样。


突出招才引智,找准乡村振兴合伙人
通过“香情人才计划”“在外人才恳谈会”,先后吸引王兴强、张元成、郭立亮等一大批在外人才“情归殷巷”;创新推出“市场经营主体+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推动果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强与产业上游的科研院校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1处、博士工作站1处,建成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电商培训基地,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培育职业农民1000余人。


04
|初步成效显现 发展潜力释放
张六真村通过综合合作试点,增加村集体收入31万元、增幅达151%;逯家村通过“特色产业+旅游采摘”模式,村集体收入倍增,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破百万、达116万元;品质原粮产业协会可总计群众可减少支出(变相增加)2544.5万元、村集体增收727万元。同时农村“产权、组织、经营、治理”四项基本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完善,殷巷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框架雏形正逐步显现。

△张六真村集体收入

△逯家村集体收入
下一步,殷巷镇将努力对标全县乡村振兴北部片区“水韵沙河·休闲文旅”建设主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快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殷巷)服务中心和中国留兰香文化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示范区域内重要节点打造提升,并通过强化项目整合、片区联动、品牌共建,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点上出彩”“连线成景”“面上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