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里,笔者已经介绍了很多种步兵乘坐的装甲车辆了。当然,网上网友们最关心的,那还是我们国家的装甲车辆。关于我国的装甲车辆的文章,不论是履带式还是轮式,不论是人员输送车还是步兵战车。网上的文章都已经铺天盖地、一抓一大把了。
但笔者写了很多装甲车辆的文章了,我国的装甲车辆,当然还是需要写一写。笔者喜欢怀旧,那么描写我们国家生产的装甲车辆,应该从63式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写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已经是坦克作为主力,机械化作战称为陆战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了。在战斗中,经常要出现步兵要伴随坦克协同作战的情况。这就要求,步兵的机动行进速度得跟得上坦克,于是,二战中就有了步兵乘坐的装甲车辆了。但是这一时期,在打世界大战,有限的战略资源优先给“坦克”使用,步兵装甲车辆只能是“因陋就简”将就着用。比如,这个时期的装甲车辆很多是“敞篷”的,没有顶盖等等。没有顶盖的装甲车在城市巷战中经常遭遇高层建筑物火力的射击,伤亡很大。
这63式装甲车研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开始就定位为履带式车辆能浮渡江河等。同一时代的同类型装甲车有美国的M113型和苏联的MT-LB等。在1958年,设计方案就确定了,当时称为58-72项目,并且制造出了样车。对它的技术要求也基本确定了:战斗全重大约13吨;全封闭乘员座舱,可以在水上浮渡,水上行进时靠履带划水;动力与传动装置前置。
58-72工程的样车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后部为载员舱,可以装载8名步兵有后门供其出入,并且开有顶窗等等了。实践证明,这个布局是“基本合理”的,世界主流的装甲车都是如此设计的。
58-72样车在试验中发生过很多问题——其中最难以解决的就是水上浮渡时候车首(车头)下扎的问题——这个挺危险。后来,在车辆的头部加装了浮箱以配平,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了艰难的试验过程,到1963年,各项问题基本解决。于是,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正式设计定型,先是称为531型,后来就用年份命名为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基本型63式装甲车车长5.476米、宽2.978米、高2.563米,战斗全重为12.6吨,乘员2人,载员可以达到11人。它有一台2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然后行走部分是四对没有托带轮的负重轮还有履带。公路最大时速可以达到6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划水速度是6千米/小时(有点儿慢),最大行程500千米。车载武器样车时代是一挺7.62毫米机枪,但正式投产型号就换成了12.7毫米高射机枪了。
63式装甲车曾经作为军援物资援助给越南,在越南战争中使用过。然后,也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历了实战的检验。我国还以它为底盘,研制了很多其他武器——比如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自行迫击炮等。在这些过程之中,原有的底盘逐渐不符合需要了,就要进行一番改进。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以装甲车为底盘研制各种自行火炮,原有装甲车底盘的承载能力有些不够用了。于是就出现了第一种改进型531B型,后来就被叫做63-1式,它的主要变化就是负重轮有四对变成了五对,并且增加了托带轮等等。然后这个装甲车的发动机也更换成了320马力的新式发动机,功率上升了其他各项性能都有所提升了。这个改进型是在80年代初设计定型的,后来80-90年代我国研发的很多装甲车辆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一开始,63式装甲车上面的高射机枪是孤零零的待在上面的,没有任何掩护啦。而且那个时代是不存在遥控射击的,需要打它的时候,那就需要车辆成员从里面探出头来操纵射击了比较危险。在80年代吸取了实战中的教训后,就在机枪的周围围了一圈“装甲”,虽然并不算很“强大”,但多少也给了机枪射手一点防护了。这以后我国的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枪就就都成了这样的布局了。早期的63式装甲车是没有开射击孔的,后来出口型号海外用户要求开“射击孔”,于是后来国产的后续型号的装甲输送车。
531系列装甲车的底盘还有很多变型车辆,比如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自行高射炮、自行迫击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装甲指挥车等。还曾经简易改装过水陆两栖战车。
63系列装甲车曾经以YW531的代号对外出口,然后在上世纪的八十九十年代还研制了同属YW531系列的85式和90式装甲输送车等等。只是,需要指出的是85式和90式只是出口产品的代号,我国自己装备的履带装甲输送车后续型号应该叫做89式。
YW531系列装甲车曾经出口到了很多国家或者地区,从东南亚到南亚,再到中东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有这种武器的影子。当然,它们也参加了多次局部战争或者武装冲突,经历了实战的检验了。
比如,伊拉克军队就购买了63式装甲车,在海湾战争里投入使用了。然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没有制空权,机械化部队的武器数量虽然多但质量不如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各种坦克装甲车辆损失了不少——当然,这是他们实力的问题,和63式装甲车本身无关。
南亚的斯里兰卡也购买了大批531系列中的85式装甲输送车,用于和分裂武装“猛虎组织”作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终,斯里兰卡军队消灭了分裂武装,平定了内战等。
装备有火力强大的速射机关炮、反坦克导弹甚至低压滑膛炮的“步兵战车”问世并且大量生产与装备以后,只有大口径机枪的装甲输送车就有些“黯然失色”了。而且一般步兵战车的装甲防护更好、发动机功率更大,机动性能也更高一些。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量生产步兵战车,一开始是86式,后来是86A式,现在又开始大量生产火力强大的04式,还有水陆两栖步兵战车等等。并且,部队中步兵战车的比例越来越大,装甲输送车就越来越少了。
531系列装甲车,曾经为了出口,弄出过多款安装73毫米滑膛炮、25毫米或者30毫米机关炮还有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但防务市场对这些型号的反应并不大出口出去一些但数量并不算多。目前,531系列装甲输送车还有各种变型车的保有量仍然不算少。不过,随着步兵战车数量的增多,它们就将要逐渐谢幕,逐渐淡出主力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