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苏联/俄罗斯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代表作就是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了。其中,《童年》和《在人间》都是在他幼年的时候发生的事。这些故事都是在他的故乡发生的。到了《我的大学》一书的时候,里面的人物就到另一个大城市“喀山”去了。
本文里要讲的高尔基的故乡,是俄罗斯一座很有名的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州的首府“下诺夫哥罗德”市。因为这个城市出了一个高尔基,所以在苏联时期这个城市曾经被改名为“高尔基”市。苏联解体后,又叫回下诺夫哥罗德市了。
俄罗斯有两个地方叫“诺夫哥罗德”:欧洲部分纬度比较高的地方有个诺夫哥罗德州首府叫“大诺夫哥罗德”;然后,就是本文里面讲到的下诺夫哥罗德了。大诺夫哥罗德历史比较悠久,但是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都远远不如“下诺夫哥罗德”了。大诺夫哥罗德全州在2018年的人口也不过60万人左右,而下诺夫哥罗德市在2018年人口已经在120万人以上了,俄罗斯地广人稀,这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了。
在这一篇文章从网络和地图上寻找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小镇丘古耶夫卡里讲到过,俄罗斯大部分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城镇、居民点都是沿着铁路线分布的,哪怕有一条支线也会有人居住不至于被废弃掉。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铁路线非常密集,当然城市也密集,人口众多了。
这个下诺夫哥罗德的历史也很悠久了,在工业化时代之前,这里就是重要的城市了。因为这里的交通特别便利,俄罗斯第一大河“伏尔加河”正好从城市里流过。在工业化时代以前,水运可以算是比较便捷比较“便宜”的运输方式了。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古建筑,也有克里姆林宫——当然名气和规模没法和莫斯科的同名建筑相比了。
工业化时代到来以后,铁路逐渐兴盛起来。下诺夫哥罗德正好处在多条铁路线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了。它有河运、有铁路,就逐渐成了莫斯科东边的一个十分繁荣的地方了。高尔基在《童年》、《在人间》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河运码头和铁路火车的文字了。
苏联时代,因为高尔基太有名了,于是这一座城市就用高尔基的名字命名为“高尔基市”了。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进一项重要工程——“五海联通工程”,借助伏尔加河和顿河的河道,再开凿大量的运河,让苏联俄罗斯可以通过内河航道把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还有里海联系在一起在距离高尔基市不太远的伏尔加河上游还修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水库就叫做“高尔基”水库。而高尔基市(下诺夫哥罗德)正好在伏尔加河的干流上面,于是它就成为了这个“五海联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了——当然同时也是“铁路枢纽”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初期,因为德国人的“闪电战”,苏联西部很多重要城市“沦陷”了。苏联紧急把西部地区很多工业企业转移到东部地区,特别是兵工厂。这个高尔基(下诺夫哥罗德市)正好在莫斯科东边远离前线,于是就有很多重要军事工业企业被搬迁到了这里。包括坦克工厂、航空工厂等等,然后因为它又在伏尔加河的主航道上,于是这个城市就又有了造船厂,可以建造战斗舰艇了。
二战胜利之后,冷战又开始了。在冷战激烈的年代,苏联和美国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了,大量研制高科技的武器。这个高尔基市(下诺夫哥罗德),当时就集中了挺多的高科技军事工业企业,城市的很多地方还被划分成了“秘密行政区”不许随便进出了。
这个城市里有“猎鹰”飞机制造厂,能够生产米格-29,米格-31战斗机。但这个城市最为神秘的还是造船厂和潜艇设计局了。因为它正好在伏尔加河主航道上,港阔水深,于是这座城市就有了一座大型造船厂“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同时还成立了一个潜艇设计局“天青石设计局”。设计局和造船厂研制建造的潜艇有633型常规潜艇(R级),670型核潜艇(C级),945型核潜艇(S级)等,后来也能建造K级(877型或636型也就是基洛级了)常规潜艇了。在内河城市建造潜艇,甚至核潜艇可能是出于安全保密的需要吧,潜艇建成后服役也是挺麻烦的,需要先用拖船或者驳船把潜艇送到沿海港口城市(白海、黑海或者波罗的海沿岸)完成最后总装从而服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实力都大大衰退了,没法和苏联时代比了。高尔基市又改回了下诺夫哥罗德的名字。城市中的军工企业仍然在运作,但订货效益已经没法和苏联时代相比了。但好在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是挺好的,人口也特别稠密,不至于像俄罗斯东部和北部那些地方一样衰落下去。
虽然不再叫高尔基市了,但关于高尔基的“纪念物”还在这座城市里大量存在着。比如高尔基的雕塑,高尔基纪念馆等等。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