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3大发明,其中1个我们天天都吃,至今仍在享受他的智慧

史话千年 2025-02-20 10:03:14

诸葛亮可是一位极为奇特的人物啊,他凭借着自身超凡的智慧,达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人一提起诸葛这个姓氏,就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姓氏的人都特别聪明呢,而这一切可都是诸葛亮一人之功。你瞧,就连他一生的对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当上皇帝之后,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我能有像诸葛亮这般厉害的臣子在身边辅佐我,那我当皇帝又怎么会当得如此辛苦呢?”从这话里就能看出诸葛亮的本事得有多大。而且啊,诸葛亮简直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就连和他互为冤家对头的人家的子孙,都做出了那种可以说是“违背祖宗的决定”的事儿呢,竟然实名地对他表达羡慕之情,还一个劲儿地赞美他。

要是我能得到这样一个人来辅佐自己,又怎么会有如今这般劳累辛苦呢!这是司马炎发出的感慨。

也难怪,就连三国时期另一位顶尖的智者贾诩,都亲口称赞说:“诸葛亮可是很善于治理国家的呢!”确实啊,诸葛亮在军事、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那是相当高的。不过呢,正因为他这些成就太突出了,所以往往人们就只对他的《隆中对》以及那五次北伐印象深刻,也只记得他在蜀汉丞相这个位置上所做出的那些卓越贡献啦。

大家常常会忽略一个情况,那就是诸葛亮本人以及他的妻子黄月英,可都是在那个三国时代里为数不多的发明家呢。要知道,整个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那是不缺的,厉害的军事家同样也有不少。就拿著名的《隆中对》来说吧,它虽然很了不起,但其实还有鲁肃提出的《榻上对》与之并列,二者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是争辉斗艳呢。然而,要是说到发明家这个身份,诸葛亮那可就太突出啦,像曹操、司马懿、陆逊、鲁肃这些人,谁都没办法和他相比。

诸葛亮在其一生当中有着三项重大发明哦。不过呢,其中有两项发明很可惜,已经失传啦,没能流传到现在让,在发明家这个身份下,与众不同的诸葛亮到底有着怎样的精彩创造吧。

诸葛连弩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有很多了不起的发明,这其中呢,诸葛连弩是绝对不能不提的一个话题哦。你看它的名字,就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它和诸葛亮有着极深的渊源呢。当时诸葛亮一心为了北伐大业,经过精心钻研,就发明出了这么一种特别厉害的武器,它就是诸葛连弩啦。这诸葛连弩可不简单哦,它是一种重型的远程武器呢,主要是用来防守营寨的。而且,它有个很厉害的本事,就是能够连续发射十支箭,因为它如此独特又厉害,所以后世也把它称作“元戎弩”呢。

诸葛亮这个人呐,在巧妙构思方面很是擅长。就说那损益连弩吧,还有木牛流马,可都是源自他的奇思妙想呢。而且,他还对兵法进行推演,进而创制出了八阵图,把其中的关键要点都精准地把握到了,确实是厉害。——《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这人那可是天性聪慧呢,脑子里有着数不清的奇思妙想。就说他发明的那些东西吧,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比如说那诸葛连弩,好家伙,一次居然能够连着射出十箭,这在当时,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呢,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范围。还有那木牛流马也不简单,专门是为了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运送粮草而设计制造的,这种巧妙的设计,当时的人们也是远远比不上的,根本就想不到能有这样的发明创造。而且,诸葛亮还在兵法方面下了功夫呢,他对兵法进行推演,弄出了八阵图。不管是搞发明创造也好,还是钻研兵法之类的事情,他每一样都能做得特别出色,真不愧是大家都熟知的智慧超群的人物。

据《魏氏春秋》记载,有一种对连弩进行改进后的兵器,它被称作元戎。这元戎可不简单,它发射所用的箭是以铁打造而成的,每支箭的长度达到了八寸呢。而且,它有个很厉害的特点,就是通过独特的设计,一张弩一次能够同时发射出十支箭,威力相当可观。

据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中所讲,情况更为具体呢。这里提到的诸葛连弩,它在杀伤敌人方面,是以铁箭头来发挥作用的哦。就单支弓箭的长度而言,大概在26厘米左右呢。而且,它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装填一次之后,能够同时发射出十支弓箭,这威力可不小。但这种弩也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它的体型特别巨大,靠人力去携带的话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它都是在防守营寨的时候才会被使用哦。

在三国时期,曹魏那边有一位特别厉害的大发明家,名叫马钧。有一回呢,他见到了诸葛连弩。这刚一看到,马钧就忍不住夸赞起来,直说这诸葛连弩制作得实在是太精巧啦!不过呢,马钧在夸赞之后,心里又琢磨开了,他觉得这诸葛连弩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呢。要是加以改进的话,这连弩能射出的箭支数量可比原来要多上五倍呢,也就是说,经过改进之后,一次就能射出五十支箭啦。

在进行相关改造之后才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这样的改造方式对于木材的质量所提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完全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程度。而且,通过这种改造方式射出的箭也得是特制的才行,如此一来,成本就被抬得很高很高,高到根本就没办法去进行推广普及。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真切地体会到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也许在技术层面上把各种性能指标都拉到最高这种做法,诸葛亮未必就不清楚,但是呢,人家诸葛亮所采用的方式那可是已经做到了在技术和成本这两方面达到最优的搭配了,既能够保证一定的技术效果,又能把成本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不至于出现因成本过高而无法推行的尴尬局面呢。

木牛流马

诸葛亮曾先后展开了五次北伐行动。其中呢,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出现了马谡失街亭这一情况,结果就是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大军只能败退回川蜀之地了。而余下的四次北伐,最后也都是选择了撤退收场哦。这主要是因为从蜀地出兵,道路实在是太险峻啦,这就导致在运输粮食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呢。要知道,大军出征,粮食可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可偏偏就是因为这崎岖难行的蜀道,粮食很难顺利运到前线,以至于军粮常常供应不足。所以说,对于诸葛亮而言,在整个北伐过程当中,最大的棘手难题并非是没有粮食的储备,而是要想办法翻越那地势险要的秦岭,把能够满足数万大军以及众多马匹食用需求的粮食,稳稳当当地运输到前线去,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

在建兴九年的时候,诸葛亮又一次出兵祁山。这次出征呢,在运输粮草方面,他采用了一种叫做木牛的工具。可惜的是,后来粮食都用完了,没办法,只能选择退军。到了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率领着众多的将士,从斜谷出发啦。这一回,运输粮草用的则是流马这种工具哦。之后呢,诸葛亮的军队占据了武功五丈原这个地方,并且和司马宣王的军队在渭南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呢。

话说在蜀汉进行的四次北伐期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那李严呢,可是当时蜀汉相当重要的人物,算得上是二号人物啦。结果在负责运粮这项关键任务的时候出了差错,这可不得了。但他不仅没如实上报,反而谎报军情,去骗诸葛亮撤军呢。就因为他这么一折腾,原本形势不错的北伐大业最终没能成功,可真是太可惜啦,就差那么一点儿就大功告成了,结果却功亏一篑。那李严做出这样的事儿,肯定是要受到惩处的,所以他就因为这个被罢了官,还被流放到别的地方去了。不过呢,诸葛亮可是个非常有洞察力的人。经过这件事儿,他也深刻意识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通过蜀道来长期维持军粮供应实在是太困难啦。这蜀道大家都知道,那山路崎岖得很呢。于是,诸葛亮就开动脑筋想办法啦。针对川蜀地区这崎岖难行的山路特点,他专门下功夫去研究琢磨,最后还真就研发出了一种很神奇的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呢。这木牛流马可厉害啦,就是专门用来进行粮食运输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粮运输的难题。

在《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如果是单独一人快速行进的话,能够达到数十里的路程;要是一群人一同前行呢,大概可以行走三十里的路程。

据说有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东西,相传它有着相当不错的运载能力呢,能够一次性装载四百斤的粮食哦。而且,在那种崎岖的山路当中,人推着它一天还能走上几十里路呢,这在当时可算是挺厉害的啦。不过呢,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世,这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就失传了。所以呢,关于它具体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同的典籍记载那差别可大了去了,各有各的说法,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更准确呢。更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现在,民间都还有好多人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特别感兴趣,纷纷去尝试仿制呢。可这些人不管怎么努力尝试,仿制出来的东西,都没办法达到当年武侯那个时代木牛流马所具备的效果,还真是有点遗憾呢。

你知道吗?木牛流马这一发明啊,其实不能完全算作是诸葛亮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哦,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在其中也是有着贡献的呢。想当年诸葛亮娶黄月英的时候啊,那在乡里可引起了不少议论呢。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诸葛亮可是身高八尺的堂堂男子汉呢,怎么就娶了阿丑家的女儿,好多人都琢磨不透诸葛亮心里到底是咋想的。不过呢,好在还是有人懂诸葛亮的心思,这个人就是他的岳父黄承彦啦。黄承彦就明白,诸葛亮娶黄月英,看重的压根就不是容貌,而是黄月英的才华!

馒头

在诸葛亮诸多的发明当中,传播范围最为广泛,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还天天都在食用的,那就要数馒头啦,它可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呢。

话说诸葛武侯去征讨孟获的时候,有人就讲啦,那蛮地存在好多邪门的法术呢,得向神灵祈祷,还得借助所谓的阴兵来帮忙才行。而且按照蛮地的风俗,必须得杀了人,拿人去祭祀神灵,这样的话神灵才会出手相助,才肯出兵帮忙打仗呢。可是武侯并没有听从这样残忍的做法哦。他呢,就把羊、猪这些家畜的肉混杂在一起,然后用面把它们包起来,做成类似人头的样子去祭祀神灵。您还别说,即便没有按照蛮地那种杀人祭祀的风俗来,神灵竟然也同样给予了帮助,还为武侯出兵啦。后来,人们就依照武侯的这个做法,制作出了一种食物,这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馒头啦。——《事物纪原》

据说在诸葛亮征讨孟获的那个时期,南中地区还十分蛮荒落后呢。当地有个习俗,就是人们都会用头颅去祭奠鬼神,他们深信这么做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在那样的情境之下,就有人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建议,说他也得按照当地的这个习俗去做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手下的士卒们心里踏实、安定下来,同时呢,也才能够把当地百姓的心给收揽过来。

大家知道吗,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心里很清楚状况呢。当时手下的士卒们大多都对鬼神之事深信不疑,而当地的民众呢,更是处于一种相对蛮荒未开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祭祀活动,那是很难让大家心里踏实、安定下来的哟。不过呢,诸葛亮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坚决不允许用人血来进行祭祀这种残忍且不人道的做法。那怎么办呢?他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把羊肉、猪肉混合在一起,然后再把这些肉馅包进面里,并且包成类似于人头的形状,最后用这样包好的食物去祭奠神灵呢。而这,其实就是咱们现在所熟知的馒头最初的由来啦。

诸葛亮着实高明,他既不违背民心去禁止祭祀活动,可又想出了个巧妙的办法,那就是发明馒头,用它来替代以往祭祀时会出现的流血场面。您想啊,在那种到处都是文盲的地方,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教育民众不要相信鬼神,这其实是那些迂腐酸儒才会干的事儿呢。而要是和蛮夷一起随波逐流,明明知道是错的,还就这么将错就错下去,对那些因为祭祀习俗而白白牺牲的人都漠视不管,这可就是奸雄的行径啦。诸葛亮可不一样,他用发明馒头这种方式,既照顾到了民众祭祀的需求,又避免了祭祀过程中不必要的流血牺牲,真的是很高明呢。

民众的愚昧状况并非短时间就能改变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儿。而诸葛亮呢,他深知这一点。在面对当地的民俗时,他采取的做法很明智呢,那就是顺应民俗,同时还能做到不牺牲无辜之人。接着,他还做出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那就是发明了馒头。这馒头可不得了,它在不知不觉间就对民众的生活以及习俗产生了影响,慢慢地改变着大家的一些习惯呢。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这些做法,南中地区的百姓直到现在都特别爱戴他,都觉得他对南中这片地方有着开启民智、让当地风气变得更好的功劳呢。

你知道吗?有一种特别好吃的食物叫馒头,它,一开始可能就是一种简单的样子哦。后来呢,人们可没闲着,不断地在制作方法上动心思,把它丰富成了多种形式呢。到最后,更是细分出了有馅的馒头和没馅的馒头这两种类型啦。从2000年前一直到现在,馒头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主食呢,深受大家的喜爱。这馒头的诞生和发展,可都离不开诸葛武侯的智慧哦。就因为诸葛武侯这么厉害,连著名史学家钱穆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呢,他说只要有一个诸葛亮,就已经能够让三国时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光芒啦,就好像之前的两汉时期一样璀璨夺目!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