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爱造反的省份,秦汉起就没消停过,元朝割走其一地消停至今

史话千年 2025-02-20 10:02:04

在秦惠文王九年的时候,有这么个情况。那时候在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之外呢,存在着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它们之间闹起了矛盾,互相展开了攻伐之战。这一打起来,两边都觉得形势不太妙,于是呢,都分别向秦国派出了使者,请求秦国出兵去救助自己。秦国这边呢,对于要不要出兵以及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儿,大臣们有不同的看法。张仪就觉得,那巴、蜀之地地处偏远,属于蛮荒之地,在那儿兴兵动武不值得,他主张应该先去攻打韩国才是正事儿。然而,司马错却不这么看哦,他认为要是能打下巴、蜀两国,那可是好处多多。这巴、蜀之地可以变成秦国的大粮仓,以后粮食供应就有了保障。而且呢,还能凭借着那里的江水航道,顺着江水而下,去攻打楚国呢,这战略意义可重大啦。最后呢,经过一番讨论和权衡,司马错的观点占了上风,得到了认可。不过秦国出兵可不是去救巴、蜀当中的任何一方哦,而是瞅准了这个时机,干脆利落地同时把巴、蜀两国都给灭掉啦,这事儿在当时可也是挺轰动的呢。

在秦惠文王九年的时候,秦国的将领司马错发起了一场针对蜀国的征伐之战。司马错率领着秦国的军队,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秦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向蜀国进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与征战过程,最终,司马错成功地将蜀国打败,并且彻底把蜀国给灭掉了,自此,蜀国便从原本的存在状态变为了被秦国所兼并的情况,消失在了原有的历史版图之上。这一事件在《史记》当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呢。

从这时候起,四川盆地第一次被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当中,随后就迎来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呢。当时的秦国,那可是有着自己的盘算,为了能让巴蜀地区变成一个大大的粮仓,以便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等物资,于是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专门命令蜀郡留守的李冰去负责修建都江堰这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就从这以后,四川盆地开始大规模地借助水利来进行农耕活动啦,有了水利的保障,粮食产量逐步增加,能养活的人也就更多了,所以这人口数量也就快速地增长起来咯。

在秦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发生了一件对四川盆地来说意义重大的事儿。项羽呢,把刘邦封为了汉王,就因为这,四川盆地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的首次高光时刻哦。刘邦呢,就以汉中这个地方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然后,他还特别看重韩信的才能,拜韩信当了大将呢。接下来就有了非常有名的策略啦,那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这个巧妙的计谋,刘邦成功地把关中平原以及四川盆地都收入了自己的囊中哦。就这样,刘邦相当于重新拥有了当年秦灭六国时那种强大的势力基础,凭借着这些,他在和项羽的较量当中取得了胜利,最终建立起了汉朝呢。

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有这么个情况,四川盆地的势力曾经达成过统一全国的壮举哦,而且呢,这还是唯一的一次呢,就是在特定的某个时期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后来,西汉走向了灭亡,一旦进入乱世,那自然就少不了川蜀势力出来在历史舞台上露露面啦。就说公孙述吧,他当时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川蜀势力呢,不过很可惜,最后在和刘秀的较量当中败下阵来啦。但是呢,他所据守过的“白帝城”那可是相当有名气,一直到现在,它的威名都还在千古流传着呢,被很多人知晓。

要知道啊,益州这地方可不一般呢,它地势险要,有着诸多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而且,那里土地肥沃广袤,绵延千里之遥,真可谓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向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呢。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着益州这块宝地,在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就了帝王的大业。

话说东汉走向灭亡之际,川蜀地区迎来了刘备以及他所建立的蜀汉政权。诸葛亮曾这样描述过川蜀,也就是益州这块地方,他讲此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防守方面颇具优势。而且,其内部广袤无垠,有着绵延上千里的肥沃土地呢,真可谓是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土。大家可知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着这块地方最终成就了帝业呢。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这番评价,四川盆地从这个时候起,第一次被人们称作“天府之国”啦。

刘备与诸葛亮主政之时,四川盆地可是展现出了极为强劲的实力呢。就拿汉中之战来说吧,当时诸葛亮稳坐后方进行统筹安排。在这期间啊,四川的百姓们那可真是齐心协力,男子们纷纷奔赴战场奋勇作战,而女子们呢,则承担起了运输物资的重任,全力支援在定军山前线作战的军队。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齐心协力,刘备才得以在这场战役中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击败了曹操。由此可见,川蜀百姓所具有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大家知道吗,孙权做出了背信弃义的举动,他让吕蒙去偷袭荆州。这一下可不得了,关羽因此遭遇了兵败,最后连性命都丢掉了。紧接着,张飞也离世了,而刘备呢,在夷陵之战中同样遭遇兵败。就这么着,原本如日中天、势头正盛的蜀汉,一下子就从兴盛走向了衰落。虽说因为这一系列的变故,蜀汉错过了能够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不过呢,蜀汉曾经的强大那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直到现在,刘备和诸葛亮他们的非凡风采,还一直被人们所敬仰着呢。

随后,晋朝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然而这时候的四川可没消停,上演了一出“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的戏码。氐族中有个叫李雄的人,率先起兵,并且成功攻陷了成都。恰逢西晋陷入了“八王之乱”的混乱局面,李雄就借着这个时机,建立起了成汉政权。而晋朝走向崩溃的开端,恰恰就是从四川这里起始的,就这样,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大幕也就此缓缓拉开了。

在历经了诸多岁月变迁之后,时间来到了隋唐时期。这时候,四川盆地总算是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安宁时光呢。在这样相对安稳的环境下,当地的人们便开始大力地发展起经济来。他们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居然创造出了“扬一益二”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以至于在当时流传起了这样的说法,那就是除了扬州之外,就数益州最为富裕啦。也正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生活逐渐富足的这个过程当中,四川人那种追求安逸的性情特点慢慢就形成了,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呢。

你瞧那剑阁啊,山势是如此的高峻险要,巍峨耸立着。这里的地势那可真是奇特,只要有一个人守住关口,哪怕是上万的人也别想轻易打开通路。不过呢,要是防守此地的人不是可靠的亲信,那就麻烦啦,他们说不定就会变成像豺狼一样凶狠残暴的家伙呢。住在这附近的百姓可就遭罪啦,早上得躲避凶猛的老虎,到了傍晚呢,又得小心那长长的毒蛇。那些坏人,就如同恶狼一般,磨着牙齿,吸食着人血,残害起人来简直是不把人命当回事儿,杀起人来就像割草一样,数量多得吓人。这一切,都是从《蜀道难》里所描述出来的情景呢。

在唐朝逐渐走向衰弱的进程中,李白那首《蜀道难》里所描绘的蜀地地理状况,仿佛一下子成为了真切的现实场景。要知道,蜀地那可是离京城极为遥远的地方,皇帝的政令和影响很难直接触及到这里,而且它的地形还十分封闭,四周群山环绕,进出的道路都颇为艰难,这样的条件简直就是割据一方、自成势力的绝佳之地呢。于是,依照以往的那种情况,四川盆地再次出现了割据的局面。先后有王建和孟知祥这两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王建建立的是前蜀政权,而孟知祥则建立起了后蜀政权,就这样,两个割据政权先后在四川盆地这片土地上出现啦。

在那个时候,川蜀地区的老百姓呢,之前可是过着“扬一益二”这般相对富足的日子哦。所谓“扬一益二”,就是说扬州和益州(也就是川蜀这边啦)在当时那可是非常繁华、经济极为发达的地方,百姓们生活得还算不错呢。可也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时间久了,川蜀百姓渐渐养成了一种追求安逸的性情。后来呢,当赵匡胤所统领的宋朝呈现出那种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的形势之时,后蜀这边的情况就很让人感慨啦。后蜀的军队,足足有十四万人呐,结果呢,他们居然齐刷刷地放下了武器,全部投降了,就好像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有男儿气概、敢于抗争一下的人,就这么干脆利落地全体投了宋朝啦。

在宋朝时期,人们把四川盆地划分成了四路呢。这四路分别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以及夔州路,合起来一共四路,当时将其称作“川峡四路”,另外也叫“四川路”哦。而这,便是四川这个名称最早出现的源头啦,就是这么来的哟。

在宋朝时期,四川这块地方呢,并没有像以往历史上某些时候那样出现继续割据的情况哦。为啥呢?因为啊,这时候有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出现了,那就是横扫了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他们的到来,那可是让整个中原王朝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眼看着就要全部沦陷了呢。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哪里还有什么割据能够存在的空间。而一向过着比较安逸生活的四川人呢,在遭遇蒙古入侵这样的危难时刻,却展现出了一种特别让人意想不到的韧性。这种韧性,真的是让人们对他们不禁要刮目相看呢。

当面临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未选择就此卸下战甲、退缩逃避。相反,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修建了诸多山城,像是钓鱼城、神臂城、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以及苦竹隘等等。他们充分利用山地那独特的地形优势,精心布局,巧妙安排,在各个关键位置设置防线。就这样,凭借着这些山城,他们展开了顽强的抵抗,一次次地阻击着那曾经横扫欧亚大陆、来势汹汹的蒙古人,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勇抗争的篇章。

当元朝建立起来之后,要知道在之前的时期,四川这边的抵抗那可是相当激烈的呢。而且四川在以往还有着很不错的割据方面的经验哦。所以呢,就在设立四川行省的时候,元朝方面故意做出了一个安排,那就是把川蜀的“北大门”也就是汉中这块地方,分给了陕西。这么一来,四川盆地可就相当于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前进基地啦。要知道,这对于四川来说,就仿佛是命脉被人给掐断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川想要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那可就只能是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啦。

在那之后的四川割据势力啊,真的是表现得越来越差劲了。就拿元朝灭亡的时候来说吧,明玉珍建立起了大夏政权,可这个政权压根就没有什么进取的劲头。它就一直缩在那儿,也不谋求向外拓展,就这么维持着,直到朱元璋把天下都统一了,它也就被灭掉了,实在是没什么作为呢。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张献忠的情况变得愈发糟糕起来。他虽然成功攻下了成都,可即便如此,他在四川这片地方都没办法稳稳地站住脚跟呢。要知道,建立一个成熟的割据政权那可是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并且能够有效掌控一方之地的,而张献忠连这样一个成熟的割据政权都没办法做到,就更别谈什么去夺取天下啦,毕竟夺取天下可比建立割据政权要困难得多得多。

那么,造成上述这一系列情况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人心思定。毕竟,又有谁会喜欢动乱的局面呢?就拿秦汉时期的四川来说吧,当时那里之所以会出现动乱的情况,是有多方面因素的。一方面,周边存在着不少还未被同化的蛮族,这就使得局势存在着不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呢,四川本地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还比较滞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四川地处偏远,距离皇帝所在的中原地区很远,而且地形又十分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中原王朝呈现出衰弱的态势,四川这边自然就很容易变成动乱滋生的源头啦。

在隋唐时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扬一益二”这样繁荣的局面。所谓“扬一益二”,就是指扬州和益州(也就是如今川蜀一带)的经济极为昌盛,商业发达,城市热闹非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川蜀地区的老百姓们也跟着过上了富足、安稳的好日子。当人们亲身经历并且见识过如此繁华热闹的生活之后啊,心里自然就发生了变化。那种野蛮、混乱的状态,对他们来说就再也没有了吸引力,他们也不再向往那种动荡不安的生活了。而且啊,对于割据战争,他们更是越来越不喜欢,毕竟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伤痛,与他们所享受的和平、繁荣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那个时候,能够激起他们内心战斗欲望的因素,已经不再是对荣华富贵的那种期盼啦。取而代之的呢,是他们对于大义的那份坚定不移的秉持。就拿南宋末期来说吧,他们巧妙地运用起山城体系这一防御方式呢,来和当时极为强大、横扫了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展开对抗。你知道吗?在钓鱼城那里,还发生了一件特别重大的事儿呢,就是在战斗过程中,居然把蒙古的蒙哥大汗给砸死在了城下,这可真的是在南宋抵御蒙古大军的历史进程中相当关键且震撼的一幕。

在抗日战争时期,原本四川那些军阀之间呢,就有点像是“菜鸡互啄”的情况,各自有着一些小打小闹。不过呢,当面临抗日这样的大义之时,在刘湘将军的有力带领下,川军毅然决然地再次走出四川,奔赴抗日前线啦。要知道,川军之前向来都是习惯了那种低烈度的战斗模式,所以刚到抗日前线的时候呢,确实是吃了不少的大亏。毕竟这抗日战争的残酷程度和以往的战斗可完全不一样。但是呢,即便如此,川军将士们面对凶狠的外敌,那可是始终憋着一口气呢,心里就有着一股劲儿,就是永不言败。而且,在战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四川子弟不断加入进来,川军的队伍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是越打越壮大。就这样,川军凭借着他们的坚韧和英勇,最终成就了那广为流传的“无川不成军”的传奇佳话。

在这个时候,川人是完全能够很骄傲地说出这么一句话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呢。您瞧,曾经的四川盆地呢,一直有着“天下未乱蜀先乱”这样的说法,仿佛是个容易滋生动乱的源头所在。可到了这个时候,随着四川百姓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四川盆地的角色也彻底变了,它不再是那种让人觉得不安定的地方,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能够安定天下的大后方啦。在这过去的两千年里,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经历了太多的变迁呢。而就在这片古老的巴蜀大地之上,一场深刻无比的变革就如同缓缓蔓延开来的潮水一般,逐渐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这情形,就好比那一直巍然矗立在那儿的都江堰一样,历经岁月却始终稳稳当当,发挥着它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川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那种独特精神,也会如同这都江堰一般,永远熠熠生辉,流传下去,成为不朽的存在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