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水火无情”,水灾和火灾总是让人感到担忧,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只要人做好防范、巡查工作就可以主动规避很多这方面的危险。但有一种自然灾害,它来得快,更是几乎无法提前应对,它就是地震,其破坏力更是巨大。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8级大地震。
但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很多人第一时间并不知道具体的震中在哪里,北京虽然有明显震感,但依旧无法确定震源位置。
此时,一位名叫李玉林的矿工满身污泥的出现在中南海,得到了6位副总理的热情接待。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这还要从7月28日半夜说起。

7月28日凌晨,忙了一天的李玉林刚从矿上回到家里,刚睡下没一会,时间来到半夜3点42分,他忽然感觉到妻子用力地在拍他的肚子,大喊:“地震了”,两人赶紧从炕上连滚带爬的跳了下来,冲出了屋子。持续了12秒钟的强震结束后,他和妻子赶紧找到了几个孩子,幸运的是,孩子平安无事,夫妻两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此时他们居住的家属院有90%的楼已经倒了,场景触目惊心。
他作为矿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立刻意识到矿工们很可能也遇到了危险,他来不及多陪妻子和孩子,立刻朝矿上跑去。在路上,他看到一段段铁轨因为地震扭成了麻花状,甚至有的路基已经拱起两米多高。
到了矿门口,他看到几名女工正抱着双肩呆呆地坐在外面,很多救护队的同志也在现场。他赶紧询问情况,得知绞车房已经彻底毁了,大罐绳都编成了麻花。想到还有很多工人在井下作业,他心急如焚,立刻跑到市委大院,结果发现市委大院的楼也塌了。
他当即意识到,留在原地等待不是办法,这件事必须果断向中央汇报,要调动军队才能救援灾区。于是他果断让同事协助救护队营救井下的矿工,自己则带上司机,同另外两名矿上的同志,四个人开着矿上的救护车火速去北京。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让司机沿途不停车。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沿途很多受灾民众看到他们的救护车,纷纷要求他们停车救人,见他们不停车,还生气的用石头砸他们。还有很多人组团拦车,拦住他们好几次。他被迫下车向大家反复解释,说他们要去北京报信,请大部队来支援,这才努力说服大家不再拦他们。

汽车开到蓟县的时候,他们一行遇到了国家地震局的同志。几个人经过协商,一名同志跟着地震局的人返回唐山协助地震局了解情况,他们三人继续直奔北京。
由于事发紧急,他们绕开繁琐程序,直接去中南海和国务院报信。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地址,只听说好像在新华门,等到了那里,卫兵才告诉他们这里只允许国家元首通过,他们要去国务院接待站才行。在卫兵的指引下,他们赶到了接待站,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刻带他们进去,但当时他因为出门太着急,没穿裤子,只有一条大裤衩,不方便进去。他只好从车上找了一件平常修车时候穿的破棉袄,衣服上全是污泥。
此时,李先念、纪登奎和陈锡联等6位副总理正召开紧急会议,磋商地震情况和处置办法,但因为没有人报信,还无法确定地震震源地点。工作人员立刻进去报告,说:“唐山来人了!”6位副总理立即站起来到门口迎接他进来,纪登奎见到满身污泥的他后,立刻同他紧紧的抱在一起,问他家里人怎么样了?安慰一下他的情绪。
他当即向大家报告了情况,说整个唐山都震平了,灾区情况很糟糕,说完就留下了眼泪。

紧接着,6位副总理认真听他讲了灾区的具体情况,并让他画一张唐山市的草图,标明主要的机关单位和道路的位置,他立刻动手,只用十几分钟就画了一张比较详细的地图,几位副总理看了后,纷纷感到很欣慰。副总理当即表示:“玉林同志,你了解灾区情况,我们几个同志都听你的,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这让他一瞬间懵了,随后觉得很感动,副总理纪登奎怕他有顾虑,又鼓励他,让他大胆说。他想了想,果断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是尽快安排部队奔赴唐山,第二条是解决灾区取暖问题,虽然当时是夏天,但是半夜温度比较低,很多受灾群众都只穿着裤衩和背心,老人和小孩扛不住。第三是尽快把食品和和水送到灾区。

几位副总理立刻行动起来,根据自己分管的部门下达了指令。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三天,他又具体讲了很多唐山的细节,积极参与救灾方案的制定。
休息了两三天后,他决定重返灾区,回到家中,才知道在这场地震中,他失去了14位亲人。
救灾工作结束后,他作为先进个人,组织安排他去全国各地巡回报告救灾工作,向各地传授了救灾经验,持续了足足9个月的时间。

但因为长期在外奔波和演讲,他病倒了,一休息就是8年。等到1985年重回厂里工作的时候,因为长期不上班,他在厂里也成了不重要的人,1994年平淡的退休了。
后来记者曾经采访过他,但他表示名和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段经历,人这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找到人生价值,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