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传北京市税务局通报:坐拥千万粉丝的"正义化身"司某南,在2019-2023年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企业成本等手段,偷逃税款537万元,公众人物的"税",为何总在挑战社会底线?
明星"税"案为何总踩中公众痛点?网络大V司某南被爆出在2019-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成本这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偷税462万元,他关联的企业也跟着逃税75万元,最后被税务部门追缴并处罚款,合计高达926.94万元!
类似的案例
对于网红和明星来来说这种案件并不是个例,早在2018年,范某冰就因为“阴阳合同”的事儿,被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8.84亿元,数额简直是天文数字啊!不过她最后却因为是初犯,免于刑事责罚。这两起案件一出来,大家都不禁要问:当这些公众人物都把偷税当成“潜规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纵容了一场对法治的集体背叛呢?
2018年5月,崔某元曝光“阴阳合同”事件,紧接着,税务部门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稽查,最后,范某冰被追缴+罚款8.84亿,她自己也出来致歉,然后慢慢退圈了。这一连串的事儿,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刑法》第201条规定,范某冰因为是首次违法,而且还全额补缴了税款,所以免于刑责。但是她的经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销毁会计凭证,被刑事追责。这法律规定看似合理,可背后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1. “某冰条款”的争议:法律给初犯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出发点是好的。可这8亿天价罚款,咋看都像是对特权的反向认证!你想啊,普通人要是偷税百万,那可就面临刑责了?
2. 社会代价计算:范某冰这事儿之后,税务总局对影视业疯狂查税,郑某、邓某等明星接连翻车,这才发现,原来影视行业逃税都成了一条生态链了,简直触目惊心!这些明星把所谓的“税筹”当成了“逃税”的手段,实际上就是把社会公共资源都装进了自己的小金库,这是在损害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啊!
七年之变,法治利剑是否更锋利?
从2018年到2025年,这两起涉税大案,划出了时代变革的轨迹。
范某冰案是源于“崔某元手撕”这样的舆论风暴,就像是被人揭开了盖子,大家才发现下面全是烂事儿!而司某南案呢,则是税收大数据自动预警的结果,这AI监控可太厉害了,让逃税行为无所遁形!这说明咱们的税务监管手段越来越先进啦,那些想逃税的人可得小心咯!
范某冰那个时代,还依赖“阴阳合同”这种比较原始的操作,虽然也很恶劣,但现在看来,手段还不算太高明!到了司某南这儿,可就“进化”了,他利用小微企业核定征收政策、个人独资企业嵌套等方式,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合规外衣”,进行系统性逃税,手段更加隐蔽,也更加可恶!
七年前,公众的目光都聚焦在“天价罚款”上,毕竟那数字太惊人了!可如今,大家更关注的是“人设崩塌”。像司某南这种“爱国大V”,如果被扒出逃税,公众对这种“双面人”的容忍度已经降到了冰点,真的是忍无可忍了!
那么,您认为公众人物偷税该直接入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犀利的观点,咱们一起讨论!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纳税可不是选择题,而是每个公民必须要答好的题!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