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周恩来夫妇在家中设宴,款待他们身边工作人员的一名子女,这名孩子刚从延安参加劳动锻炼返回北京。用餐过程中,周恩来特别关心地询问了延安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得知延安民众生活拮据的现状后,他放下了筷子,神情哀伤地垂下了头,眼角慢慢湿润,泪水滑落。
随后,周总理邀请陕西省的领导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北京市的领导也一同出席。会上,周总理表情严肃地向众人阐述:“延安老区在革命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今我们已入驻城市,却惊讶地发现延安的生活依旧艰辛......”
1973年6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带领党政访问团来到中国。此时,越南正处于抗击美国侵略的关键时期,尽管中越两国已签署协议,美军开始从越南南方撤军,但南方地区仍未获得完全解放。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中国总理周恩来代表国家,向越南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以支持其抗美斗争。
自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以后,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得知这一健康状况后,周总理非但没有减缓工作节奏,反而更加专注于国家事务。尽管医生屡次建议他入院接受治疗,周总理却以恳切的态度请求医生:
请大家稍安勿躁,即便确诊了癌症,又能如何应对。我这把年纪,能多活几日,多做几件事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越南政府代表团访华计划敲定后,周总理不顾重病缠身,亲自出面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他不仅负责会议主持,还全程陪同代表团前往延安进行访问交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总理首次重返延安。出发前,毛主席与周总理会面,除了讨论越南代表团访华相关事宜,还特别嘱咐:“恩来,你到延安后,一定要替我向延安人民问好。”
1973年6月9日,上午十时,周总理与越南访问团的专机安全降落延安。尽管出发前周总理多次强调保密,然而他即将返回延安的消息仍迅速传播开来。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涌入延安城区,从机场沿途至宾馆的道路两旁,挤满了热切期盼周总理到来的人群。
飞机平稳降落,机场立刻回荡起热烈的欢呼。周恩来总理率先步出机舱,身着简约白短袖与灰色长裤,他站在舱门口,面含笑意,向迎接的人群挥手问好,不断重复着:“我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1973年,周总理在离开延安26年后,重新回到了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土地。他曾与毛主席在此共度了13年的时光,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情谊。当周总理走下飞机舷梯,他逐一与前来迎接的地方干部握手,并接受了少先队员敬献的鲜花。在机场,欢迎的人群整齐而持续地高呼:“欢迎!欢迎!”以表达他们的敬意与喜悦。
此次行程是周总理自国家成立之后,唯一一次重返延安。
周总理当时与越南领导人黎笋同行,一同探访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多处旧址。他们走访了许多地方,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奋斗历程。
参观活动结束后,周总理表达了回访昔日居住村落的意愿,希望能探望旧邻杨大婶。然而,抵达村庄后,周总理未能如愿见到杨大婶,只见其家门紧闭。更令人不解的是,除村支书外,周总理未遇见其他村民,村庄显得异常空旷,仿佛空无一人。周总理心中生疑,询问村支书村民的去向。村支书答复说,村民们都到田间劳作了。周总理接着问:那老人和孩子?为何也不见人影?村支书一时语塞,难以作答。周总理察觉到事情不简单,语气变得严肃,要求村支书坦诚相告。村民们究竟何在?为何阻止他们前来相见?面对周总理的追问,村支书终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然而,该村庄的贫困状况极为严重,村民们的衣着极为简陋,担心若被周总理,特别是越南的领导者目睹,会令中国人蒙羞。因此,他们决定让村民躲入山中,只留下一名村支书守候。这位村支书身上的衣物同样打着补丁,这在全村已是最佳装扮。周总理听闻此事后,面色阴沉,长时间沉默不语。随行的当地领导纷纷开始自责,认为自己在经济发展上未尽职责,导致民众生活困苦。但周总理打断了他们,表示自己才应是最该检讨的人。国家已成立24载,民众依然如此贫困,他没有将这个“家”管好,尤其是延安地区。回想当年,延安百姓节衣缩食,全力支持革命,而今他们仍难以温饱,这让他深感愧疚。
归途中,周总理默默凝视着窗外,眼眶微湿,旁人皆不敢轻易打扰。至离别延安之日,周总理特邀各级领导相聚一堂,共进晚餐。彼时,周总理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医生严令禁止饮酒,然而,他仍执意斟满一杯酒,向众人言道:“今朝,中央与地方各级领导齐聚,我们需同心协力,致力于发展生产,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力求早日让延安焕然一新,诸位以为如何?”待众人表态完毕,周总理举杯致辞:“我谨代表老区百姓向各位致谢,望能五年内实现粮食产量翻倍,让延安民众免于饥饿。若彼时我尚在人世,定当重返此地。”言罢,周总理一饮而尽,此也成为他最后一次举杯。是夜归后,周总理即出现尿血症状。
1973年6月10日上午十时,周恩来总理引领着一批外国来宾,步入了飞往西安的航班。在启程之前,周总理转身向延安的群众挥手致意,简短而有力地留下了他在延安的告别语:“待延安建设得更加美好时,我定会再访。”
遗憾的是,周总理再无缘重返延安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仅有的一次延安之行,给延安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行让人们见证到,即便身居高位,周总理依然心系民众,与百姓紧密相连,未曾改变。返回北京后,周总理着手创立了首都援助延安的机构,号召各方携手助力延安发展,推动延安加速前进的步伐。
……遗憾的是,周总理未能亲眼见证延安粮食产量翻倍的历史时刻,仅过了两年半的时间,他便因病离世。这一未能达成的愿望,成为了周总理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