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栖
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明代董香光论画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中国画的情致化内蕴、写意性精神,使之呈现于画面当中造景造境的笔墨点划、置陈布势等语言,亦都能透露出画面对象的形象姿态来,展现出“气韵生动”的物象活泼生命情态来。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的《清趣图》《秋栖》,这两幅中国美院蒋跃教授创作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作,即见画家立于对象客体的清新雅致、和谐自然等特质,而契相体神、对立统一构成,又于之点划线写的长短、疏密、大小、曲直、浓淡、干湿,及立意定景的主次、纵横、虚实、繁简、开合、藏露、欹侧等画语姿态呈现中,其熔冶心物的情绪律动和情感韵致反映。
如这幅以莲荷、幽兰、疏竹、翠鸟入画的《清趣图》,蒋跃教授取法历代写意花鸟名家笔意墨趣,尤其是略略有几分潘天寿先生“一味霸悍”“刚正雄浑”笔墨意味的赋象点厾、线迹里,既见画家贵在神韵、写意取象的对象风采写真强调,亦见线面、浓淡、曲直对比构成里画家神思所运。譬如画面中,其上用笔提按顿挫又铺毫抽锋的浓墨线迹,所带来的兰叶修长摇曳弧线形姿,与之藏锋用笔而如锥画沙、力透纸背继而从右下至左上,横斜穿插而来的荷叶茎枝硬介挺拔之质之间的错置对比。这二者之间运笔徐疾快慢、线态曲直纤秾,又开合聚散、俯仰呼应而张弛对立,围绕疏淡墨色淋漓酣畅、泼洒点染,而随宜赋形且占据画面中心的婆娑荷叶,环抱而构、谐和统一,所蕴含笔墨结构奇思妙想和花木韵致风采。

清趣图
再如那红色赋彩、落笔质朴而瘦长、宽绰近似三角赋形造像的莲瓣,又高低参差、远近错落布排的出水清逸荷花之写;黄金分割处由上及下、从右及左,以水墨湛蓝兼而用之,还落笔灵动、披拂波折、横斜交错、疏密错叠的竹篁枝叶之象;尤其是那画面底部,停驻于横溢花茎上的长喙彩羽翠鸟,顾盼回眸、翘首以待而情状自然、意态闲适……画面诸相以意取象运笔而音韵有节,意匠经营置陈而彷如棋布,又别有情趣、意蕴深长,那清丽雅致之趣、超逸不凡之意、出尘不染之韵自然而然充溢于画面当中。
再有这幅野果成熟于枝头、禽鸟双栖于山石,而秋意盎然、别具野趣的《秋栖》一幅。画家以浓淡积染、皴写层叠的笔墨语言赋象的如盘如踞巨石,既有其沉厚凝重的笔墨寄情赋思,给予的坚实雄浑客体对象神韵彰显;亦见画家以如此巨物安置于画面当中,所起到的稳定画面空间结构运思考量。再有以这庞然山石为中心,笔锋偃仰、曲折而运、墨色淡逸还交合散布、繁密有致,而成半包围之势分布的树木枝叶,与这中间山石又呈线与面、散与整、浓与淡、凝实与灵动的开张对比画面组合,也还凸显出草木葱茂不减而依然生机盎然的别样秋野画面意境来。还有那隐蔽于水墨滃晕迷蒙、其相离离密布的树叶间,画家以鲜艳红色点染赋形的秋果,三五成簇、累累成串点缀尤为醒目;继而与那山石上,双双对对相伴栖息的相谐回首山雀,形成画面意象运思上的精神呼应,迁想妙得中既有万物秋熟以飨生灵,即与天地和谐共生的博爱情志遐思,亦还有秋实累累丰收、家园和谐美满的美好希冀寄寓。于是生命在其情致化的笔墨中具体化了,花鸟于其性灵化的图构中活了起来……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 蒋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教育部、文旅部专家;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美协艺术指导;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美院团委、公共课教学部、研究创作处、《美术报》的主要领导。曾2次获得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水彩画艺术展金奖以及其他国家级以上奖项10余次,并先后在法国、俄罗斯等国及杭州、广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主讲《水彩画教学与创作》34集在央视书画频道热播10余次,独立主持并完成2个部级课题,出版有《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等46种学术著作(画册)及发表论文千万字。《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数百家报刊杂志有过专题介绍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