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曾经是个兵。——郝志全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此拉开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终结了列强百年侵华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量人民群众自愿参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才奠定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家对于士兵的需求下降,开始鼓励军人回乡。许多老兵也就解甲归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但山西却有一位抗战老兵因丢失身份证件,无法验证自己身份而犯了难,无奈之下,他只好指着当地博物馆的一张老照片说:“这是我”,才让自己的身份得以证实与认可。
这位老兵就是郝志全,作为一名抗战英雄,一位曾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军人,他为什么会让博物馆的一张照片来证明自己身份呢?这就要从郝志全的军旅生涯说起。
16岁参军抗日
郝志全是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人,今年已经有90多岁了。十几岁时,他就应国家号召加入了八路军,曾参与抗日战争和多起战役。他最开始是被分配在129师385旅,后来因作战出色被调入榆社独立营,成为营长郝三成的警卫员。
郝志全虽然退伍多年,但对他的从军生涯还是记忆犹新。郝志全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参加了太原战役与上党战役。
尤其是在太原战役中,他们部队和敌人狭路相逢,为了取得胜利,他的许多战友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郝志全虽然幸免于难,但也中枪负了重伤,好不容易才被抢救回来。
而在上党战役中,他们部队与阎锡山军队数次交手,最终取得胜利,那种胜利的喜悦至今让他难忘。
还有一次,郝志全的部队被日军包围,为了能突破敌军的封锁,郝志全与战友们需要分开行动。离别之际,他与营长以及战友进行了一次合影,这一珍贵时刻也被战地记者记录下来。而就是这张照片,使得郝志全在晚年证明了自己的军人身份。
捐出珍贵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郝志全再次响应国家的号召,退役返乡,成为一名木材厂的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人也逐渐忘了他曾经的军人身份。朴实的他也不在意,依然过着普通的生活。
然而,曾经战争中的伤势给他留下了病根,年纪越大,他的身体就越差。无奈之下,他只好回乡务农。
每当郝志全种地累了的时候,他就喜欢拿出与营长曾经的合照,缅怀曾经的从军经历。这时,榆社县正好在开展红色文化工作,准备兴建一座博物馆,而郝志全所在的榆社独立营在当地赫赫有名,营长郝三成更是出名人物,不过工作人员却怎么也找不到郝三成的照片。
后来,工作人员得知郝志全手中有一张当年他与郝三成的合影时,于是找到他,希望郝志全能够将这张照片捐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记得他们当年的抗战事迹。一开始,郝志全是犹豫的,因为这张照片仅有一张,是他过去美好的回忆,十分珍贵,意义非凡。后来他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捐出照片。
证明自己身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志全也因各种变故搬了几次家。在最后一次搬家时,他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件以及档案资料,这样他就没有办法享受到国家对退伍军人的各种福利。
于是,他去当地派出所补办自己的身份证明,不想失去档案资料的他,却无法证明自己曾经军人的身份。
由于时间过去甚久,许多当年的战友已不在人世,无法联系。当地的民政局虽然帮助展开调查,但仍然没能找出相关线索。无奈之下,他想起自己曾经捐出的照片。
于是他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县博物馆,指着那张照片说:“这就是我年轻的时候”。但是因为年代久远,90多岁的他已与照片上年轻的模样大不相同,这张照片也不能有力证明他曾经的军旅生涯。
郝志全丢失证件无法证明身份的事情引起媒体注意,经媒体报道后,许多人开始关注他,不少志愿者给他送来物资,解决他的生活困难问题,还有志愿者花费精力帮他在外地联系上了一位当年的战友。
最终,郝志全的身份终于得到证明。他在记者采访时说,能不能得到补助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想证明自己抗日战士身份,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获得国家的认可。
结语
好人有好报。郝志全一生响应国家号召,从军、退伍、回家务农,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减轻了国家负担。当他献出最珍贵的照片,可能只是尽一份抗战老兵的心意。所以,当他遇到困难时,大家才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为他找到抗战老兵曾经的荣耀,为他找到为国尽忠的证明。
其实,像郝志全这样默默无闻的抗战英雄还有很多。为了国家,他们献出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才换来我们如今幸福安稳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精神。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历史不该被遗忘,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护国英雄,他们应该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