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流”,虽然这种说法到现在仍可谓是大行其道,但听起来更像是伪科学,物质的演变是不可逆的,普遍意义上的回到过去真的存在吗?真正的回到过去是世界上所有物质都沿原来的反方向回溯,而理论上超越光速,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和时间轴垂直而不是相反的方向,感觉这种回到过去只是观察意义上的,光信息时间差罢了。

不过,如果你了解狭义相对论和洛伦兹变换,就会对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理解甚至赞同,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扯公式也不拽那些让人听不懂的话,只是科普这种说法或者说理论的由来。首先我们说光速是绝对的,恒定不变的,这就表示即使用0.5c的速度追着一束光来测其速度,得到的结果依然是1倍c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

为何会这样?由于我们使用的时间以及长度度量均以光所定义,观察者速度的变化,会带动其单位时间以及长度度量的变化,因此光速无论对什么速度的观察者而言,它的速度仍是c不会变,即使你用“s=v×t”、“c=λ×f”这类公式计算,不管怎么变参考系,结果都一样,这点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等已经证明。

而光速恒定的特性,便是钟慢尺缩或者说时间静止、时间倒流这类说法的前提。具体来说,假设有两个观察者,一个坐在一列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尾处,一个站在站台上静止不动,车内的观察者打开手电筒射出一道光,这道光走了30米到了车头,用的时间自然是30/c秒。

但对于列车外静止不动的观察者而言,他以自己为参考系,列车是均速行进的,车头较初始位置会更往前了一些,然而光速依旧不变,那么光也就走了30米多一点,比如多个0.0002米,那么时间就花了30.0002/c。这也就是说,其中一位观察者的时间变慢了。如果把上述内容换成公式的话,就相当于把洛伦兹变换又推导了一遍。

那时间倒流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是那列列车,若它的速度超过光速,那么列车内观察者放出的那道光,就永远到不了车头,原因还是因为光速不变,也不受惯性等因素的影响,那么这就意味着那道光反而会撞向车尾,而不是像你平时在车上垂直跳起来还会落到原地,它走的距离相当于是负数,但光速c是常数,是正数,那就只能委屈时间为负值了,这就是时间倒流这种说法的由来。

然而,这只是在数学上才能推算出的负时间的概念,并不代表物理现实中也能成立,这也违背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且得出这种结论是在设“狭相”在超光速的条件下依旧适用的前提下,但若“狭相”是对的,光速则就不能被超越。

此外,“狭相”仅仅是基于“光速恒定”自洽的理论,尽管它被广泛验证,但目前仍只处于有限的范围,光速不变才适用,但并不表明它就是真理,除非能用物理学模型和公式解释,否则永远都只是一个假设,可惜爱因斯坦这种天才也只能凭借其天赋发现其现象,却可能无法解释其中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