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阵亡18人,敌方伤亡近千,为何“黑鹰坠落”事件仍算失败?

佳霖谈历史 2023-09-24 20:13:06

1990年,东非小国索马里发生军事政变,该国的几大反对派,联手推翻了恶迹昭著的巴雷政权。

然而,由于索马里反对派只是一个泛称。

在反对派的内部,其实还存在众多势力。

如索马里民族运动、索马里民族联盟、索马里爱国运动等。

而这些势力,又各自代表了他们部族或部落的利益。

因此,当他们推翻了共同的敌人后,很快就因为利益分配,又打了起来。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

一开始,是“民族运动”和“爱国运动”与“民族联盟”大战。

打了几个月,“民族运动”愤而出走,在北方建立了“索马里兰共和国”。

紧接着,“民族联盟”内讧。

两大军阀艾迪德和马赫迪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

军阀们长年的混战,打得索马里经济全面崩溃,国家机器彻底瘫痪。

再加上当时又遭遇旱灾,索马里人民苦不堪言,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1992年6月,联合国发出警告,称索马里可能要饿死150万人。而当时索马里的总人口也不过770万。

随着局势不断恶化,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联合国决定派维和部队前往索马里,在监督当地各派势力停火的同时,对索马里人民提供有限的人道主义援助。

很快,联合国的第一批救济物资运抵索马里。

但军阀们似乎并不关心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抢走物资,枪击救援人员,然后用抢来的物资招兵买马,去夺取更多的地盘。

1992年12月,眼看停火遥遥无期,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索马里增派维和部队。

并将维和部队的任务由最初的“监督停火”升级为可以采用“一切必要手段”,为索马里境内的人道主义救济行动建立安全的环境。

增兵之后,联合国派驻到索马里的维和部队约4.5万。

其中,美军2.8万人,其他20个国家合计1.7万人。

联合国维和部队,又称“蓝盔部队”

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但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这就为后来艾迪德与美国撕破脸皮,埋下了种子。

当然,艾迪德也不是愣头青。面对大兵压境,他迫于压力,还是表示了顺从。

后来,在美国的调解下,艾迪德还与马赫迪握手言和,并表示愿意解除武装。

估计是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不需要再留这么多兵了,从1993年5月开始,联合国陆续撤走了2.5万名士兵。

但很显然,武装是军阀的立身之本,三言两语就想让艾迪德缴械,怎么可能呢?

因此当时机成熟后,艾迪德马上露出了真实嘴脸。

1993年6月,艾迪德的部下攻击了一支维和部队,导致24名巴基斯坦士兵遇难,另有60多人受伤。

事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更积极的军事行动,以武力恢复索马里的安全和秩序,同时调查袭击事件,逮捕幕后主使。

但行动还没开始,艾迪德的部下又用火箭弹袭击了维和部队的营地。

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

第二天,联合国发表声明,表示将严惩肇事者。

随后,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摩加迪沙对艾迪德的多处基地发动突袭,逮捕了200多名艾迪德派武装分子。

当时的索马里,90%的人是文盲。

而武装分子混在平民百姓之间,又很难辨别。维和部队存在抓错人的情况。

如此一来,这就导致老百姓对维和行动的性质缺乏了解,认为昔日的殖民者回来了,感觉自己又要被欺压了。

利用民众对维和行动的排斥心理,艾迪德趁机煽风点火,他通过电台对民众喊话,说联合国要推翻他,然后送暴君巴雷回来反攻倒算。

这一下,索马里群众彻底不淡定了。

他们对维和部队的态度,也就从排斥升级到了敌视。

很多人自发地帮助艾迪德搞袭击,给维和行动造成很大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意识到,擒贼先擒王,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优先搞掉首恶。

于是在1993年8月,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抓捕艾迪德。

电影《黑鹰坠落》剧照

那么,由谁来负责这次行动呢?

很显然,自然是美军了。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全球没了对手。

而早在海湾战争时,美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另外,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也希望用这次行动,证明美国维持世界秩序的能力。同时强化美国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正义形象”。

所以说,美国是当仁不让。

1993年8月30日,经克林顿批准,“游骑兵”部队、“海豹”部队、“三角洲”部队,陆续抵达摩加迪沙。随即对艾迪德实施了6次抓捕行动。

但艾迪德警惕性极高,反侦察和逃跑能力也很强,美军的抓捕行动,每次都落空。

10月2日,美军根据“线人”的报告,得知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的奥林匹克饭店。

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决定行动。

10月3日下午15时32分,任务代号为“哥特蛇”的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4架MH-6“小鸟”直升机,6架UH-60黑鹰直升机和4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以及7辆武装悍马,2辆货车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载着160名特种兵向目的地进发。

15时42分,直升机机群抵达目标上空。

按照计划,“游骑兵”的四个小组先从黑鹰直升机上机降到四个街区,锁死奥林匹克饭店的四角,负责掩护。

然后一个班的“三角洲”部队机降到抓捕目标所在的房屋,实施抓捕。

16时02分,突击部队报告,称完成抓捕,共抓获21名人。并准备开始撤离。

由于奥林匹克饭店附近不利于直升机停靠,所以抓捕完成后,突击队要等悍马车队前来接应,然后返回军营。

事情到这里,一切顺利,美军的表现堪称完美。

负责指挥此次行动的“三角洲”部队负责人盖瑞森将军,甚至都打算开香槟庆祝了。

但盖瑞森并不知道,美军刚刚出动时,其实就已经暴露了。

由于之前的几次抓捕,美军全部扑了空。而这次战机,又是经过漫长等待,出现的唯一一次机会。

盖瑞森担心错失机遇,因此便大胆地选择在白天实施抓捕行动。

然而,在大白天出动十几架直升机从天上呼啸而过,这也意味着毫无秘密可言。

电影《黑鹰坠落》剧照,一名索马里人向艾迪德汇报美军已经出动

15时47分,也就是美军还在机降时,艾迪德便用喇叭喊话,号召他的支持者“站出来为家园战斗!”

16时整,大批索马里武装人员从摩加迪沙各地向奥林匹克饭店聚集。

于是,当美军车队正准备要撤离时,就出现了无数的索马里士兵拦住了去路。

这些士兵,有人手里拿着AK-47,有人拿着RPG火箭筒,不过大部分人拿着的都是棍棒、斧头这样的冷兵器。

随后,美军遭到攻击。

虽然执行任务的美军都是精英,可是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武装分子,他们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对抗,只好驾驶着悍马车,奋力突围。

但摩加迪沙的街道异常狭窄,车队想要突围,十分困难。

看到车队遭遇困难,数架黑鹰特战直升机迅速前来支援。

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黑鹰直升机不断下降高度。但就在这个过程中,编号为“超级61”的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中,坠落在目标建筑东北方向约300米的地方。

很快,大批索马里武装分子冲向坠机点。

这个画面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其他几架直升机,传回了美军的指挥部。

盖瑞森见状,立刻命令距离直升机坠毁地点最近的“游骑兵”前往救援,同时命令编号为“超级64”的黑鹰直升机,取代“超级61”的位置,在空中继续执行警戒任务。

16时28分,搜寻和营救行动展开。

90名“游骑兵”乘坐直升机赶往“超级61”坠毁地点。他们完成机降后,占据有利地形,与艾迪德武装分子展开激战。

但在这个过程中,编号为“超级68”黑鹰战斗机被RPG击中,不得不返回机场。

车队那头,日子同样不好过。他们迷失在了摩加迪沙街头,总是找不到方向。

而几乎在摩加迪沙的每个十字路口,车队都遭到了索马里人疯狂的射击。

在迷路期间,一辆美军卡车被RPG击中驾驶室,美军司机当场阵亡。

16时40分,更糟心的消息传来。“超级64”在执行警戒任务时,被一枚RPG击中尾桨。飞行员试图将飞机飞回基地,但没能成功,飞机最终坠落在了距离“超级61”坠机点西南约一英里的地方。

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得知消息,编号为“超级62”的黑鹰直升机立刻飞过去,试图掩护人员撤退。

但奈何地面上的艾迪德武装分子人数众多。

最终,“超级64”的4名机组人员,除了机长杜伦因为要交换人质,侥幸活了下来外,其余均被击杀。

另外,“超级62”上的2名“三角洲”为了救回伤员,机降到地面,在战斗中阵亡。

而“超级62”在掩护过程中,也被一枚RPG击中,不得不返回基地。

至此,美军2架黑鹰坠毁,2架被击伤。

地面上的部队,情况更不乐观。他们被大量的武装分子切割开来,各个小队都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车队方面,在兜兜转转后,指挥官决定返回基地,重新组织救援队伍。

于是,指挥官盖瑞森命令救援“超级61”的80多名“游骑兵”就地固守,等待后援。

到了夜晚,索马里人利用肤色优势,向美军发起持续进攻。

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夜战训练,攻击效果并不好。

19时08分,“游骑兵”报告,称弹药告罄。一些战士甚至与索马里民兵展开肉搏。

没办法,“超级68”只得带伤上阵,与另一架编号为“超级66”的黑鹰为地面部队送去弹药、饮水、血浆等必需品。

但在补给过程中,“超级68”的油箱被击中,彻底丧失了作战能力。“超级66”的机身也被打成了筛子。

由于行动之前,不想把事情闹大,因此美军没有准备坦克。

而如果仅靠悍马装甲车,显然又很难完成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只好联络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维和部队,借用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组织一支新的救援部队。

但由于三方意见不统一,沟通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23时23分,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在比尔·大卫中校的带领下,会同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组成救援队,前去支援。

由于处处有阻击和路障,救援车队像一个喷火的巨兽,一路攻击前进。

10月4日凌晨1时55分,救援车队终于赶到目的地。

但由于“超级61”的一名飞行员尸体卡在机舱内,救援部队要先切开机舱,把尸体从飞机中拉出来。因此救援工作一直弄到了天亮。

撤退期间,一部分“游骑兵”挤不上车。于是,他们只好以装甲车为掩护,一边跑步一边射击,前往巴基斯坦部队驻守的露天体育场。这就是著名的“摩加迪沙长跑”。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阵亡18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另有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

索马里方面的损失有多种说法,有说死伤400人,也有说死伤近千人。

既然美军以极小的人员损失,造成了十倍于己的伤亡,那为何“哥特蛇”行动会被人们贴上失败标签呢?

这是因为美军的目的没达到。

打个比方说,丐帮帮主带着副帮主、九袋长老、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掌棒龙头、四大护法长老、八袋舵主等一票高手进宫刺杀皇帝。

他们放翻了大批侍卫,却因为操作失误,未能刺杀皇帝。

而自身也损失了多名长老。

这样的结果,无论怎么看,都算不上是一场成功的刺杀。

“哥特蛇行动”也是一样的道理。

美军出动大批特种部队,目的是“抓人”。

人抓到了,就是胜利。否则就是瞎忙乎。

我们不能因为双方的伤亡比,就说美军赢了。这是不对的。

毕竟特种部队的价值和普通部队不是一码事。

前者万里挑一,执行特殊任务。

特种行动往往是以达成目标为最终评价,而不是战绩,不是杀了多少敌军。

如果只看杀了多少敌人,还需要派特种部队吗?

直接出动正规军,开着主战坦克,浩浩荡荡杀进摩加迪沙,把敌军一锅端,多省事。费那劲干啥?

所以说,尽管美军在战术层面很成功,以极低的伤亡打死了大量索马里武装人员。可这场行动在战略层面上,仍然是失败的。

并且没能抓到人,这都还不算最糟糕的事。

对于美国来说,行动失败最糟糕的地方在于——自己本来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却因为在行动中杀敌过多,搞得自己如同猪八戒背媳妇,出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上,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导致美国舆论一片哗然,一致抨击克林顿政府出兵索马里,把克林顿和军方骂得狗血淋头。

美军直升机残骸

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

联合国方面得知近千人死伤后,心知其中肯定有不少索马里平民被误杀。

为了撇清责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立即发表声明,说这事与联合国无关。

英、法、德等国也纷纷落井下石,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

言外之意,就是这事与我无关,都是美国干的,美国要对此事件负责。

实际上,抓捕艾迪德,是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不是出于利益,而出于道义的一次出兵行动。

可以这么说,彼时的美国,还有那么一丢丢得理想主义情怀。

但结果却是啪啪打脸。

面对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克林顿也算是看明白了,索马里这潭水,太浑,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

于是在10月7日,克林顿发表声明,单方面宣称美国将从索马里撤军。并寻求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

后来,美国政府通过与艾迪德进行秘密谈判,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美军俘虏和两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所有被扣押的艾迪德手下,并不再把艾迪德作为打击目标。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从来都是美国牵头,现在美国撒手不管,联合国自然也就玩不转了。

这场由20多个国家参与,历时27个月的维和行动,最终以失败收场。

1994年,索马里问题没解决,卢旺达又爆发内战。

彼时的美国,因为调整对外干预策略,开始奉行单边主义,对类似事件开始变得消极、谨慎,以避免两头不是人。

于是,当卢旺达发生种族屠杀时,美国留了个心眼,要求必须有停火协议,必须各方面有充分准备,必须预设“退出战略”,自己才会干预。

但等到这些问题辩论清楚,达成一致时,大屠杀都已经结束了。

这一次,面对上百万人的死亡,国际社会又集体指责美国不作为,没有担当,搞得克林顿又一次灰头土脸,不得不向幸存者道歉,并许诺向卢旺达提供援助。

不过道歉归道歉,美国的单边主义是不会变的。

所谓单边主义,通俗地讲,就是单独行动,只要符合美国利益的就干,懒得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争论、扯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黑鹰坠落”事件其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20年来的国际政治。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