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一旦失去这三样东西,活得再久也没有意义了,很可悲

阳鑫看情感 2024-08-05 09:52:35

一直以来,人们始终不懈地追逐生命的延长,普遍相信,生命的持久即为幸福的象征。但是,随着年华的积累,我们开始深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长命都是值得称道的礼物。生命的真谛不仅仅在于其持续的时长,更在于其内在的丰富与意义。

直言不讳,当人生步入金秋之际,若失去了以下三样珍宝,即便生命得以延长,也将变得空洞无趣,这无疑是一种深沉的遗憾。

1、失去健康,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近日,互联网上的一则事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湖南株洲,一位饱受绝症折磨的老人,由于难以承受疾病的侵袭,渴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选择了投河自尽。老人毅然跃入波涛汹涌的河流,对消防员抛下的救生圈视而不见,对女儿声嘶力竭的哭喊充耳不闻,他求死的决心异常坚定。

最终,消防员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跃入河中,成功将老人救起,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这起看似充满正义与正能量的救援行动,却在网友的留言中透露出不同的声音。

一位网友如此感慨:“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家属往往难以感同身受。家属总是希望亲人能多活一天是一天,这样自己内心会稍微得到安慰。然而,对于患者来说,每一天的延续都意味着更多的折磨,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确实让人难以承受……”

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生命珍贵无比,我们也常言“好死不如赖活着”。然而,当人们步入暮年,健康不再,生活中只剩下痛苦与折磨,身心俱疲时,与其在毫无自由和尊严的情况下苟延残喘,不如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这或许也是一种成全。归根结底,寿命的长短并非福气的唯一标准,平安健康、无病无灾、善始善终,才是人生真正的福祉。

2、失去至爱,内心空虚,孤苦寂寥

乾隆一生有无数个嫔妃,后宫佳丽无数,然而,在他心中占据最柔软角落的,始终是富察皇后。富察皇后去世后,她的住所长春宫一直保持着她生前的模样,每一处细节都保留着往日的痕迹。乾隆帝常至此,与富察皇后共享心底深处的秘密与温情。

在乾隆帝八秩华诞之际,他又一次步入富察皇后的寝宫,轻声细语道:“世人皆言我寿可及百岁,然而,我并无此愿,我更希望能早日与你会合……”的确,当生命中的挚爱离我们而去,我们的世界便失去了最灿烂的光华。纵使余生的岁月依旧繁华似锦,内心的空虚却永远无法填补。

失去生命中的至爱,那份哀伤难以言喻,仿佛灵魂被抽走了一般,内心空洞,生活孤寂,未来岁月,幸福与温暖似乎已成遥不可及的幻影。这至爱的人,可能是慈爱的父母、可能是携手的伴侣、可能是心爱的子女、亦可能是知己的朋友……

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谊,当唯一能领悟他琴音的钟子期逝去后,俞伯牙愤而摔琴绝弦,知音难求,纵使琴音再美,亦无意义。因此,当人失去生命中的至爱,便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柱。孤独与无助将成为余生伴侣,让未来的日子蒙上阴影,失去它本该拥有的光彩与价值。

3、失去念想,了无牵挂,悲观绝望

在经典剧集《正阳门下》中,程建军身染恶疾,生命之火摇曳欲熄,他内心深处的唯一期许便是能在游戏中战胜韩春明一次。韩春明却并未给予他这个机会。有人批评韩春明心肠过硬,但韩春明却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关乎生死的临界点,我们不能轻易让步,必须留给他一线希望。这一线希望,或许能让他坚持得更久一些。”

的确,当一个人连最后的梦想都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人生也因此变得无趣和虚无。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将全部的情感和希望都寄托于家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渐次辞世,伴侣先行一步,子女各自成家,他们便失去了所有的精神依靠,心灵无依无靠,从而感到悲观失望,认为生活失去了方向。

实际上,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应有一些念想作为精神支柱。念想,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希望之火。当生命的黄昏悄然降临,离别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必然,为了避免深陷悲伤的泥潭,为了不使生活的希望之火熄灭,最好的选择就是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活动,或是结识几位知己良朋。

唯有让心中的希望之火长燃,才能确保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不会流失,使生命更加绚烂多彩。

写在最后: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深情地描绘:“有些人虽生犹死,有些人虽死犹生……”

归根结底,生命的核心并不在于其存续的长度,而在于其内涵的丰富性与深远意义。

当我们步入暮年,若失去了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便随之消逝。即便生命得以延续,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正如那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纵然岁月悠长,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了无生趣。

3 阅读:1264
评论列表

阳鑫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