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907年至1125年,历时218年。辽代建立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包括了中国东北、内蒙古和今天的韩国半岛。
此外,辽代还采用了“偏裨制”,即将奚、图们江以北的七个部族以及琉球、狄青等所辖地区分为偏裨地区,由以宿卫军、边防军为主要编制的军队进行统治。
通过偏裨制以及其他制度的实施,辽代建立了以礼治国的秩序,并获得了长足发展。
礼治秩序下的辽代社会风尚变迁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辽代建立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立国初期,辽代皇帝采用了“三部制”,即汉、鲜、奚三个部族在辽朝政府中分别设立三部,通过加强族群统治为辽代提供文化稳定所需的坚实基础。
在经济上,辽代继承了唐宋时期的发展成果,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建立了遍及各地的商业和货币交换系统。
在文化上,辽代融合了中原汉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西方蕃夷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同时,辽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之一,为后来中国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历史上,辽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礼治秩序指基于礼仪法规和制度规范的社会秩序,其实施以促进社会稳定、减少冲突和矛盾、提高社会组织效率等效果。

在中国历史上,礼治秩序是相对于武力控制的一种优秀的社会治理方式,并且在不同朝代取得了成功应用,如周代、唐代等。
在辽代,礼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和文化特色。礼制在汉人、契丹、渤海人等不同族群中都有相应的适用,并且在辽代政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辽朝设立了大量的礼官、礼仪等机构,特别是辽朝皇室内部的礼制,更是格外严谨,多数细节都有相关的规定。

礼制的实施,对于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礼制增加了各族群的凝聚力,提高了他们在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不同族群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和融合。
其次,礼制也有助于维系辽代政治的稳定,各族群对制度的认同和尊重,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
此外,礼制还能够促进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总之,礼制对于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辽代礼制得以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内部争端和族群之间的矛盾,维护了辽代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各族群共同建设辽朝,稳步推进辽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
社会道德体系得到优化。辽代社会秉持“王道”,通过制度规范以及文化的大力宣传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礼治体系的实施,对于辽代社会形成了独特的国民文化。

优化社会阶层结构。辽代社会礼制加强了男女、父亲子女、兄弟等家庭亲属关系疏通和分工协作,从而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文化艺术得到发展。辽代社会因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辽朝诗歌、织锦等文化艺术成果,得以在礼治的秩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而辽代只有通过礼治秩序中不断提高的创新力,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这个辉煌而实用的时期。

辽代社会氛围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整体趋势仍比较稳定。在经济文化领域,都迎来了一定的巅峰期,使得辽代成为了一个值得交流的文化时期。
辽代建立后逐渐形成了集中统治的中央政权,各族群之间也逐渐进行了融合和统一,因此社会的政治气氛较为平稳。

由于辽代国土辽阔,加上其特殊的三部制度,导致了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兴起,使得一些地方民族对中央政权不尽忠诚,给中央政权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辽代社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同时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礼制得以实施,让社会风气流传的标准更加规范化,形成更为稳定的风俗习惯。同时,游牧民族利用辽代政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带来了去汉化、去文化、去时俗现象,并且也对社会风尚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服饰方面,辽代的服装注重颜色、花纹和饰品的丰富度。男性通常穿戴丝绸长袍,女性则穿着缀有珠宝和佩饰的长袍。
辽代服装的特点是色彩斑斓、线条细腻,通常饰有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花纹,如龙、凤、麒麟等。
此外,辽代的官员、贵族和富人常常在帽子、衣袖、肩和腰部等处饰有金银等珠宝,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婚姻方面,辽代尊重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妇女被赋予较大的社会地位。
辽代时期,婚姻以男女自愿为原则,婚姻关系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此外,在婚姻中,女性享有相应的权利,如继承财产、离婚等。
在生活方式方面,辽代的人们生活节奏较为宽松,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当时的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代表作品有《石碑铭》、《千字文》、《辽书》等。此外,辽代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工商业、物流等方面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C. 表现在文艺、诗词等方面的变化

礼治衰退是指以礼治国的政治体制不断衰败和瓦解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官僚制度的腐败,官员提拔不当,违反礼仪规范,失去了人民信任,从而影响了礼治的整体效能。
礼教风气缺失,社会风气的泛滥使礼治制度难以执行。

礼治制度对个人的约束过于强硬,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社会上出现了潜在的动荡因素,从而导致政治体制的僵化。
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富贵人家、地主豪强等人逐渐壮大,从而使礼治制度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在表现方面,礼治衰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礼数的淡漠、礼崩乐坏、内外不和、社会动荡和道德滑坡等。

比如在宋代,道德堕落和贪污腐败盛行,官员们逐利而为,导致了大批民众的生活困苦和社会不安。而在清朝晚期,各地起义和社会动荡也源于政治制度腐败和社会道德观念的沦丧。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实行的是以礼治国的模式。然而,辽代后期逐渐出现了礼治衰退的现象。

辽代后期,政治腐败现象盛行,以宦官为代表的权臣集团逐渐把持政治大权,导致皇帝无法有效治理国家,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官民之间的礼仪关系,使得礼治体制缺乏约束力。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地方豪强、土司、盐贩子等势力的崛起,使得政治制度的效能逐渐衰退。
辽朝与宋朝交战频繁,大量财力和人力被消耗,失利使得辽朝的国际地位逐渐下降,王朝元气大伤,礼治体制也因此面临挑战。
在表现方面,辽代后期的礼治衰退主要表现在社会道德沦丧、官民关系疏离、礼仪日趋淡漠等方面。

社会风尚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总和。
社会风尚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今天和一个世纪前的社会风尚相比,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社会风尚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发生变化。

辽代早期,主流社会风尚以军事英雄为代表,奉行骑射文化,尊奉天贵,军事文化和草原游牧传统得到高度推崇。
这种风尚的变化对当时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建立辽代的早期铺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辽代中期,随着官僚主义的逐渐腐败,官员和贵族逐渐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而相对而来的则是仁风亲和文化的兴起。

这种风尚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氛围中人们渴求和平、互相尊重和友好相处的愿望。
在辽代后期,由于统治集团腐败,国内政治日趋混乱,以权臣耶律楚材为代表的权贵集团开始逐渐崛起,独裁势力的影响逐步加强。
这种风尚的变化对独裁和封建专制倾向的鞭策和警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推动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出现。

辽代社会风尚的变化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紧密相关的,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群体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骑射文化的兴起,对于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都产生了影响。因为骑射是辽代主要的文化,所以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具有强烈的骑射气息,如书法家杨几、坚、吉隆,都以硬朗有力的笔势成为代表作。

辽代宗教信仰的变化对于文化和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热衷于花魁美的举办等活动,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转变,使辽代的文学、绘画等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富有神秘感的特点。
辽代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这一时期文化、艺术上表现出了反叛的态度,象征着社会动荡和内乱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也相继出现,大幅推动流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辽代后期独裁势力分化,主权和盘剥形势愈发严峻,具有反动性质的文化形态,如马革裹尸、炎艳狂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经历了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引领了新的时代潮流和文化美学,其文化艺术影响仍然延续至今。

辽代当时的变革和创新对于今天的架构和发展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礼义观念,尊重法律约束,依据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考虑问题的利益最大化,仍然是社会稳定和公正的核心所在。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充实和发展,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理解和包容,进一步提高全球互联网的发展。
辽代时期的骑射文化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意义,骑射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个人技能的追求可以在当今的发展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历史表明,独裁势力的崛起和膨胀,通常与社会不公和普遍的贫富分化紧密相关,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独裁势力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赵景福. 《辽代门阀结构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王亿仁. 《辽代士人文化与门阀制度》. 台湾正中书局, 2008.
马明. 《辽代的世俗道德及其演变》.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张慧. 《辽代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演变》. 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1.
刘涛. 《辽代士人的文化与社会地位》. 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2012.
任威. 《辽代人性别意识及其表现》.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013.
赵长蔚. 《辽代妇女生活状况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 2015.
薛璐. 《辽代礼法教化及其意义》.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