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红楼识微第四回 韩雪丽
宝钗英莲进贾府
开篇交待贾政长公子贾珠这一房,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 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 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 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 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写出李纨身份,书香门第之女,贾敏嫁的是探花,贾珠娶的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可知贾府联姻已经不限于四大家族,而是考虑读书家族了。这也许就是贾政愿意结交读书人的基础了,也是他逼迫儿子读书的背景。别人的故事刚开始,李纨却好似已经落了幕,她的人生已经成了定格,家务管理她不能参与,她能作的就是教养儿子,陪伴小姑子了。对她的评价是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这不是哪个年轻女子想要的人生。而是世界对她的要求。要她无见无闻无心无乐,只有在探春的诗社里我们看见了那个神采飞扬爽朗活泼的李纨,那才是她的本性吧。她要居于此,她要生存,就只能藏了本性,沉默中沉默,才是规矩。只一笔带出黛玉之孝顺,小小年纪客居于人家,还要忧挂父亲。不知如海是如何的牵挂女儿。
接下来就是雨村断案,牵出四大家族的关联,写出雨村如何官官相护,放了薛蟠,英莲至此出现归于薛家。英莲与冯公子那段梦幻情缘,生生被薛公子拆散,一死一别,此后不再相见。也有的说,英莲这段缘份,当是伏了日后双玉的情缘。英莲是最先出场的女子,又说有钗黛之美。她是薛家之妾,又师从黛玉,似乎身上有着钗黛的命运。命运先贵后婢,情缘先得后失。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 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 ,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 ,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雨村书信是贾府与王家,并非薛家,可知薛家如今中落,真真靠的是亲戚了。贾雨村之为人,对于恩人之女,不相维护,对于故人门子,远远的充发,为人冷酷狠毒可见。
贾政留薛家,可知此人并非不通人情,知薛蟠生事,不想贾府子弟比薛蟠更加厉害,只知别人不知自己。指定梨香院,深知待客之便宜。
宝钗出场,交待人物才貌双全,为薛家日后之靠。宝钗进贾府,宝黛钗相聚,自然另有故事,金玉良缘,双玉情缘,都着落在大观园里。宝钗先居于梨香院,伏日后命运清凉如梨花。
只说薛蟠骄纵恶劣,却被贾府人带的更坏了十倍,可知贾府已显中落之象 了。英莲是六月之花,却落于薛家,自然是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