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来,到7月下旬期间,家电圈发现,聚焦一线市场的经营和发展,不少企业和商家都陷入了一轮“沼泽地”。这个现象不太妙,需要及时扭转,否则影响太坏、后果很严重。
贺扬||撰写
7月,对于众多家电厂商全年的市场营销和商业竞争来说,至关重要。既是对上半年市场的复盘梳理,寻找不足和突破方向;也是对于下半年市场的积极调整,赋能发展明确思路。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进入7月以来,家电市场上众多企业和商家的种种表现,有点奇怪……
虽然市场还没有完全进入销售的淡季,全国持续多日的高温也没有催生空调的热卖与爆卖;同样,大屏电视也没有因为奥运会等体育大年的到来而火爆;更不要说,冰箱、洗衣机、厨电、生活电器等产品,有多难卖了!
面对淡季的家电市场,很多企业和商家的市场经营工作,进入一轮持续备战的忙碌时期,纷纷开盘招商。市场不旺、需求低迷,并没有阻挡一些厂商持续出手的热情。一方面市场遭遇时代转型的阵痛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家电厂商也需要通过洗牌才能找到出路和空间。
一批家电企业和商家在市场上,目前尽管不再焦虑和迷茫,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没有信心、不敢相信,做什么都没有精神,干什么都没有希望”。无论是“以旧换新”补贴,还是“体验营销”或者场景营销,都不想不干了。就希望低价出货。
简单来说,家电圈发现,在经历了去年市场的整体回落、恶战不断、竞争内卷之后,今年上半年家电市场的局面没有出现好转,反而是持续不断地低迷,以及层出不穷的价格内卷,甚至一度掉进了“无底线竞争”的泥潭之中。最终,这直接造成了一线市场上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心态紊乱和节奏失调,从而打出了一系列的昏招。
一是,在心态上,一些厂商已经从最初的着急、焦虑,想办法找出路、找活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相信、不信任、不作为,要么躺平无视、要么极端对抗。对于市场出现的变化,特别是包括一系列地方到中央的“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动作,都熟视无睹,既不关心也不关注,更不行动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最近很多商家总是指责“以旧换新”政策设置门槛高,不让一些实力弱、最需要政策扶持的个体户参与。却不知道,很多商家连当地政策有没有实施、应该找哪些部门沟通参与,都不去研究和努力。就希望在家等着“政策送上门、喂进嘴里”,像极了前些年很多实体门店老板“等着客人上门”的景象。
想吃蛋糕自己不去抢、不努力拓展,还想着让人喂到嘴里,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是,在竞争上,不少厂商是“说的比做的多,说的比做的好”,但是抱怨声却比思考声多,很多时候陷入抱怨声中无法自拔,错过了最好的市场转型和变革时机,反而掉进沼泽地胡乱挣扎,结果越陷越深。
面对这些年来很多家电厂商已经提前开启的场景化转型、体验化营销,以及营销服务一体化协同,提升零售服务竞争力等探索和尝试,从量变向质变突破,一些厂商却无视这种变化,认为“吃力不讨好”,甚至还有人认为“操之过急”。完全不参与、不响应。有些厂商参与之后“半途而废”,以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产业有周期、时代有拐点,所有家电厂商的经营与变革也需要阶段的调整,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更不可能“一直靠惯性滚动下去”。
三是,在手段上,不少厂商或被动或主动陷入一轮“投机主义”和“短期主义”的恶性循环之中,过度追求短期的经营业绩和目标增长,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其中,工厂为了迎合用户还会采取“偷工减料”等手段推出特价机、定制机,同样很多商家为了抢流量也会推出一系列“傍名牌”和“假冒名牌”,甚至“二手翻新机”等,在市场上低价销售抢夺用户。
这两年在一线家电市场上,特价机、超低价机层出不穷,还有大量的假冒傍名牌甚至假品牌、劣质机不断出现,在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重出江湖”,背后正是一大批家电企业和商家,为了迎合市场上的“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消费心理。表面上是满足了一部分用户、抢到了订单;实际上,透支的却是品牌商和零售商多年积累的信誉、品质和口碑。
都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样,对于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坚持1、2年的高品质、好服务、诚信经营容易,但是长达20年、30年甚至100年保证品质、服务和口碑,太难了。这却是难而正确的事情。
短期来看,家电市场的竞争难度大、发展挑战多,对于每一个家电厂商都是严峻考验,而且很多都是“生存级”大考。但是,在家电这样一个成熟的行业,任何“短视、投机”的行为,都是致命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相关家电厂商首先必须要有“走远路”的长期战略雄心,也要有短期“持续性”赚钱活下去的手段和方法。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