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和尉迟敬德成了左右门神,于是有人说秦琼跟尉迟敬德一样,都是李世民的头等心腹嫡系,有的电视剧还让秦琼一锏把太子李建成打落马下。
说秦琼在玄武门大开杀戒,那不是往秦琼脸上贴金——李渊对秦琼恩重如山,秦琼怎么可以对李渊的儿子下此狠手?
来护儿曾这样评价秦琼:“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秦琼可以凭着自己的勇悍,在疆场上打出十代荣华富贵,自然没有必要在李家骨肉相残中表现自己——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秦琼已经是翼国公、上柱国,已经是异姓的极限了:唐初异姓不封王,国公晋升郡王就得改姓;上柱国是最高勋位,升无可升。
玄武门之变的惨烈程度,远超明朝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进入南京,朱允炆和长子文奎去向不明,次子文圭一直活到明英宗“多门之变”后,朱祁镇还专门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
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脑袋被割下来后,二人还活着的十个儿子,被李世民斩尽杀绝:“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
李元吉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的五个儿子,再大也不会大过十岁,小的可能只有五六岁,李世民杀了十个侄子,还霸占四弟妹(史书中玄霸是老三,元吉是老四)并生下了儿子(十四子曹王李明)。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事太绝,如果秦琼也深度参与其中,那就不是荣光而是污点了。
关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旧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新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旧唐书》说秦琼是“从”,《新唐书》则连“从”都没有,玄武门之变只是个时间节点而已,根本就没说秦琼参加了。
《旧唐书》和《新唐书》哪一本更客观公正,那是史学家要研究的问题,我们研读相关史料,也会发现秦琼绝非李世民嫡系,他就是李世民的一杆枪或杀手锏而已。
首先一点,我们知道秦琼其实是“李渊的人”,秦琼跟随李世民,也是李渊安排的:“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新唐书》的记载是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
李世民对秦琼是客气的,但不是亲近的,这就注定了秦琼不可能是李世民的心腹亲信:李世民是正一品的秦王,秦琼是从一品的翼国公,他们的等级,在《唐六典》中规定得很明确:“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
秦琼只比李世民低半级或一级,而要想成为心腹马仔,地位是不能太高的,玄武门之变前连男爵(唐朝爵位分九等,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都不是的尉迟敬德显然更容易“收买”,而已经被李渊钦封为翼国公上柱国的秦琼,李世民是拿不出东西来收买的。
于是我们就从史料中发现了秦琼不是李世民嫡系的第二点证据:玄武门之变后,“白丁”尉迟敬德跨越六个台阶,直接受封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秦琼这个翼国公、上柱国并没有赐姓封王,食邑也只有七百户。
大唐开国之初,还没有那么多国公、郡公,所以食邑很充裕,该多少就是多少,不签阴阳合同。玄武门之变后国公如雨后春笋般丛生簇长,李世民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而秦琼就是被拆的东墙,尉迟敬德就是受补的西墙。
作为异姓功臣,秦琼的勋位和爵位已经封顶,如果他再立新功,赏赐就只能是金银布帛和食邑,但是秦琼一两金银和一丝布帛都没捞着,尉迟敬德却发了一笔大财:“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实封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一夜暴富,秦琼食邑减少,这说明在李世民眼里,要论亲信程度,秦琼跟尉迟敬德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琼是“太上皇旧臣”,而尉迟敬德才是“心腹亲贵”。
另外还有一段史料可以证明秦琼是装病,而尉迟敬德一直被李世民重用:秦琼得了一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头衔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长安,等于是被软禁在了家中,而尉迟敬德则先后出任授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宣州刺史(世袭职务)、鄜夏二州都督。
尉迟敬德在贞观年间,方面军司令、大军区司令、封疆大吏都当过,世袭宣州刺史,让尉迟家族有了“藩镇割据”的资格。
反观秦琼,却只是在薨逝后才“赠徐州都督”,比尉迟敬德获赠的司徒、并州都督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唐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在丞相之上(唐朝实行群相制,只有丞相级别而无丞相),而且秦琼的胡国公爵位是降两等继承(秦怀玉为历城县公),尉迟敬德的鄂国公则由尉迟宝琳(秦琼的亲家)原封承袭。
与李渊的慷慨赐封相比,李世民对秦琼可谓薄情寡义。我们熟悉的大唐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爵位是世袭的,程咬金的爵位也是世袭的(其子程处嗣,也有史料为程处默袭爵卢国公),李勣的英国公一直传承到徐敬业依然没变,只有秦琼的子孙如泥菩萨洗澡越洗越小,到了孙子辈,就只能当县令了。
秦琼真是病得起不来、打不动了吗?当然不是,这一点我们从秦琼能跟尉迟敬德并为门神这件事中就能看出,秦琼的身体可比李世民壮多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受良心谴责,整夜做噩梦,只有秦琼和尉迟敬德去探望的时候,他才感到神清气爽,这在中医上是有解释的——秦琼阳气旺盛正气凛然,而真正有病的人,是不能给李世民安全感的。
秦琼和尉迟敬德能一连守护李世民多日,李世民于心不忍,就让人画了二人画像贴在门上,居然也很管用,这就是“新门神”的由来——在秦琼和尉迟敬德之前,还有神荼和郁垒、关羽和张飞、赵云和赵公明、孙膑和庞涓、马武和铫期也都当过“武门神”。
李世民看重的是秦琼的武勇而非“忠义”——太忠义的人,是不会无原则地参加李家骨肉相残的。
说来说去,在李世民眼里,秦琼和尉迟敬德都不是一个档次:对秦琼是敬而远之,后来更是防而不用;对尉迟敬德是委以腹心,打了皇亲也骂而不罚。
李世民使用秦琼,那可是往死里使:“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秦琼身经二百战,屡中重疮出血数斛,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世民从无顾惜之意,还是让秦琼以身犯险,您说他能是李世民的心腹吗?在李世民眼里,秦琼跟尉迟敬德能是一个档次吗?
李世民也是一代雄主,他为何厚尉迟敬德而薄秦琼?读者诸君细看相关史料,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凌烟阁功臣排序本身就是李二为自己在位时期功臣的排名,排名靠前的多数参与玄武门政变,徐茂公和李靖玄武门中立但李二继位后一直为李二征战,解决了初唐国家积弱问题,秦琼功劳在唐的建立一统上,后期对李二并没有突出贡献,所以不被亲近。
秦琼只不过是在李家兄弟阋墙时不站队而已。另外,单雄信和李世民仇恨很深,秦琼又是讲义气重感情的,李世民对秦琼其实一直是有疏远隔阂的。尉迟恭是个莽夫,是李世民的忠诚打手,更受器重。论个人武力值,平分秋色。论指挥军队、大局观,秦琼就牛逼多了。秦琼是元帅,尉迟恭只能算大将——猛将。
李靖和秦琼都未站队,李靖在贞观年间仍挂帅北击突厥,秦琼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确实身体旧伤太多导致无法领兵出征。至于文渊阁二十四功臣为何秦琼排名靠后,主要原因还是玄武门之变未站队和贞观年间未带兵有关。很多文章都从主观好恶去剖析问题,以偏概全。
这个站在李世明的角度来衡量,首先玄武门占队自己的从龙之臣肯定是需要优待安抚的,不然谁以后还愿意为你卖命,从凌烟阁功臣排名可窥探一二,第二尉迟恭和秦琼相比较,双方武力值差不多,但是统帅三军,运筹帷幄秦琼是优于尉迟恭的,但是贞观时期群星汇聚,良将辈出,所以不缺统兵之人,而尉迟恭相较于秦琼对于李世明来说有个优点就是听话,忠诚,有点傻里傻气的小迷弟,这人没有心机,用着放心,[呲牙笑][笑着哭]
李靖平江南,灭东突厥,吐谷浑。那么大功劳,只受代,后改卫国公,官职最高是虚职特进光禄大夫,正二品。都不如高士廉,尉迟恭的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可见一斑。尉迟恭是从龙之功,在李世民地位高是必然的。秦琼,应该是没有战队李世民,与李靖,李绩一样中立了。
李世民心肠歹毒,还成了后世之人,口中的一代明君,一个对自己的兄弟都杀,兄弟的老婆都抢,心肠如此歹毒之人,会成为明君,我估计史书就是李世民自己写的。
秦琼有主见有头脑。尉迟敬德一勇夫,无头脑,他不能与秦琼相比。唐代猛将首数秦琼,能与关张并列。
李靖带兵侧重谋略致胜,是真正的帅才,秦琼更多的是率领骑兵冲锋,更符合将才,虽然秦琼也做过元帅。
秦琼是李渊的救命恩人在你这成了李渊对秦琼恩重如了,秦琼是打不过尉迟恭,但是秦琼是帅才尉迟恭是将才!而且秦琼的儿子是附马由此可见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两人都是国公是门神这一点是不用比的!
功劳最大的凌烟阁垫底,手下败将名次都比他高,看透了李老二的为人,借伤病不上朝,回老家历城县养伤,一天夜里突然一声巨响秦府沉入五龙潭。千年以后有人下到潭底探秘《其实是探宝的》发现潭底有古建筑,门匾书秦府,见有二人在喝酒,一人卧蚕眉枣红脸旁边一壮汉抗着青龙咽月刀,一人面如淡金身高九尺旁边一人抗着瓦楞金装锏,正在谈古论今
李世民虽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然杀戮太重,做事太绝,终究不是好皇帝。
就是没有站队,被特意疏忽而已,但是轮能力和功劳又不得不安排上去。其实秦琼这种李世民更喜欢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玄武门之变是检验奴才对主人忠诚度的最好标准。争来争去,也是李家的家事。国事可献命,家事不参与,这是秦琼的处事之道。后来所以被李世民疏远以至凌烟阁排尾,原因大至在此。
你也就糊弄一下不懂唐史的人,第一,秦琼参与玄武门是板上钉钉的事,不管是太宗本纪,还是秦琼的列传或者长孙顺德的列传都记载了。第二,尉迟敬德没退休前官职和秦琼一样,一直都正三品。第三,国公的三千户是食邑,玄武门之变后给秦琼的是食实封,先搞清楚两者的区别再说吧。第四,秦怀玉是隋唐英雄传的虚构人物
秦琼的上柱国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秦琼才是隋唐第一猛将,斩将夺旗陷阵先登不计其数,历史上能够全部集齐的人都没几个,秦琼还不计其数[笑着哭],这也为秦琼晚年身体不好埋下了底子
秦琼怎么从瓦岗寨投奔秦王你是一点不提
主要是秦琼忠于大唐,对李世民的感情一般般。
[赞][赞][赞]
来护儿怎么向李渊推荐秦琼?胡扯
秦琼是忠于大唐,而尉迟恭是忠于李世民,那能一样吗[打脸][打脸]
历史上第一个让史官改写史实的就是李世民
秦王拉弓,尉迟敬德持矛,这天下哪里不可去的
这些不战队的名将换其他朝代的皇帝他们就是九死一生,难以苟活,也就李世民容得下这些人。就说李靖如果没有李世民早就被李渊砍了,是李世民救下了他。秦琼和尉迟恭的角色换做任何人都对尉迟恭比较亲近,忠诚永远比所谓能力重要。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比如刘邦的沛县班底,朱元璋的淮西班底,并不是他们那个地方出人才而是那个地方的人才获得了平台的信任而已。小编明显有点贬低李世民的倾向,你自己在五千年的历史里面找一找有哪个皇帝的人格魅力,文治武功可以比肩太宗。
明君指的是对国家而言,好人做皇帝死的人更多
一个兵马大元帅一个是猛将,当然不是一个档次了。[笑着哭]
玄武门之变,可以称得上是历代王朝中对百姓最好最温和的一个政变了。靖难之役死了多少百姓死了多少人,十几个王孙贵族让一个国家能够快速平稳的交接有什么不好的还好意思说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惨烈[呲牙笑]
实际上看李世民用的那些人就知道了,都是鸡鸣狗盗之辈全是盗匪,正人君子李世民那里是不受重视的。像秦琼这种人当然不可能去杀信任自己的人,很明显李世民撒谎。实际上这种前面打江山后面摘桃子的事,对于皇帝和最高权位的争夺很多。很多皇帝都是打下了江山没防住自己的儿孙,五代十国杀自己的儿孙应该很多都有这方面原因,但是自己生的都不可信了又能相信谁?所以实际上权利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不可能长久的,想千秋万代想屁吃!永远都不可能!权利永不眠!
秦琼就不参与玄武门都能进凌烟阁!你就知道秦琼在李世民心中有没有地位了!一共二十四个人,其中跟李世民不是亲戚关系的,也就一半左右!
你倒是說說新唐書里的那句功拜xxx,那個功字是什麼意思
这么看,唐朝就是是一群极其缺德的人极其后代在当皇帝,大臣享受荣华富贵,,,,,唉,终于明白历史中绝大多数人贫穷的原因,,,
李靖,李绩,秦琼三人所立之功,已经够多了,保持中立,就已经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了!随便哪一个但凡偏一点,太宗皇帝都到不了玄武门的!
史书记载,秦叔宝功劳太大,无可封赏。李渊亲口说出:如果割下我身上一块肉,能让将军高兴,现在就割。这么肉麻的话都能说出口,秦二爷功劳不大?秦琼凌烟阁排位低,是因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残。凌烟阁排位主要是以帮助李世民夺取皇位功劳大小而定,长孙无忌第一人。 秦琼一生,忠勇义占全,和关羽比,比关二爷情商高,不傲娇。说唐拿他当主角,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玄武门惨烈远甚明清,拿政变和内战比惨烈,还内乱不如政变,啥奴隶制度贵族思维。玄武门顶多死几千人,靖难小几十万死战场上,整个北方死一两百万,几百万人生不如死,期间整个华北平原都是白地,人相食处处上演,居然不如一场政变惨烈?!
秦琼是整个大唐统一战争中负伤太多了 导致李二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养病了 加上死的早 凌烟阁排名就不算高 要是真打起来 整个凌烟阁二十四 单挑还真没人打的过秦琼
有志节真讽刺[笑着哭]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秦琼有正史记录的
关键时刻秦琼没站队是肯定的,不然他。不可能就那么点封赏。
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应该在唐初名将中武力值第一
说来说去关羽和秦琼到底谁更厉害?
你是李世民肚子里的回虫!还是李世民穿越过来告诉你的?
归根结底就是秦琼没娶世家女
秦琼忠的是李唐
好像秦怀玉娶的是李世民的女儿
这么牛逼,为啥当时要去和亲[得瑟]
秦琼是唯一一个正史比演义更厉害的武将,带兵冲锋陷阵好手,武艺高强,人品贵重,还善终。
李二有功绩 但不是什么好东西
确实是不一个档次。一个谥号壮,一个谥号忠武。
老黑主要是听话加脑子笨,老秦就是人太正派了!你这么正派我不好用你做坏事
晋文公忘了还活着的介子推,太宗可记得死了十几年的秦琼。尉迟和秦琼可是太宗正儿八经的双花红棍。
就中国历史看,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为盛唐打下基础,“天可汗”是绝无仅有的。但也杀戮过重,亲手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魏征投降后帮忙招降李建成、李元吉的部下,并献计斩草除根,李世民下决心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各5个儿子。李渊痛心不已,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其时李渊甚危,你想尉迟敬德手提李建成、李元吉威逼,奈何。
你要秦琼你就跟尉迟恭,你要秦叔宝你再跟尉迟敬德,
你这标题就不对,照你这么说那应该是尉迟敬德才是一杆枪,指哪打哪。
秦琼,敬德两人虽然都是门神。但是秦琼的武力要比尉迟敬德高,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而且还不是一两次。
所以,秦叔宝在二十四凌烟阁排最后一个!
[笑着哭]就一句玄武门之变比朱棣靖难惨烈。。。。。就不想再看下去了。玄武门砍瓜切菜宰了不少皇族王侯将相十分惨烈,奉天靖难全国性内战死的那些没名没姓的都是耗材?
史料记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有李靖和徐世绩二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虽然参加了,但表现并不积极,也没有像尉迟敬德那样亲手杀害李氏皇族,也没有带兵逼宫
尉迟恭救过李世民好几次,玄武门事变尉迟恭是主力,李建成是被李世民射死的,李元吉都是尉迟恭宰的,尉迟恭在李世民所有的将领中算是最特殊的一个。
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所以他在凌烟阁排名比较低。
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惨烈程度可和靖难之役没法比,靖难可是打了好几年死了多少人,
头一回听人说玄武门的惨烈程度远超靖难之役的
秦琼不参与玄武门团建是对的
小时候家里有一套评书《兴唐传》,我一直认为里面主角是秦琼
你又赚到了
平常人杀兄弟侄子那是大逆不道,像李世民杀好像还大书特书
结局基本都算好的了,想想明朝的开国将领,这都是烧了高香的了
唐朝从次各种乱伦 皇位更迭各种政变
主者,亲愚忠而非慧贤。
还这么分,李世民不是用人如器的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用处。如果用远近亲疏分,那李世民也不会垂衣拱手而治了。
就好像库里和杜兰特一样,一个是领导,一个是打手,完全没有可比性
尉迟恭:陛下何时禅位?陛下何时禅位?陛下何时禅位!进三步而得诏书!
凌烟阁功臣是按官职来排的,秦琼最末肯定了。
本来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墓志铭曰“祖叔宝,隋龙骧将军,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
玄武门之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时,秦王府部将并不是全部都在长安,是犹豫不前等聚齐部将难免错失良机,还是当机立断,后事证明太宗皇帝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秦琼没有参加宣武门之变,而且李世民也没啥薄情寡义吧,不能因为官职给的低就是无情吧。
逻辑思维有点问题,降等怎么就比他人明智了,看着有点糊涂
毫无意义的分析,,虾球搞
秦二哥赛孟尝实至名归,是李渊的人,就这二点李二敢招揽
什么明智选择,都把他挂空了
有句话说反了,不是李对秦恩重如山,是秦对李恩重如山。
秦琼这人不地道,实在是没人捧了么?
叔宝大智慧,能全身而退,能得到善终。
正因为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垫底的。
看尉迟恭长的傻大黑粗。这家伙和程咬金一样。甚会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秦琼山东人大实在人一个。
狗屁不通!老黑一字不识还胜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