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遭受蝗灾,有媒体报道称:由“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团”将出征灭蝗,并配上视频有模有样。经过中国经济网的多方求证,该新闻不过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10万鸭军出征,灭掉3600亿只蝗虫,听起来极其不合理,却有人听信、可信呢?原因有:1、食物链的认知,在固有观念中鸭子吃蝗虫,在不实报道中,列出此类国绍1号鸭子一天可食200只,嗯,确实可信;2、有案例作为支撑,在众多不实报道中提及20年前新疆治蝗案例,也是通过支援鸭子,才彻底消灭蝗灾的,所以我们相信10万只鸭军也能消灭蝗灾。
蝗虫一过,寸草不生。相对于3600亿蝗虫而言,10万只鸭军如毛毛细雨。并且蝗虫的习性并非固定不动,而是铺天盖地的迁徙至下一个地点就食。所以专家称:牧鸭治蝗不适用于巴基斯坦确实有道理可言。
更有甚者认为蝗虫不敢来中国,怕被吃掉,坚定的相信吃蝗虫防治蝗灾。3600亿只吃到什么时候啊!即使能吃光蝗虫防治灾害,但我们能吃吗?因食野味的而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争还在进行中,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吃食蝗虫,谁知下一个病毒什么时候会出现。
防治蝗灾,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而牧鸭等利用生物链的防治方式已不适用于形成蝗灾的防治,牧鸭更适用于预防蝗灾的产生,苗头出现时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