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丨太王开创周朝兴盛事业——新视角读《史记》之七

真言贞语 2024-07-31 12:19:29

太王开创周朝兴盛事业

——新视角读《史记》之七

文/宋玉山

提起周朝,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周王朝。然而,据《史记》记载,奠定周朝基业、开创周朝兴盛事业的,是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爷爷,周朝建立以后,他被尊奉为太王。

周族的始祖叫弃,是帝喾的儿子。弃自小聪慧,长大以后喜欢耕田种谷,对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植物,很有研究。这在那个时代,可算得上是高新技术了。尧知道以后,任命弃担任了管农业的官,教给民众种庄稼。弃十分敬业,做出了很大成绩,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到舜帝时,就把弃封到邰这个地方做诸侯,以官为号,称后稷,并以姬为姓。

后稷死后,他的后代迁徙到戎狄地区,在那里建立了国都。传到第十二代时,古公亶父即位。他继承了周祖遗风,致力于农耕生产。春天,他和妻子亲自下地耕作;夏天,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抵御暴雨洪水;秋天,他带领大家收割、打场、贮藏粮食;冬天,他冒着大雪纷飞,走家串户,访疾问苦。由于古公亶父积累德行、普施仁义,深受民众爱戴。

看到周族富裕,周围的戎狄部落就来索要财物。古公亶父十分大度,每次都给他们很多东西,希望能够和睦相处。不料,戎狄不讲道义,得寸进尺,竟想夺取土地和人口。民众对戎狄的侵扰早就不满,现在更加气愤,纷纷要求与他们拼命。

古公亶父知道,只要战端一开,必将生灵涂炭。他叹口气说:“我做君主,是为了给大家谋利益。打仗,就会牺牲民众的父子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这个地方也不利于我们发展,不如让给他们吧。”

于是,古公亶父带领部落民众,渡过漆水、沮水,来到岐山脚下居住。附近的部落,听说古公亶父仁德,纷纷前来投靠。古公亶父热情欢迎,一视同仁。周族的民众越来越多,古公亶父就把民众分成邑落,让他们定居下来,又设立官职,办理各种事务,帮助民众开垦土地,民众都能够安居乐业。

古公亶父迁移,在周的历史上是个大事件,也是明智之举,从此开创了周朝的兴盛事业。周族东迁的好处日渐显露出来。一是从原来戎狄包围圈里脱身而出,获得了一个稳定有利的生存环境;二是岐山脚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于耕作,这有利于发挥周族的优势,使周族的经济日益繁荣;三是原来居住此地的姜姓部落,与周同宗,关系友好,姬姜两族长期通婚,形成了强大势力。

在这样一个有利环境下,古公亶父的领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经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增强国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其统治地位,改革戎狄风俗,充实健全行政机构,有效调整周围各社会阶层的关系,采取了一些创建国家文明的措施。

经过多年治理,周族兴旺发达起来,“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因地处周原,所以,姬姓从此称为周人,“定国号为周,粗皆国家雏形。”古公亶父使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坚实基础。

古公亶父对周族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他选定了最好的继承人。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三个儿子都很贤能,相比之下,季历更出色一些。特别是,季历生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儿子,叫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古公亶父逐渐年老,需要考虑死后由谁接班的问题了。古公亶父在三个儿子中间,挑来选去,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季历继位,更有利于周族长远发展。但是,他又觉得对不起那两个儿子,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古公亶父犹豫难定,陷入痛苦的抉择之中。

太伯和虞仲十分理解父亲的心情,怎么才能让三弟继位呢?哥俩一商量,干脆跑吧,于是,哥俩一起跑到了南方荆蛮之地。古公亶父明白俩儿子的用意,心中酸痛,马上派人去找。太伯和虞仲就按当地习俗,剪掉头发,身刺花纹,把自己变成蛮夷人,以表示让位的决心。古公亶父听说以后,两行热泪缓缓流下,感叹说:“真是我的好儿子啊。”

后来,太伯和虞仲在南方创立了吴国,大名鼎鼎的阖闾、夫差就是他们的后代。

古公亶父逝世以后,小儿子季历继位,后来就是姬昌继位。姬昌在位五十年,周族的实力愈加强大,终于在他儿子周武王手里,完成了灭商建周大业。

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尊奉姬昌为文王,尊奉曾祖父古公亶父为太王。

周武王也没有忘记太伯和虞仲,专门派人到南方寻找他们的后人,封他们的后人为诸侯。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