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啥没动雍齿,张良不是讲明白了吗?刘邦当上皇帝后,老看到那些功臣们一群群地坐在沙地上嘀咕,他心里好奇,就问张良,说他们到底在合计啥呢?张良开口道:“他们正合计着要造反呢!”张良的一番话让刘邦心里猛地一颤,刘邦赶忙问道:这天下才刚刚安稳下来,他们咋就想着要造反呢?张良讲道:这帮家伙生怕自己捞不到啥好处,还怕你秋后算账,所以就凑一块儿琢磨着要闹事!刘邦问道:“咱们接下来该咋整呢?”张良提议道:“大王,咱先把您最不待见的那个人给封了。这样一来,其他功臣瞅见连仇家都能得到封赏,心里头自然就踏实了。”接着,刘邦决定给雍齿封个什邡侯的爵位,这样一来,那些功臣们就不再聚在一起商量啥事儿了。这事儿表明,刘邦对雍齿那叫一个恨之入骨。那么问题就来了,刘邦为啥对雍齿有这么大的仇恨呢?
其实吧,主要原因就这么两个:雍齿对刘邦持有轻视的态度。雍齿在沛县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物,而刘邦呢,他是沛县的亭长。要是比起来,刘邦算是个小官,雍齿就是普通老百姓。尽管刘邦当的官不大,但好歹也混了个一官半职,并且他结交的朋友大都是沛县官场里的人和底层的老百姓。那时候社会层次分明,雍齿是个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平日里基本不会跟那些小角色往来。刘邦呢,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好不容易混了个亭长的差事。可能就是因为这样,雍齿对刘邦总是带着几分不屑。刘邦在沛县混得挺开,老爱拿那些当官的开玩笑。可这回倒好,有人不买他的账,甚至还反过来欺负他,刘邦心里头能不恨雍齿嘛,这也算是常理之中。
另外,雍齿在最重要的关头选择了离开刘邦,跟他反目了。刘邦扯起反秦大旗后,选沛县当做自己的老窝。每当他外出打仗,就留雍齿守着丰邑。可没想到,起义军的头头周市一来施压,雍齿就反水了,带着沛县的兄弟们投靠了魏国。刘邦得知消息后,立马带兵去打雍齿,但没能打赢。之后,他又集合了砀县的六千士兵,二次带兵去攻丰邑,结果还是没攻下来。后来,刘邦去找项梁帮忙,请求项梁给他一些兵马。项梁大方地给了刘邦五千士兵,还派了十个五大夫级别的将领给他。有了这些支持,刘邦又去攻打丰邑,这回终于成功打下了丰邑,雍齿见状只好逃到魏国去了。后来,雍齿又跑到刘邦那儿,这回他是以赵国将领的身份加入的。他跟着刘邦一起打了楚汉战争,等刘邦把天下都收复了,他听了张良的主意,决定给雍齿封个侯爷当当。这就是讲刘邦和雍齿之间发生的事情。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刘邦没对雍齿下手呢?
其实吧,这背后有三个主要的缘由:首先,得提第一个原因;接着,咱们说说第二个关键因素;最后,还有第三个不可忽视的要点。刘邦得找个法子,拿雍齿来做个例子,让大家瞧瞧,他封赏功臣可不含糊,是讲究公平的。之前咱们文章开头提到过,刘邦听了张良的主意,决定给雍齿封侯。其他那些功臣一看,连跟刘邦有仇的雍齿都能被封侯,心想自己肯定也有份,毕竟雍齿算是条件最差的了。刘邦封赏之后,雍齿自然就不能动了,他得留着雍齿这个活例子,来给那些功臣们看看。刘邦是个有头脑的政治人物,他不会因为个人的恩怨就去取人性命。刘邦这个人,既喜欢美女也喜欢喝酒,不过呢,他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一旦要干正事,刘邦能狠下心,把自己的那些爱好全搁一边。《史记》里讲张良的故事时提到:刘邦进了秦朝的皇宫,一看,那宫殿、帷帐、狗马、宝贝、美女多得数不清,他心里头那个痒啊,想直接住下来不走了。樊哙一看这架势,赶紧劝刘邦说咱得出去住,刘邦呢,耳朵跟塞了棉花似的,不听。张良这时候开口了:“秦王暴政,咱们才能打进来。现在要给天下除害,咱得装得朴素点儿,显得咱是正义之师。刚打进秦宫,你就想着享福,这不是帮坏人干坏事儿嘛。还有句话说得好,‘忠言往往不中听但做事儿靠谱,良药往往苦口但治病救人',刘邦啊,你还是听听樊哙的吧。”刘邦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带着军队撤到了霸上。刘邦一路杀到关中,进了秦朝的皇宫,那里面宫殿、帷帐、骏马、珍稀宝贝还有漂亮姑娘,多得数都数不清。刘邦心里直痒痒,琢磨着要不就在这宫里住下,好好享受一把。
樊哙建议刘邦搬出去住,但刘邦一开始并不买账,死活不愿意。后来张良出面相劝,刘邦这才松了口,答应搬出去。皇宫楼阁、帐篷营地、骏马名犬、珍稀财宝、绝色佳人,这些对刘邦来说,诱惑力该有多大呢?但刘邦这个人,说放手就放手,一点都不带犹豫的。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史记》里讲到项羽的故事时,说范增跟项羽讲:“刘邦在山东那会儿,爱钱财,喜欢美女。可如今进了关中,他不拿财物,也不碰女人,这说明他的野心可大了去了。我派人去观察他的气运,发现都是龙虎之相,五彩斑斓的,这可是天子的气运啊。咱们得赶紧动手,千万别错过机会。”范增,项羽身边的智囊,他也这么评价过。他说啊,刘邦在山东那会儿,爱财又迷色,特别喜欢美女。但进了关之后,这家伙居然不捞钱了,也不近女色了。这么一看,他的野心可不小。我派人去观察他上头的云气,都是龙虎的样儿,五彩斑斓的,这就是天子的气象啊。刘邦为了成就大事,啥都能舍,宫殿、帐篷、骏马、财宝、佳人,说放就放,咋就不能把仇恨也搁一边呢?
3、刘邦呢,他心里的那口怨气,其实早就出了,仇也算报了。别小瞧了刘邦,这家伙时不时会玩点小计谋。刘邦还没拉起队伍造反那会儿,整天无所事事,老爱往他大哥家跑,蹭饭吃。他大嫂对此特别不满。有一回,刘邦又带着几个朋友来了,打算在他们家吃饭。结果他大嫂故意拿锅铲使劲刮锅底,弄出好大声响,假装饭已经吃完了,让刘邦在朋友面前丢了脸。刘邦当上皇帝以后,迟迟没给大哥的儿子刘信封官。刘太公就好奇地问刘邦,为啥不给刘信封个一官半职呢?刘邦解释说,因为刘信他娘不是那种厚道爽快的人。后来,刘邦最终还是给了刘信一个侯爵的位子,封他为羹颉侯。羹颉侯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怪,其实就是拿勺子刮锅底的意思,刘邦这是在拿他大嫂开涮呢。刘邦给雍齿封了个什邡侯,这里面可是有小算盘的。什邡侯的地盘,就在现今四川省的什邡市,那时候属于蜀地,在成都的北面,紧挨着氐族和羌族住的地方。那时候地方特别偏远,刘邦当上汉中王以后,他手底下好多士兵,因为大都是关东来的,结果好多人都从汉中跑了。
这些人汉中都不想留,那蜀地就更没人愿意去了。在秦始皇那会儿,蜀地还是个用来发配罪犯的荒凉之地。秦始皇打算把吕不韦打发到蜀地去,可没想到吕不韦自己先走了绝路,宁死也不愿去受那份罪。刘邦把雍齿打发到那个偏远的地方,这不就是他在报复雍齿嘛?雍齿老家在沛县,就是现在的江苏那块儿。刘邦愣是把雍齿封到了老远的四川,这不就跟把人赶到天边去了一样嘛?说得好听点,这是封地,但说白了,不就是发配嘛。刘邦这招,就是报复雍齿呢。后来才明白,刘邦这招真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