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周恩来被邀吃饭,看到桌上面条:吃面哪天都行,就3月5日不行

月下独酌影成双 2025-03-20 16:26:56

周总理走了27年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大家没把他忘掉,反而更想他了。20年前,有上百万人在十里长街上为他送行的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周恩来之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原因多样,但最关键的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他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奉献给党和人民。1943年的时候,周恩来被请去吃饭。他瞅见桌上摆着面条,突然冒出来一句挺让人吃惊的话:“吃面条啥时候都成,偏偏3月5日这天不成。”咋回事儿呢?这里面有啥讲究?【廉洁自律的周恩来】出门在外,周总理总是显得特别帅气有型,他的衣着总是那么干净利落。大家可能不知道,他那几件衣服,其实很多都是穿了好多年的老物件,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他常说,衣服有点旧痕也没关系,别人看着也没啥大不了的。

他那件老旧的衬衫掉了扣子,他就动手换了个新的。有次他去开罗访问,随行的工作人员就把衬衫拿到大使馆,请那里的同事帮忙清洗。大使的夫人瞧见总理穿着这么朴素的衣服,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她就买了三件新衬衫送给总理。他却反驳说:“你们那钱是从哪儿搞来的?不就是国家的外汇嘛!我要做衣裳,在北京就能搞定,何必费那外汇去国外淘呢。我自己也有衬衫,就算破了点,照样能对付着穿。”另外,他家里囤着好几十年的睡衣、凉鞋这些日常用品。说到吃饭,周总理平时就爱吃一荤一素再加个汤,他还特别规定,工作餐得有四道菜和一个汤。但碰到那三年的困难时候,就简化了,一个大烩菜配上两小碟子菜就算完了。出去考察的时候,他向来跟大家吃的一样简单,从不摆架子,都是按价给钱,不搞例外。

说到住的地方,周恩来选了中南海里的西花厅。这西花厅啊,是清朝乾隆时候建的老平房了,时间一长,屋里又潮又冷。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好几次想给它整整修,可周总理就是不肯答应。到了1959年年底,周恩来夫妇外出办事,期间工作人员对住处进行了整修。他们一回来,周恩来一进门就皱着眉问,这屋子是谁给弄成这样的。他说得把屋里的东西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连新换的窗帘,也得换回之前那个旧的。尽管这只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他心里明白这事儿后果挺严重。他清楚,要是自己没能做个好榜样,那就会带坏一大批人。因为这,他心里一直挺过意不去的,后来在国务院的会上,他连着三次反省自己:“大家千万别再走我这条弯路。”

说到出行,周总理常常选择坐红旗车,那些价格再高的车子他都不屑一顾。就算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奔驰,他也坚决不答应,说他就是偏爱咱们国产的车子。不管是处理家里的事情还是工作上的事务要出门,周总理总是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得把他的交通费用给去掉。肯定地说,周总理对待家人亲戚,那标准也是杠杠的严。就连毛主席想让邓颖超挑大梁,担任党和国家的大官时,周恩来直接一句话挡了回去:“只要我还坐着总理这个位子,邓颖超就不能进政府工作。”邓颖超是在他离世之后,才顺利被选为了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邓颖超对周恩来这种做法,心里头明镜似的,完全懂他的意思。

说到对待家里人,那些人老想着让周总理帮他们换个岗位,可是一直都没能成功。周恩来夫妻俩特别喜欢小孩,可他们自己却没有孩子。不过,他们收养了好几位烈士留下的孤儿,对待这些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他们不仅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在教育上也非常严格,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在一次大会上,他跟好些领导干部讲了这样一番话:咱们当领导的,包括我在内的这407位,得带个好头。咱们不能培养出一群娇生惯养的少爷。老爷作风得抵制,少爷习气也得纠正,要不然,咱们怎么跟后人交代呢。他请客或者送礼时,都是自己掏腰包,从来都不只是意思意思地给点钱。同时,他也从来不收别人送的礼物。他经常跟领导干部说,一定得对自己要求严格,要清清白白地做事,不贪不占。

但在1943年,有次别人请他吃饭,当他瞅见桌上摆着面条时,却蹦出一句挺离奇的话:啥时候吃面都成,就是3月5日那天绝对不行。【周恩来严于律己】1943年3月份,有个老战友不小心说漏了嘴,提到周恩来总理马上就要过45岁寿辰了。在共产党代表团的住处做事的大家伙儿一听,合计着得给总理好好庆祝一下。这天下午,几个年轻人聚在周恩来旁边,周恩来跟他们聊起了自己的背景和过往的事儿。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参与革命的路程,好好琢磨了下自己的性格短板,还反省了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的不足,办事情有点儿太死板,不够灵活。周恩来生日那天,给大伙儿做了个自我检讨,他那么坦诚地说出自己的不足,让在场的所有年轻人都很受触动。这天夜里,小伙子们围着周恩来进了办公室,心里头那个兴奋劲儿,比给周恩来自己过生日还要高涨。他们给周恩来办45岁寿宴的小目标,眼看就要达成了。好多同志都已经应邀到场,桌上的菜肴十分平常,现在就差周恩来一个人还没到呢。周恩来对这些事情全然不知。他踏进办公室那一刻,瞧见大伙儿因为他的生日要到了而装得不兴奋,那肯定是装的。

然而,感动情绪一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做法欠妥。他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咱们别搞这种过生日的方式了。国家还在抗战建国的路上奋斗,咱得加倍使劲儿才行。”他停了停,朝桌上那碗面条一指,开口说道:“行,面条你们啥时候吃都行,就是别选在3月5日那天。”大伙瞧见总理脸色不太好,就赶紧换了一种求情的口吻说,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打算大张旗鼓地办寿宴,就是琢磨着能不能让厨房简单煮点面条,给大家伙儿的味蕾换个新鲜。结果,实在推辞不过,周恩来在众人的中还是把那碗面吃了下去,同时他叮嘱道:“大家可得记住,以后别这样了!”说起这事儿,周总理心里一直过不去那个坎儿。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琢磨,不停地自责,后来还动手写下了有名的《我的修养准则》。

肯定的是,周恩来过60岁生日那会儿,他悄悄地,没跟外头说。1958年3月5号那天,周恩来一身中山装,精神抖擞地抵达了重庆长湖筹备组。他找到管后勤的向福安,直接说:“吃饭别太讲究,就给我们准备工作餐就行。”因此啊,那天的饭桌上,唯一算得上好点的菜,就是工作人员特地从长寿湖上游捞起来的鲫鱼。没想到,那天正好是周总理的六十寿辰。事后,大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是周总理的生日,好多人都懊恼不已。周总理一心为公,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都很节省,从不铺张浪费。有个秘书这样讲:“总理那种吃苦耐劳、不浪费一点一滴的习惯,要不是我自己亲眼瞧见,根本不敢相信会做到那种地步。”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