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选择人生的第一台车

卓乎 2023-12-06 18:21:32

很多人会在用车环节做中美对比。

美国地广人稀,地面公共交通相对不那么便利,通勤距离也长,汽车成为每个家庭必须的交通工具,而加上美国人不像东亚人这么“卷”,他们是真的有休息时间出去玩,汽车也成了必须的社交载体。

而在中国,地域辽阔但是工作机会也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加上中国人对于“家”的眷恋,这催生了“春运”这种独一无二的亿万人类大规模的迁移现象,加上“轿子”在国人的基因里面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对于形状似于“轿子”的汽车,也便有了不同的定义。这就形成了,我们不少人需要车的两大动力。

一种回家的便利。

一种身份的认同。

要用车无非三种途径:买、租、有人送(当你看到系统对你推送这篇文章的时候,从大数据来说,这个选项基本上也与你无缘)。

如果单纯从经济性来说,买车对于不少“搬砖拧螺丝”的人来说,是负担,而不是便利。

以深圳为例,用车成本,先不包含油费。办公区正常停车费35/天(中心区有可能60),家里能找到车位的不多(也贵,一般20/天),意味着得冒着违停的风险停在路边,嗯,这边违停的罚单金额:非主干道500,斑马线/黄网格线1000,部分地铁高架桥底下区域1000,绿化带的话另算植被恢复费,抄牌的频率,嗯,我在罗湖区,我见到过的非主干道,早上7点10分抄牌,晚上10:22还会被抄牌。保险以15万左右的汽车为例,一年3000-4000全险(2023年,感觉今年保费整体都涨了),小保养一年700,大保养1000-2500(看是否要换变速箱油、轮胎等)。每年行驶距离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一周一箱油,有的人“一年两箱油”。

还有就是折旧费,一年折旧20%很正常,按照现在这种汽车行情,三年后还剩五六折的车不在少数,这又是一笔大开支,也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买车嘴硬心理爽,卖车哭惨心发酸。当然这些成本在你要买车的时候销售是不会和你说的,同时,当你想做买车这种高消费的决策的时候,你也会给自己添加各种心理暗示以增强自信,毕竟在“我这么大了,我得有台车”这个事情上,得梭哈一把。

从经济性来说,如果你年用车天数少于30天,租车真的是最划算的。就按一天300来算(按节假日的价格),也就1万块左右。

当然,人总不可能这么理性,如果大家都这么理性,就没啥人结婚了。

不管出于各种原因,反正就是要买车,那可以接着往下看。

买车就围绕四个点:预算、用途、动力类型、品牌及车型

一、预算

原则:量力而行

翻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别贷款买车

参考:

当下的经济环境,留点钱在兜里总是安全的。

五六万的时候,买个三四万的车;

有十几二十万的时候,就买个10万的车;

有50万的时候可以买十几万的车;

有一百万的时候买三十万的车 ‘

’超过一百万了,也别看这篇文了,想怎么买就怎么买。

二、用途

(一)、家用(有娃):空间大、环保舒适、省油耐用

(二)、商用:空间大、有面子、舒适、静谧性好

(三)、宜商宜家:空间大、耐用

(四)、纯粹自己开:想买啥就买啥

三、动力类型

(一)、油车还是新能源

1、年行驶距离(不需要考虑充电便利性,很快可以解决)

每年累计行驶距离在1.5万公里,选油车

每年累计行驶距离在1.5万公里以上,选新能源

2、家里“领导”是晕车的,然后还不开车的,谨慎选择新能源,新能源加速快,刹车猛,相对于油车,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调教都还有改进的空间(豪车例外),乘客晕车的概率要比油车大(同等价位)

(二)、新能源如何选

1、如果选新能源,优先选纯电,其次是增程式(发动机只发电,不直接参与驱动),最后是混动(有电用电,没电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

2、原因: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一套系统大概率要比两套系统要更简单可靠;从安全的角度,油和大电池都塞在一台车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散热问题始终是个“雷”,这就是我不建议买混动车的最核心原因;从保养的角度,混动车因为存在发动机直驱,有的保养是按照“混动或者发动机直驱”模式设定保养周期的,这是不少的费用,尤其是存在变速箱的混动,变速箱的稳定性和更换变速箱油维修变速箱都是一笔费用。

番外篇:有的新能源厂家会宣传“首任车主终身质保”,这里面大家可要好好问清楚,这个前提是不是干啥都得在厂家的4S店,比如自己就算在外面换个轮胎,换个刹车油,这个权益会不会就被自动取消?这里面可不少坑。

四、品牌及车型

(一)品牌:选大不选小,维修保养更安心

1、原因:买车一定要考虑到后续的维保便利性,保有量大的车维保都很方便,越小众后续越头大

2、怎么看:油车就看单一车型历史5年内的销量总榜,按照榜上买不会错;电车就得看品牌(大厂始终有保障一些)

从油车来看,目前还是以德系(大众、奔驰、宝马、奥迪)、日系(丰田、本田、日产)为主,韩系(现代、起亚)已经没落了,美系(福特、别克)也在走下坡路,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单纯从这个角度,如果是13万以内的新车,建议可以优先看看国产的,从各方面都不差了。14-18万之间,现在合资车也降价内卷,可以看看合资车的经典B级车(比如迈腾、帕萨特、雅阁、凯美瑞这些)。20-30万区间,可以优先考虑新能源(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吉利、)或者传统的C级车(宝马、奥迪),30-50万区间则更多建议选择新能源品牌(理想、华为),超过50万回归到油车。

未来我预估15万以下的市场以增程/混动为主,15-50万纯电开始主导,50万以上油车因为豪车属性会给予保留。

(二)车型:

现在市面上无非就是三种主流:SUV、轿车、MPV

家用的话SUV因为空间相对大更合适,轿车则宜家宜商,MPV相对合适二胎家庭而且对驾驶乐趣追求不大的人群(目前还没有MPV做到有什么操控乐趣,除了当年经典的雪铁龙毕加索)

五、第一台车,为何不考虑下二手车?

相对于新车的高价格和折旧,二手车其实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你可以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性能和品质,你可以花付得起的钱去买一辆曾经你认为遥不可及的梦想车。

退一步来说,相对于顶着经济压力开车一台“豪车”回村,把省下来的钱用于重新装修下家里,给父母一个更舒适安稳的家,不更好吗?

你认为的有面子,其实说不定在人家眼里,是个笑话。

1 阅读:365

卓乎

简介:专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