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听闻部队突进城,许世友骂“混蛋”,聂凤智笑了

今人说古 2025-02-01 17:04:52

1948年的济南战役打得太“奇”了。这场仗是许世友、谭震林共同指挥的。此战我军共有14万兵力。这14万攻济兵团,又分成东、西两线攻击集团。西线是3纵、10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东线是9纵、渤海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

东线攻击集团,由9纵司令聂凤智指挥。攻济指挥部给东线集团的任务是“助攻”,即辅助主攻。这是包括粟裕、许世友、谭震林等华野高层在内的一致决定。他们认为西线便于突破进济南,也好轻松切断济南王耀武部与外界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我党对吴化文部的策反工作基本完成——吴部就在西线。因此,攻济兵团的兵力配备和战略部署,均以西线为“主”,东线为“辅”。聂凤智的东线有五万人,西线则有九万人,这是近一倍的兵力差距。

从西线、东线的部队构成也能看出,西线配有两个野战主力纵队和地方部队,东线只有一个野战纵队和地方部队,两线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无论是古代战场,还是现代战争,“主攻”和“助攻”的区别都是很大的,是直接影响到战局走向,乃至胜败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助攻”的担子比“主攻”轻很多,相对应的责任也小一些。但是聂凤智不要“轻松”,他有自己的想法。

聂凤智给麾下各师下达的命令电报,把“助攻”写成“主攻”。争当“主攻”的戏码,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多如牛毛,但是像他这样“擅改”命令,属实罕见。这种做法,一个不小心就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但聂凤智就是做了。

聂凤智这一改,把纵队下面的三个师长搞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攻济指挥部的“主攻”、“助攻”划分他们是清楚的。而聂凤智的“主攻”命令,最后也是需要这三个师来执行。三位师长都认为,东线集团——其实就是九纵,想做攻济战场上“主攻”的英雄,完全是自不量力的行为。

可是聂凤智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跟手下人做思想工作时,先是狠狠夸了夸王耀武的才能和守济南的敌军实力(11万人,全是装备精良的精兵,我们攻城兵力也才不过14万,而且有很多水分——有相当数量的地方部队),然后说西线、东线一块“主攻”,在一开始搞乱敌人阵脚,使其判断失误,既难集中兵力,又不好调整部署。

师长们一下明白了,原来司令是这个意思,是想战士们拿出“主攻”的气势迎战,拼尽全力打!这也不算违背上级命令吧。

战局的发展正如聂凤智预计的那样,一连打了七天七夜,王耀武始终没弄清,我军攻打济南的东西两线部队,到底哪边是主攻,预备队被他调来调去,疲于奔命。他以为西线是我军主攻方向时,丢了东线的茂岭山、砚池山;他以为东线是我军主攻方向时,又丢了西郊机场。

两线一拉一扯之间,我军已经兵临济南内城下了。王耀武守得只剩下一道内城了,我军也只剩下道内墙就拿下济南了。经过数日的激战,攻守双方都快精疲力竭了。打到这会,就不分什么主攻、助攻了,能打进去就行。这时候许世友“关心”起聂凤智,打电话问:“老聂怎么样啊?”

聂凤智自然是知道这位老首长的意思,立马回答:“一切准备就绪,73团已做好充分的攻击准备。”73团的前身是胶东13团,聂凤智在13团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团长兼政委。这支部队战斗力如何,能打到什么程度,聂凤智可谓是知根知底。

你攻我守的纯粹战斗开始,我军强攻,敌军死守,血肉横飞。73团三次强攻,三次失利,最好的一次打进东门城墙,但攻城部队完全站不住,迅速就被敌人的强大火力打掉。

于是乎,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打来电话,说部队伤亡太大,是不是先撤下来,休整休整再打。聂凤智回:“撤不得!”为什么?因为一撤就要撤到空旷没掩体的外城,乃至外城之外的山上。这样一来,前面不是白打了吗?

王建安说这是许世友的意见,聂凤智仍不为所动。过了会,许世友亲自打电话来劝这个老部下,苦口婆心道:“同志啊,这是战争,战争动火是不行的!”许世友以为聂凤智上头了,但聂凤智不是。

聂凤智说什么都不肯撤,许世友说:“人家都讲我许世友狠,你老聂比我还狠啊!”最后无奈同意了。不过许世友也不是放任不管,他下令东西两线一块打,再拼一波。

这回,73团真的冲进内城去了。一开始两个排突进,聂凤智没往上报——考虑到突进去有伤亡,可能只剩下一两个班在里面随时会覆灭,不好乱报喜讯;到后面两个营突进去,聂凤智才把所有情况报上去。许世友听到有两个排早就进去,但到两个营突进去聂凤智才报上来,脱口而出骂了句:“混蛋!”聂凤智听后不怒反喜,他了解许世友,这是表扬,不是批评。

收到两个营突进去的消息后,许世友松了口气,基本确定济南战役胜局已定,不用太担心了。

9纵攻进济南的当天,立下大功的73团,就收到毛主席代表军委,亲笔书写“济南第一团”的嘉奖表彰。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