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出血,控制血压是关键!

巧巧康 2025-01-07 03:47:20

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快30岁时,在工作中忽然感到头痛剧烈,接着就倒地失去意识,送到医院知道是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又因长期高血压不重视而导致脑出血发生,愈后非常不理想,命虽保住,却也失去生活能力。

而在几年后,他的父亲也因脑出血而来住院,只是症状相对较轻,还可以生活自理。她一边在院照顾老公,一边又要跑回家照顾儿子,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她比同龄人看上去更加的苍老。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是脑卒中里的出血性疾病。指的是非外伤性导致的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但急性期病死率非常高,约占30%~40%,就算抢救回来,其致残率也非常高。

愈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智失能表现,失去生活能力、失去肢体自由活动的能力,甚至失去说话吃饭的能力,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

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出血?

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血管壁逐渐变薄、脆性增加,当血压骤然升高时,有些血管就容易破裂而出血。其中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脑出血的70%。

所以要想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控制好我们的血压,才能有效降低或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1、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降压目标是<140/90mmHg,最好<130/80mmHg。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160/100mmHg称为1级高血压;<180/110mmHg称为2级高血压;≥180/110mmHg称为3级高血压。如果是1级高血压,还可以通过个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来降压,3个月的时间都不能让血压回到正常,就应该与2级、3级高血压一样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注意:就算是1级高血压,如果已经伴有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的人群,医生建议立即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越早降压对身体越有益。

2、缓慢稳步的降压:降血压不要心急,工作中碰到很多患者降压很迫切,就希望一天让血压回归正常。

我经常同他们说:“你的血压也不是一天就升高的,就像走楼梯,你的血压是一步一步爬到5楼的,你不得一步一步走下去,如果你从5楼一下子跳到1楼,身体也受不了啊”。

血压波动太大,会损害血管弹性,就像皮筋没有弹性后就容易断是一样的,所以降血压不要急,要慢慢一点点地降下来,根据《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中指出,只要在4~12周以内把血压降到理想范围内就可以了,首选一天服一次的长效降压药或缓释片,避免血压波动。因为对于有先天性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或血管弹性差的人群,血压的波动会引起血管壁薄弱处容易破裂出血。

3、降血压时要勤测血压:因为症状的轻重不能判断血压的高低,有些人上压200多,毫无症状,有些只是1级高血压,却头晕头明显。

再则,每一位患者对于降压药的敏感性不同,导致相同药物、相同剂量对于不同患者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同样级别的高血压,他服用5mg可以了,而她却要服10mg才可以。

所以只有勤测血压,一天2~3次,同时间、同部位、同血压计,做好记录,用数据说话,才能明确降压效果。

4、降压要选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因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高血压,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优质的蛋白质摄入。三餐要规律,不暴饮暴食,特别注意的是盐的过多摄入与血压是呈正比的。

②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天,每次运动30~60分钟。科学已经证明运动能显著降低静息时血压。

③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均会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还会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④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应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减少血压的波动,避免脑出血的风险。

5、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很多脑出血患者伴有先天的脑血管畸形,通过体检就可以早知道,然后通过手术拆除掉这个定时炸弹,避免引发脑出血的风险。

所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高血压等潜在疾病。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定期检查更为重要,应定期进行专项检查,比如颈动脉彩超、脑部CT等,以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我们说防范于未然,防止脑出血的发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血压,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来预防脑出血疾病的发生,让我们的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