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榭丽舍到紫禁城,从“蝴蝶舞后”到双腿折断,清末女官裕容龄

火火水水 2023-05-13 22:34:02

慈禧太后钦赐封号寿山郡主,光绪帝亲切地称呼她为“小淘气”。

她是一个舞者,将优雅刻入了骨髓。

却没想到世事更迭,人生终究会走到艰难之处。

擦去妆容,褪去华裳,哪怕双腿折断,她依然是个清风朗月的美人。

慈禧御前女官,清末舞蹈家裕容龄。

#1 “贵女”容龄

裕容龄出生于1889年的天津,满族正白旗汉军旗人士。

父亲裕庚祖姓徐,字朗西,从容龄爷爷那辈儿开始,就没有用过祖姓,因为在旗,将他们全家称为旗人更合适些。

裕庚从小就生得一副聪明模样,12岁进国子监读书,深受老师胜保喜欢。14岁取得廪生资格,而后多次参加乡试都没能中举,只能投靠老师胜保做了个从六品的知州佐官。

裕庚

虽然应试不行,但裕庚的才气却是有目共睹。传说中他文采飞扬,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而且特别擅长写军报,军报写得峻拔陡峭,故事跌宕起伏看得人心情激荡不已。裕庚的人品暂且不论,在做官上非常有“才华”,不断升迁积攒资历,几经沉浮后终于在湖北武昌当上知府。

据传他在人生低谷期,喜欢与“洋妓”厮混,学得几句“泰西语”,对外国音乐技巧也十分有兴趣。故而在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保举“奇才”裕庚转内阁侍读学士,然后“奉使日本”。

上海皮尔森小姐

裕庚一生三子两女,长子奎龄,原配所生,在原配死后,裕庚娶了一位名叫“上海皮尔森小姐”的女人为妻。皮尔森小姐父亲在记载中只留下“西人”二字,具体是哪国人,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母亲则是粤省人,皮尔森小姐长得鹅蛋脸,高鼻深目,精通多国语言,尤其擅长乐器。她为裕庚生下两子两女,分别是:勋龄、馨龄、德龄和容龄。(还有一说勋龄和馨龄的母亲是裕庚的小妾)

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五,被人称作“五姑娘”的容龄备受父亲的宠爱,小姑娘也长得好,俊眉修眼,身材高挑,嘴巴又甜,让裕庚将她看作掌上明珠。

容龄6岁时,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带着妻女一同前往,年幼的容龄很快就学会了日语,在看过一次艺伎(歌舞伎)的表演后,迷上了舞蹈。

在日本穿着和服的裕容龄

小姑娘模仿着舞伎的动作在自己房中手舞足蹈,却被使馆内的一位女仆看到。这位女仆年轻的时候曾当过艺伎学徒,因为容貌并不出众,一直没有能够出头。年纪大了,在使馆中找了一份帮佣工作。她看到容龄跳得有模有样,忍不住上去矫正她错误的动作,容龄如获至宝,偷偷与女仆学起了舞蹈。

容龄全家福

裕庚在文人中算得开明,却见不得女儿跳舞,好好一个贵族小姐,怎么能学伶人的活计?

但他的妻子却劝道:“在海外,这是艺术,怎么能当优伶看待?”

容龄(右)和姐姐德龄

裕庚听不进去女儿的恳求,他命人将小容龄关了起来,一周后才放出。看着倔强的小姑娘,裕庚严肃地问道:“可放弃了?”

容龄却道:“父亲,我真的喜欢舞蹈,求求您,让我学下去吧!”

疼爱女儿的裕庚顶不住妻女的软磨硬泡,终还是同意小女儿学舞,并且从红叶馆聘请了两位舞师教授她正规的日本舞。

二哥勋龄

父母之爱,思虑深远。裕庚又送两个女儿去向日本大礼官长崎学习外交礼节和音乐、古典舞、美术插花,让她们提高艺术修养。

3年后,裕庚调任法国,容龄跟着父亲来到了时尚之都巴黎。巴黎是欧洲文化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和思想,这里远比古老的东方更加开放,也更加包容。能娶一个混血儿做妻子的裕庚,本就比其他封建士大夫更加开放,来到巴黎后,他更是见识到了西方不同的文化。裕庚再次同意女儿随“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学习现代舞。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

容龄在邓肯的舞蹈学校待了两年。在成为“专家”之前,日子是极其无聊的,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没有观众,只有枯燥的、反反复复地练习。裕庚本以为娇生惯养的女儿坚持不住,却没想到女儿坚持下来了,她很快掌握了现代舞的精髓,并且从一群学生中脱颖而出。

四哥馨龄

即便已经十分优秀,容龄还是不满足,她又跟随法国国立歌剧院的著名教授萨那夫尼学习了一段时间芭蕾舞,舞蹈技巧和艺术感知力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容龄,蝴蝶舞,东方的“蝴蝶舞后”

1902年,13岁的裕容龄在巴黎公开登台表演,《希腊舞》《玫瑰与蝴蝶》《奥菲利亚》《水仙女》《西班牙舞》她都是主演,而最拿手的莫过于蝴蝶舞,容龄一身华美的舞服,跳的时候仿佛一只蝴蝶仙子,轻盈俏皮,被巴黎观众誉为东方的“蝴蝶舞后”。

#2 御前女官

裕容龄

1903年,裕庚任职期满,被清廷召回,容龄无法,只得放弃学业随父亲一起回国。

裕庚从法国回京后,升为三品卿,风头一时无两。

裕庚与两子两女

不久,裕家忽然接到宫中消息,西太后慈禧要召见裕家两位姑娘。

裕庚急急忙忙帮两个女儿补习宫廷礼仪:“见到太后要称‘老祖宗’或是‘老佛爷’,太后要是坐着,你们只能站着或是跪着,切记。”

容龄的希腊舞

德龄和容龄姐妹与母亲战战兢兢跟着内廷太监到了仁寿宫偏殿,眼前的奢华陈设让两位姑娘开了眼。约莫等了1个小时,太后赏下精美的满汉糕点,但两人不敢吃,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大太监李莲英才将两人带进正殿面见太后。太后对两人熟知宫中礼节表示惊讶,看着眼前这对儿如花似玉的姐妹,对容龄的母亲道:“我很喜欢你的姑娘,希望他们能留在宫中与我做伴。”

两人哪敢不从,立刻跪下谢恩。就这样,裕家的这对姐妹花正式进宫,成为慈禧的御前女官。

德龄和容龄

慈禧太后本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非常矛盾,心中好奇,面上却总是淡淡的。开始的时候,两姐妹主要是从事翻译工作,这对姐妹花都非常谨慎,努力讨得太后欢心。

熟悉之后,慈禧便让她们穿西方的礼服给她看,高兴的时候夸奖几句,不高兴时便对礼服评头论足。太后的喜怒无常,让姐妹两人心中时不时觉得慌乱,只能在伺候老佛爷的时候更加小心些。

年轻的裕容龄

慈禧太后是个城府极深的人,面上看起来非常温和慈爱,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反应敏捷。或许是内心受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皇城的影响,慈禧总显得郁郁寡欢。为了给“老佛爷”解闷儿,李莲英提议,让五姑娘跳几段西洋舞来看。

容龄(左)与姐姐德龄

慈禧欣然同意,让容龄换上西洋装束,表演外国舞蹈,还邀请了光绪皇帝来看。容龄在舞蹈方面天赋绝佳,她的蝴蝶舞让清宫两位统治者夸赞连连。慈禧太后饶有兴致地道:“听说明朝末年有个田贵妃,擅长舞蹈还能编舞,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左起:裕庚夫人、德龄、慈禧、容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容龄萌生了研究中国舞蹈的想法,她在征得慈禧同意后,认真观摩中国古典戏曲中的舞蹈动作,结合西方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姿势,将东西方的长处融合起来。她创作的第一支舞蹈名叫《荷花仙子舞》,中元节时,容龄让宫中手艺人扎了荷花灯,她在灯影中跳起这支舞的时候,得到了宫中的一片赞赏。

裕容龄剑舞

后来容龄又编了《菩萨舞》、《扇子舞》、《如意舞》,均受到好评。尤其是《如意舞》,容龄穿着旗装,盈盈下拜,最后把手中的如意献给太后,得到慈禧的赞叹:“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舞蹈。”

裕容龄如意舞

与姐姐德龄不同,容龄更加活泼俏皮,更讨老佛爷欢心。当慈禧七十寿辰的时候,容龄被懿封为山寿郡主,足可以证明她荣宠之盛。

只是,作为一个感性的“艺术家”,容龄对光绪皇帝的同情也让她心中的苦恼增加了几分。

在容龄的记忆中,万岁爷是个身高五尺左右,面容清瘦,看上去心事重重,却总要在慈禧面前装出一副笑容的英俊人物。老佛爷在的时候,他并不喜欢多言,有时候会趁着两姐妹有空,问一些英语和西方的知识。

裕容龄观音舞

当老佛爷不在旁边的时候,这年轻人便放松不少,他和大家有说有笑,见闻广博,而且很聪明,钢琴一学就会。

光绪曾在背地里向两姐妹诉说心中的苦闷,他的抱负,他希望中国复兴,却总是没有办法。容龄见他烦闷,常常讲笑话给他听,或者搞出一点小花招让光绪帝哭笑不得:“你真是个小淘气,朕封你为小淘气吧!”

容龄则俏皮的福下身子:“奴婢谢主隆恩。”

光绪被逗得笑了起来。

姐姐裕德龄

看着眼前男子那苍白的笑颜,容龄的心中颇不是滋味。然而她自己还是笼中雀鸟,又能帮到谁呢?

德龄、容龄两姐妹一直跟在父亲身边,见识过广阔天地,也接受过西方思想,她们努力压抑内心,学着讨好慈禧太后才能在这座可怕的紫禁城中生活下去,可是,这里再奢华,也不是她们想要的天地。

慈禧太后扮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右侧是李莲英,左侧的是德龄

1907年,裕庚病重前往上海就医。姐妹俩拜别慈禧太后,赶赴上海伺候父亲。不久,裕庚亡故,姐妹俩借口为父亲守孝,卸下职务离开紫禁城。

18岁的容龄终于逃离了压抑的皇宫,开始新生活。

#3 唐宝潮其人

守孝结束后,裕庚曾经的好友做了保媒拉纤的活儿,想将容龄嫁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为妻。

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

刘春霖,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少时家贫,母亲曾在知府家中做女佣赚取家用。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尤擅小楷,在1904年被慈禧太后钦定为状元。

容龄无可无不可,虽然在西方居住了几年,内心底还是东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想法,刘春林却以“我本寒家,齐大非偶”为由而拒绝。然而,多亏他的拒绝,倒是让容龄寻到了一段好姻缘。

唐宝潮

唐宝潮,字俊夫,祖籍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人士,他的父亲唐昭航是清末政治家、外交家唐绍仪的堂弟,所以唐宝潮在上海广方言馆法文班学习后,便在唐绍仪的引介下,随新任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自费留学。

唐宝潮为人勇武,文化成绩也颇能拿得出手,被著名的法国陆军学校圣西尔军校骑兵系录取,成为“中国留学生之入法国陆军学校之第一人”,以至于法国武事报,曾登其肖像。

《法国军武报》刊登唐宝潮信息

唐宝潮为人聪明又吃得了苦,在学校中获得优异成绩,从圣西尔军校顺利毕业。1909年归国,任北洋督练公所派遣员。辛亥革命后,任总统府军事参议,少将军衔。

容龄与唐宝潮有着同样的留洋经历,两人几乎是一见面就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按照祖制,郡主容龄与唐宝潮并不相配,但他们两人还是冲破重重阻挠谈起恋爱。

裕容龄

1912年,大清亡了,裕容龄那“山寿郡主”的头衔没了,阻挠她与唐宝潮在一起的“祖宗家法”也都烟消云散。失去了头衔的容龄反而觉得浑身轻松,她与唐宝潮在法国巴黎结婚,然后两人都在北洋政府中找了工作。容龄是女礼官,唐宝潮担任军事参议,他们夫妻和乐,几乎没有红过脸。

容龄热心公益,在婚后曾多次参加义演筹措善款来帮助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1928年,政府南迁,夫妻二人不愿跟随一起下岗蛰居北京。他们闲不住,教过外语,容龄还曾搞过一段时间的时装设计,但做得最多的还是慈善活动。

裕容龄

1935年,唐宝潮曾经短暂起复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因为卢沟桥事变赋闲。容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两人自成天地的过起小日子,十多年时间以来相濡以沫,走过了战争,迎来了新中国。

曾有人劝这对夫妻移居海外,但他们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

#4 岁月流觞

解放后,容龄和唐宝潮都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

容龄经常组织义演,参加慈善活动。作为民主人士,精熟外语的两人也是外交宴会上的常客。一次,新中国国庆的外交宴会上,容龄与唐宝潮受邀出席。同桌的外宾看着这位名满天下的“山寿郡主”,不怀好意地提了一个问题:“当年,GCD进北京时你害怕吗?”

唐宝潮

这位“外宾”紧紧盯着容龄,想看看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就连周总理都将目光投注到了这边。这个问题满含恶意,作为“前朝贵女”,一旦回答不好难免成为外交事件。却见容龄不紧不慢地答道:“我是中国人,GCD也是中国人,我为什么要害怕中国人进北京呢?”

容龄轻而易举化解了这次危机,在外交部的工作会议上,周总理高度赞扬了容龄的回答,并用这个故事告诉外交人员,什么叫“外交辞令”。

60多岁的容龄

20世纪50年代,已经60多岁的裕容龄依然美得不可方物。她衣着简朴大方,就像是那个时代普通妇女,鬓角的杂发都一丝不乱地抿起来,在脑后结成一个发髻。皮肤光洁细腻,虽然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容颜。

裕容龄

她身材依然苗条挺拔,背脊挺得笔直,行走的时候,腰肢依然柔韧,步伐轻盈还似乎带着韵律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容龄表示,是周总理亲自推荐,她才当上了国家文史馆的馆员。而后她又说起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振兴文艺政策,她显得十分开心,说道:“我打算在有生之年尽力整理一些文史资料,对中国的舞蹈作些深入的研究,为祖国的文艺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裕容龄

而在妻子说话的间隙,唐宝潮会适时为她点烟,夫妻两人相视一笑,多少默契都在这眉目流转间。

1958年,唐宝潮病故,享年74岁。

丈夫去世后,容龄一直过着寡居的生活,她年纪大了也不再登台,只是像她曾承诺的那般,每日在文史馆忙忙碌碌。容龄曾在闲暇的时候写过一本《清宫琐记》,没有姐姐德龄那般浓墨重彩的故事性,只是将生活中过往的琐事娓娓道来。

裕容龄

有研究清史的学者多次上门拜访,容龄精神状态绝佳,为学者们细细讲述了自己的皇宫见闻和她当“宫廷舞蹈家”那段时间的故事。当客人们问起与丈夫唐宝潮的爱情故事时,容龄还笑答:“先夫曾是清宫里的御前马官,上马下马的姿态尤其潇洒,第一次见他便非常倾慕。”

裕容龄没能享受到平静的老年时光,十年浩劫风波骤起,“山寿郡主”这位满清遗老自然是在清算之列。她曾在日本和法国学习舞蹈,后又活跃于外国使馆圈子,这些“罪证”让她饱受折磨。再加上她那孤高的“贵族做派”,令不少人羡慕又嫉妒。

裕容龄

红卫兵来抄家,家里那些古董字画被搜刮一空。还占了她的房子,将容龄赶到一间狭小的厢房居住。那些不过是身外之物,容龄并不那么在意,只是接下来的痛苦更深,她的双腿被打致骨裂,蝴蝶被折断双翅,70多岁的老人就此卧床不起。

1956年唐宝潮、裕龄(前排左一左二)

丈夫离世,膝下并无一子半女,容龄给周总理写信,总理派人送来了桌椅床榻,才让她有了一个像样的栖身之所。总理特别同意了漆运钧老人女儿来当裕容龄的秘书兼生活助理,漆老是容龄在文史馆认识的前辈,与唐宝潮夫妇来往密切。

漆老的子女常常来探望容龄,帮她买东西,跑腿儿,陪老人聊天。虽然已经不良于行,但容龄每天都将自己收拾的干净体面,梳洗穿戴从来都不马虎。她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却依然豁达开朗。容龄从不谈遭受的悲苦,只拿那些快乐往事来与小辈笑谈,她谈吐得体,气质优雅,情趣依然,深受后辈们的爱戴。

裕容龄扇子舞

1973年1月16日,在床上躺了整整四年的容龄因肺部感染病逝于北大医院,享年84岁。

清末的许多老照片中,女人们似乎长得都长得不怎么样,或许是妆容服饰问题,或许是服饰不适合,也可能是旧式女性还没有适应拍照这件事儿,略有瑟缩,便会显得猥琐。即便是这样,容龄在黑白相册中也显出独特的美感,如同空谷幽兰,清新雅致,温婉动人。

容龄有一个开明又纵容她的父亲,也有一位心心相印的丈夫。出国、学习跳舞、在动荡来临之前离开了紫禁城……纵然人生的最后几年吃够了苦楚,但她已经被那个时代90%的女人幸运得多。

她曾经得到过最好的东西,也经历了最好和最坏的年代,什么评价在她的人生面前似乎都是苍白如纸……当我写到此处,忽然想起旧版《京华烟云》的歌词来:多少的离乱承合,多少的恩怨不平,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笔早已凝干……

*裕庚的出身和妻子情况出自于【民国】天台野叟著《大清见闻录》中卷《裕庚出身始末》

0 阅读:122

火火水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