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庄子·让王》里的成语

寒珊课程 2024-03-02 06:45:45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篇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

全文写了十六七个小故事,大体可以划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和石户之农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写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迁邠和王子搜不愿为君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

第三部分通过华子与昭僖侯的对话和鲁君礼聘颜阖而颜阖不愿接受的故事,进一步指出要分清事物的轻与重,生命是重要的,利禄、土地等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看重的,用宝贵的生命去追逐无用的外物,就好像用随侯之珠弹打高飞的麻雀。

第四部分写列子贫穷却不愿接受官府的赠予。

第五部分写屠羊说有功也不受禄,表达了轻视利禄、追求高义的思想。

第六部分写原宪、曾子、颜回身处卑微、生活贫困,却不愿为官,不愿追求利禄,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七部分通过魏牟和瞻子的对话,提出“重生”、轻利的观点。

第八部分写孔子身处厄境也随遇而安,说明得道之人方能“穷亦乐”、“通亦乐”。

第九部分写北人无择、卞随和瞀光诸隐士鄙薄禄位不愿为君的故事,内容跟第一部分相似。

余下为第十部分,写伯夷、叔齐对周王朝夺取天下的评价,斥之为“推乱以易暴”,宁可饿死于首阳山,也不愿“并乎周”而玷污自身。

以下为《庄子·让王》里的成语整理和解析:

1、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解释】: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出处】: 《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翻译】: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衣,夏天穿粗布;春天耕种,形体足够劳动;秋天收获,身体足够安养了;太阳出来就去工作,太阳下山就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情舒畅。

【举例造句】: 席匠铺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节令耕种收打,按政策交售爱国粮,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 ★《花城》1981年第6期

【近义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逍遥自得

【解释】: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出处】: 《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翻译】:见上条。

【举例造句】: 可以寡过,可以养生,性命双修,逍遥自得。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

【近义词】: 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3、以养伤身

【解释】: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 《庄子·让王》: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翻译】:能够尊重生命的人,即使贵重富有也不会为了奉养而伤害身体,即使贫穷卑贱也不会为了利禄而劳累身形。现今世上居于高官显爵的人,却都担忧失去它们。见到利益就不顾自己的性命,这难道不是迷惑吗。

4、高官尊爵

【解释】: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出处】: 《庄子·让王》: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翻译】:见上条。

【近义词】: 高官显爵

5、隋侯之珠/隋珠弹雀/以珠弹雀

【解释】: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翻译】:如果现在又这样一个人,以隋侯之珠这种贵重的宝物去弹射高飞在天上的鸟儿,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耗费的太贵重,而所追求的又太轻微了。

【举例造句】: 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 ★《文士传》

【近义词】: 随侯之珠

6、桑枢瓮牖/桑枢甕牖

【解释】: 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出处】: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翻译】:原宪在鲁国居住,房屋四面土墙,屋顶用野草苫盖。蓬门不整,桑条作轴,破瓮口作窗。二间内室以粗布间隔,屋顶漏雨地面潮湿,原宪端坐抚弦而歌。

【举例造句】: 我便是桑枢瓮牖,他也情愿的布袄荆钗。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

【近义词】: 蓬门荜户

7、桑枢韦带

【解释】: 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以之形容贫家寒士。

【出处】: 《庄子·让王》:原宪在鲁国居住,房屋四面土墙,屋顶用野草苫盖。蓬门不整,桑条作轴,破瓮口作窗。二间内室以粗布间隔,屋顶漏雨地面潮湿,原宪端坐抚弦而歌。

汉贾山《至言》: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翻译】:第一见上条。第二为那些贫贱之士,能够注重修身,因而最终功成名就。

8、上漏下湿

【解释】: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翻译】:见上条。

【举例造句】: 他们原来的破茅房一下雨就上漏下湿。

9、捉襟见肘/踵决肘见/牵衣肘见/捉衿见肘

【解释】: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举例造句】: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近义词】: 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

【反义词】: 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10、履穿踵决/履穿踵决/纳屦踵决/纳履踵决

【解释】: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翻译】:曾子有的时候几天都不生火做饭,十几年内都没有穿过新的衣服。端正衣冠帽子上的穗带就会断为两截,整理衣服,稍微一拉扯,胳膊就会漏出来。脚上穿的鞋破了,露出脚后跟。

【举例造句】: 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近义词】: 捉襟见肘

11、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解释】: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出处】: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翻译】:身在江湖之上,而心却念念不忘朝廷,怎么办?

【举例造句】: 他此时虽然是已经罣误,然而一言一动,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思想。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一回

【近义词】: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12、不知天高地厚

【解释】: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出处】: 《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翻译】:我不知道天高,也不知道地深啊。

【举例造句】: 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后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 不知深浅、不知利害

【反义词】: 谦虚谨慎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