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是中国在1978年研制的武器装备,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大口径履带式火炮系统,它是基于苏联的2S1 Gvozdika(M-1974)自行榴弹炮的设计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服役期间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援能力。
83式自行榴弹炮的重量为29000千克,弹药口径152毫米,最大射程17000米,路线长度7330毫米,在1984年,参加了国庆35周年的阅兵典礼,深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赞许。

该炮的炮控系统和观瞄装置是由光学观察、瞄准装置与高低方向操纵装置组成,它比59式和69坦克复杂很多。因此,它是一种既能使用压制火炮射击,也可像坦克一样实施平射的武器系统。
而且它比70-1炮也要强很多,不仅有完善的瞄准系统,还有完善的观察装置,无论是炮长、还是装填手和驾驶员处,都安装有WG501潜望镜,而瞄准手处则装有WGl02潜望镜,驾驶员处不仅安装有普通潜望镜外,在夜间还可换装成TYG-l型红外夜视仪。

83式自行榴弹炮系统是由输弹机、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输弹机与炮尾连成一体,使得该火炮能在任意俯仰角度时进行炮弹装填。并以液压为动力,使用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人工装填、该火炮能以5发/分钟的射速实施快速射击,发射的弹药为“分装式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30发,其中26发存放在炮塔尾舱的弹药架内,4发存放在车体内的左右2个弹药架里。
152毫米杀伤爆破榴弹的杀伤威力相当大,它的弹丸内装有六七千克高爆炸药,可炸出一个直径为4米、深1米多的大坑,能够有效摧毁敌方坦克,实施360度回转环射,也可发射我国研制的增程弹和照明弹等,能够实现一炮多弹或一炮多用。

在指挥塔的机枪架座上,还装有一挺12.7毫米两用机枪,可用来射击敌方空中目标或地面装甲,该机枪的最大射程7000米,对地面目标射程为3500米,对空中目标的有效射程也可达到1600米,发射速度为每分钟80-100发。
战斗室内设置有炮塔和车体弹药架,在战斗室的后甲板中央则开有一个800毫米X800毫米的后门,主要是方便于炮手进出和排出弹壳使用。采用履带式底盘,该底盘自重19吨,承载能力为11-13吨,可作为大口径加榴炮的理想改进平台。

该炮主要由车体、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行走系统四大部分组成,配备有国产12缸水冷喷射式高速柴油机,净重895千克,当转速为2000转/分时,最大功率为383千瓦(520马力),公路最大速度56千米/小时,越野速度3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20千米。

为便于炮车与通信联络,在炮塔右前侧安装有一部CWT-6713型超短波调频电台和车内通话器,以及有线和无线通话器。在1986-1989年,将其改进成为工程装备通用履带底盘车和变型车,以及GSLIII型履带式火箭扫雷车等。同时升级了各种设备系统,并将发动机换装成改进型的12150LB型柴油机,配备了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箭炮,提高炮兵机动作战能力的同时,也填补了我军装甲机械化与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的空白。使得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成为我国陆军的优良火力打击平台,既能实施精确打击敌方的各种目标点,也能完成战场上的特种作战任务。

#加榴炮##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