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康源谈武器 2024-07-07 08:24:22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从1992年到2015年,我国从俄罗斯大规模引进的武器装备在海、陆、空三军领域,超过80%是来源于俄罗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各种武器装备:

首先是战斗机:包括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苏-27战斗机、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等。

在1991年,中国就采购了300枚俄罗斯R-73“弓箭手”第4代近距格斗红外型空对空导弹,该弹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近程格斗空对空导弹之一,采用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它的机动能力很强,可以攻击高机动的目标,能与头盔瞄准具同时使用,并以60°离轴角发射。

1992年,我国便开始引进了24架俄罗斯的苏-27SK歼击机。

1995年,又引进了24架苏-27SK,60架米-171型直升机和R-73型格斗导弹3000枚。

1996年,又签订了2架卡-27PL型反潜直升机,还与俄罗斯《双方签署了出口苏-27战斗机的生产线协议》,并自行生产组装了105架苏-27战斗机,改称为“歼-11”,我国也是通过苏-27战斗机才有了最新的歼-11A、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

同时,还通过引进的苏-30多用途远程重型战斗机升级了国产雷达,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获得了更多的针对性经验,并在这些经验和基础上研发出攻防兼备、空防一体的歼-16重型战斗机。

至此,我国也结束了大规模引进俄罗斯战斗机历程。通过购买到签署技术,加上我国在航空领域的不断创新,使得我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的新型国产战斗机,例如歼-10、歼-11、歼-16、歼-20,甚至还在性能与水平方面都青出于蓝。

1997年,又签订了俄罗斯的15套“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400枚9M338型防空导弹,1000枚“红土地”152毫米激光末制导炮弹系统,该弹的主要任务是反坦克。

1998年,又签订了2艘现代级956E型驱逐舰、命名为“杭州号”(舷号:136),以及8套MR-90型照射雷达,1500枚9M119反坦克导弹,500枚9M338型防空导弹,150枚9M38M1型中程防空导弹,48枚3M80E型反舰导弹。

另外还购买了米-171直升机15架,5架卡-27PL和3架卡-32型直升机。

1999年,签订76架苏-30MKK和苏-30MK2型战斗轰炸机,26架苏-27战斗机,以及1000枚Kh-31A1型反辐射导弹,750枚RVV-AE型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150枚Kh-59ME型空对地导弹,100枚Kh-29反舰导弹,又称AS-14"小锚"导弹,是俄罗斯固体火箭屐机战术空地导弹系列中的导弹。

2001年,签订35架米-17V5直升机,是苏联以米-8直升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外贸型号,4套MR-710“顶板”三坐标雷达,4套S-300PMU1系统,150枚9M38M2型防空导弹配备给052B型驱逐舰,以及150枚48N6型防空导弹。

2002年,签订8艘636型常规潜艇,并配套150枚3M54型“俱乐部”反舰导弹、150条53-65型重型鱼雷、100枚PMK-2型水雷、150条TEST-71型鱼雷。

另外还签订了2艘956EM型驱逐舰,配套30枚3M80反舰导弹、150枚9M38型防空导弹、200枚“卡什但”弹炮系统使用的9M311型防空导弹,1套海上监视雷达。

同时,还为051C型驱逐舰订购了2套S-300FM防空导弹系统,150枚48N6防空导弹,为改进型的歼-8II订购了100套“祖克AME雷达”。

2003年,又签订24架苏-30MK2战斗轰炸机,同时配套了200枚弹重为930公斤的“Kh-59MK反舰导弹”,该导弹全程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射程为285公里,掠海巡航高度为20~30米,它的海上突防能力非常优秀,采用36MT型弹用涡扇发动机(与鹰击-83K相同),战斗部为320公斤(比鹰击-83K战斗部重了140公斤)。

2004年,再次签订8套S-300PMU-2防空系统,以及297枚射程可达200公里的48N6E2型地空导弹,该型导弹的战斗部重量从48N6E的100公斤增加到了145公斤。

2005年,签订54架米-17V5直升机,9架卡-28PL反潜直升机,9架卡-31预警直升机,6套AK-176型76毫米舰炮,2套MGK-335MS型反潜声呐,配备给052B型驱逐舰,同时给052B配备的装备还有2套9K37M2型防空导弹、6套“音乐台”对海搜索雷达,以及100台AL-31FN涡扇发动机,装备给歼-10战斗机。

2006年,又签订了750枚48N6E2型防空导弹,24架米-17直升机,以及8套S-300PMU-2“萨姆-20”防空导弹,它是苏联国土防空军的第三代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抗击密集多目标空袭作战。

在防空系统方面:我国从俄罗斯引进的“S-300和S-400”远程防空系统,以及“道尔-M1”近程防空系统,数量巨大。尤其是在第二阶段直接购买了6个营,其中包括4个营的S-300PMU2,5个营的S-400远程防空系统。并且借鉴俄罗斯防空技术和设计理念、自主研发出了“红旗-9”远程防空系统和“红旗-17”近程防空系统,最终让我国建立起了庞大的现代化国产防空体系,同时也改善了我国的防空形势和陆军防空能力。

2008年,又给052C型驱逐舰签订了7套“音乐台”对海搜索雷达。该雷达是俄罗斯的一种采用钟形天线罩雷达的总称。是我国在引进“现代”级驱逐舰时一起引进的一型大气波导超视距Mineral-ME雷达,国内称其为“米涅拉尔”雷达。我国的仿制型号为H/LJQ-366雷达,并且先后装备给我国的051C、052系列驱逐舰和054系列护卫舰上。可以说从俄罗斯引进到仿制的“H/LJQ-366雷达”,已经成为了我国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标配。

2009年,又给我国轰-6K轰炸机签订了55台D-30涡扇发动机,另外还签订122台AL-31FN涡扇发动机,32架米-171E直升机。

2000年,又签订了54台AL-31FN涡扇发动机给歼-10战斗机。

2011年,签订123台AL-31FN涡扇发动机,同年又给歼-15舰载机订购了150台AL-31F涡扇发动机,还给轰-6K和运-20运输机订购了184台D-30型航空发动机。

2012年,又签订了52架米-171E直升机,该机型是米-8T和米-17的改进型,重量约12吨。

2015年,签订了10台AL-41F涡扇发动机,6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24架苏-35战斗机和9M96E型防空导弹。

2024年,又为054A型护卫舰的生产签订了112套MR-90火控雷达,28套MR-710“顶板”三坐标雷达,25套AK-176型76毫米舰炮。

在海军方面,我国经过引进“现代”级驱逐舰和“基洛”636型潜艇,以及配套的各种反舰和反潜鱼雷等,从此也让我国海军拥有了常规潜艇和现代驱逐舰,并借鉴其技术建造出我国的一系列“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其中就包括我国的“055型”万吨级大型驱逐舰。

其实,我国很多现役的主力舰艇使用的都是俄罗斯制造的子系统。从俄罗斯引进的各种武器装备不仅对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助力中国在很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因此让我国的国防工业在最短的时间里突飞猛进,实现了军工自主国产化。

虽然我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已经走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但是,俄罗斯在很多技术领域,以及潜艇设计与建造方面仍然是领先水平,依然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的。

可以说,从1992年至今,购买俄罗斯“苏-27”就是中国空军的奠基石,也是中国空军现代化的起点。尤其是引进的AL-31系列涡扇发动机和D-30系列的航空发动机,至今仍是我国空军、海军航空飞行的主要动力。

不管是引进俄罗斯的T-54/55坦克与相关的装甲车辆,以及C-41半自动步枪、AK-47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大部分装备都被我国仿制了,例如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等。

不过,无论是我国的先进战斗机、航空母舰和大型驱逐舰、以及各种顶尖武器装备,其实都跟俄罗斯引进的一系列武器技术息息相关。中俄军贸从进口到联合研发,已经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共同合作关系。

实际上,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就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当时苏联就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军队提供各种武器装备。

截止1938年底,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就包括伊-15战斗机122架、94架伊-16战斗机、94架轰炸机、82辆T-26坦克、50门45毫米反坦克炮、180门37毫米反坦克炮、20门76毫米高射炮、120挺航空机枪、1000多挺马克西姆机枪、1500挺杰格佳廖夫机枪、3000万发机关枪子弹、以及49万发炮弹、1000万发步枪子弹、80门115毫米榴弹炮和8万发炮弹、360门76毫米野炮和36万发炮弹、另外还有746辆汽车和大量的零部件与各种装备。

尤其是在“南京保卫战”后,中国空军原有的飞机基本已经报废,当时完全依靠苏联的飞机才能继续与鬼子浴血奋战。

特别是在1939年至1941年,唯一只有苏联老大哥在继续向我国供应武器装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这期间,苏联向我国提供了战斗机326架,轰炸机224架,教练机44架,76毫米山炮50门,37毫米反坦克炮200门,250门高射炮和大约150万发炮弹,31000枚炸弹和6920挺轻重机枪,以及1.5亿发子弹和5万支步枪,770辆汽车与其它的各种军火物资。

仅仅只是在1951年至1954年期间,中国与苏联就已经达成了“156项”工业项目引进,其中包括44项重点军工企业,并且苏联老大哥还以成本价的方式提供给我国“海、陆、空”三军配套的飞机、大炮、舰艇、坦克、以及各种装备与弹药。

可以说,有一点是我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引进“苏俄”的武器技术对中国军事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上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乌克兰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在无力支撑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苏霍伊、米高扬”等大批军工企业时,迫使一些军工巨头不得不对外甩卖武器装备和相关技术,因此导致许多科研专家与教授失业,这时各国纷纷以优厚的条件招揽人才,中国自然也不会错失良机。

加上“中苏”的友好关系与一些中国留苏的专家,通过学术交流而获得到了不少宝贵的技术与顶级专家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消化与吸收这些武器装备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让中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实现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弯道超车。

​​​​​​​​​​​​​​​​​​​​​​​#歼20#​​​​​

0 阅读:1

康源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