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收购金丝猴奶糖始末:35亿被美国收购,3年后又被中国2亿买回

来科点谱 2024-10-17 18:16:17

文| 来科点谱

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舌尖上的中国” 这可不是随便喊喊的口号,就拿糖果来讲,它们都能够做出那种存在于我们记忆深处的味道,像大白兔和金丝猴这两个品牌,在糖果这个行业里那可是响当当的有名。

如今,大白兔还是常常能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在各种地方都能轻易地发现它的身影,比如在街边的小卖部,或者是大型的购物中心,而金丝猴却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一样。

这么厉害的一个品牌,它到底遭遇了什么?为什么它会从市场上逐渐退去呢?

金丝猴奶糖的诞生

赵启三这个人,他最开始只是河南沈丘县乡办电器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后来却成为了一名企业家,他的经历可不一般,他的故事与金丝猴奶糖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世纪 70 年代末,这家电器厂陷入了绝境,122 万元的巨额债务像一把锋利的剑,悬在电器厂的头顶,随时都可能落下来,将它彻底摧毁,使其倒闭,30多名员工的生计,都压在了新厂长赵启三的肩上。

赵启三不是科班出身,也没什么背景,但他明白,电器在当时属于奢侈品,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这才是工厂亏损的根本原因,他决定转型,把电器厂改成食品厂,毕竟“民以食为天”,食品才是必需品。

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资金、技术、设备,处处都是难题,员工们从家里凑来麦子作为原料,赵启三东拼西凑借了一万块,请来南方的糕点师傅。

为了能让产品打开销路,赵启三真的是付出了很多艰辛,他曾经在车站里睡觉,还在码头蹲守过,也曾沿街叫卖,第一桶金的到来,让赵启三更加坚定了在食品行业发展的决心。

他始终关注着市场的动态,不断地把市场上流行的产品推向市场,像备受欢迎的牛肉干、罐头等,他用心地经营着这些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将它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甚至让它们在一线城市也有了一席之地。

十年过去,食品总厂的市值已经达到上千万,在1991年,赵启三敏锐地捕捉到糖果市场的巨大潜力,次年,他买下了上海食品研究所的新型枕式奶糖技术,创立了“金丝猴”品牌。

1992 年的时候,正值农历猴年,“金丝猴” 这个名字应运而生,它完美地契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人们对猴元素的东西格外青睐,“金丝猴” 这个名字正好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赵启三为了能够确保奶糖的奶源质量,他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赵启三在河南、内蒙古等地精心挑选奶源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奶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品牌因此倒下。

但令人意外的是,金丝猴奶糖由于一直树立着 “放心奶源” 的口碑,从而成功地获取了消费者的信任,销量反而逆势增长,甚至达到了年销20亿的巅峰。

被美企收购

而盛极必衰,金丝猴奶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了市场机遇,但后劲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早期的金丝猴,主要依靠模仿市场上的爆款产品,缺乏自主创新。

圆柱奶糖流行,就做圆柱奶糖,软糖热销,就跟着做软糖,这种“跟随战略”,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山寨”产品逐渐失去市场,金丝猴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连串的负面新闻就像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雨,不停地冲击着金丝猴这个品牌,使得它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曾经的金丝猴,也从糖果行业的头部品牌,逐渐跌出了前十。

当面临困境的时候,赵启三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也曾积极地尝试进行转型,金丝猴开始研发新产品,比如“馋嘴猴”豆干,试图拓展产品线,寻找新的增长点。

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的市场反响并不理想,金丝猴的业绩始终未能突破瓶颈。

在长达八年的时间跨度里,金丝猴从一个河南县城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名员工,产值达到10亿的大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金丝猴毅然决定将总部迁至上海

2013 年,美国的好时公司,以 5.84 亿美元这样高昂的价格,把金丝猴收购了,要知道,5.84 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对于好时公司来说,绝对是一笔规模巨大的投资。

要知道,当时金丝猴的年销售额只有2.25亿美元,收购价格几乎是其销售额的三倍,好时之所以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巨大潜力。

好时公司之所以会收购金丝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金丝猴在中国消费者心里有着很不错的口碑,而且金丝猴还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希望借助这个品牌迅速打开中国糖果市场。

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好时集团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们忽略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文化差异。

“金丝猴”重返中国

好时派出的销售团队,与金丝猴原有的经销商体系格格不入,这些习惯了美式管理风格的销售人员,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人情世故”,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

原本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商务谈判,甚至出现了经销商对好时团队“爱搭不理”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金丝猴销售渠道的阻塞,产品无法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

除了销售团队的水土不服,好时集团空降的管理层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他们试图将美式的管理模式套用在金丝猴身上,却发现根本行不通。

中国员工不习惯这种“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也不认同这种管理理念,最终,管理层的决策无法有效执行,公司内部矛盾重重,效率低下。

内外交困之下,金丝猴的业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曾经的“国民奶糖”,沦落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嘘不已。

好时集团后来才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出现了极大的失误,金丝猴就像一块 “烫手山芋”,拿在手里却没办法给他们带来原本期望的收益。

2018年,好时集团以2.7亿元的价格将金丝猴品牌出售给河南御翔食品有限公司,这个价格,与当初收购金丝猴的价格相比,简直是“跳楼价”。

金丝猴,这个曾经的国货之光,就这样回到了中国企业的怀抱,河南御翔接手金丝猴后,并非没有努力,他们怀揣着复兴民族品牌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重现金丝猴昔日的辉煌。

在 2018 年,河南御翔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备受瞩目的销售活动,最终完成了1.78亿元的销售额,这个成绩,与金丝猴被收购前的销售数据相比,差距明显。

2017年,金丝猴的销售额达到了2.2亿元,现场收款过亿元,虽然河南御翔的努力值得肯定,但金丝猴的衰落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只会导致水土不服,最终得不偿失。

通过金丝猴的经历,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关键在于立足中国市场,洞悉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消费习惯,品牌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找到发展的方向。

金丝猴的兴衰,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也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