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很多人在遇到困境时,总想找个靠山。殊不知,不管是荆棘丛生,或是悬崖峭壁,真正的力量始终源于自己的底气。
一个人只有真正强大起来,活成自己的靠山,人生的路才会平坦顺遂。
0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钱是好东西,它能使人心中不慌,并且叫人产生自信心。”
经济上的拮据,可能会使生活陷入困境。
张謇是中国近代的实业家、教育家,为国家的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生于晚清,自幼聪慧熟读四书五经。但几经波折,在41岁时才高中状元。
他本可以用状元之身入仕,但目睹国难,决意弃官从商。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张謇深感清廷的腐败。
恰时,两江总督张之洞痛感“棉铁救国”之迫切,计划在长江流域办纱厂。他找到张謇,希望可以合作。
于是,张謇受张之洞之命,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他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发展迅速,成功积累了财富。后又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棉花、生铁、轮船等,形成闭环产业链。
兜里有了钱,“实业救国”的计划也就此展开。
张謇秉承着“实业养教育”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多所学校。还以财力为支撑,创办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工业基地之一。
有钱才能不慌张,有钱才能解决困难,有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手握财富,心安理得。
未雨绸缪,积蓄为先;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手中有钱有粮是基础,而真正的“不慌”源自对资源的管理,对风险的预判,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信念和行动力。
02
肚里有墨,立身有长
“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这样才会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缺少能力的支撑,在遭遇问题时就会产生无助和迷茫。
一个肚里有真材实料的人,在哪都是稀缺的。
有了实力的支撑,哪怕没有光鲜的学历,也会受人重视。即便生活一时困顿,早晚也能突出重围。
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是如此。
当年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已经六十余岁,无固定收入,靠卖画刻印为生。
他早期的作品《虾》仅售卖8块大洋,常因无人问津而陷入断炊境地。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过多地在意,仍然坚持创作。因为他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徐悲鸿担任北大美术学院院长时,倡导“写实主义”,主张将西方造型技法融入中国画,反对保守僵化的传统文人画模式。
齐白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徐悲鸿的注意,更被其“妙造自然”的笔意所震撼。
于是,他想聘请齐白石担任学院教授。虽然徐悲鸿的诚意满满,但聘请之路异常艰难。
徐悲鸿深知改革变法之路需要齐白石的推动,于是“三顾茅庐”,才打动齐白石接受聘书。
事实证明,齐白石高超的技艺,以及独到的见解,让中国的画坛有了质的飞跃。
不得不说,无论你走至何处,是何境遇,能一直支撑你的,就是你肚里的墨。
那些你千锤百炼的技能,那些你沉淀已久的学识,才是你行走于世间的底牌。
生活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没有能力傍身,如同无根的浮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唯身怀一技之长,才能有一席之地。
03
胸中有志,前路不茫
作家冯两努曾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生活中,我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常常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羁绊。
唯胸中有志,才能让卑微的种子在裂缝里开出花。
唯目标坚定,才能使梦想插上翅膀,翱翔万里。
冯如从小便对制作风筝、车、船感兴趣,对飞天故事充满向往。于是,他立志要驾驶自己制作的飞机,翱翔于天际。
甲午战争失败后,年仅12岁的冯如告别父母,随其舅舅远渡重洋,去美国旧金山谋生。
目睹了美国的先进工业,更加深了他学习技术救国家的想法。
成年后,他先后进入机器制造厂、电厂、船厂当工人,专门学习机器制造。
5年的时间过去,冯如学会了36种机器的制作,还制作了抽水机和打桩机。
身在异国他乡,他想用一技之长报效国家的心未曾改变。
得到华侨的赞助,他在奥克兰的厂房内成立了广东制造机器厂,开始着手制造飞机。
但当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刚刚问世,为了垄断地位,他们将所有东西都封锁起来。冯如只能依靠自己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知识,绘制图纸。
他和伙伴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终于在1909年9月,冯如造出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冯如1号”。
他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投身中国的航空事业,为实现航空领域的强国梦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目标定才能心定,心定才能精进。
找准目标,坚定信念,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困境,都不能气馁。
敢把远方设为导航的人,世界都会自动生成绿色通道。
一直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是一场需要在风雨中扎根、在迷雾中辨向、在岔路前抉择的征程。
手中有粮,才能在风雨中稳如磐石。
肚中有墨,才能在纷扰中坚守本心。
脚下有路,才能在岔路前从容抉择。
当温饱、智慧与方向融为一体时,生命的底气便化作永不褪色的勋章,镌刻着自给自足的人生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