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诗: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这是《红楼梦》中贾迎春的判词,不仅道出了她悲惨的命运,也写出了古代女子遭遇家暴的无奈,我们先了解一下家暴这个词。
按照现代词意,家暴就是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在夫妻之间,笼统地说就是一种虐待和打骂,是身体上的伤害,也是精神上的摧残,不利于人类文明的繁衍生息,危害性相当大。
在古代,家暴也早已出现,庄子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这里的暴就是欺凌的意思,暴在很早以前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汇聚,古代猿人为了生存,和猛兽强夺食物和领地,凸现出来的暴本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猛烈的求生欲,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暴也慢慢发生了衍变和变异。
家暴起源于父系士族,在母系氏族公社,女性地位优越,而男性则暴于野而温柔于家,不存在家庭暴力,到了男性地位攀升之后,竞争性越来越大,人的私欲就开始膨胀,男性的占有率和家庭尊严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男女的社会地位有了阶级性和一定的不平等性。
封建社会替代奴隶社会后,首领和帝王拥有了更多的女性,来宣告自己的权势,后来演变成了三宫六院,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当然也是实实在在的娱乐场所,民间百姓也开始攀比和效仿,就出现了古代的三妻四妾,成为一种主流思想被官府默认,并孵化出等级和尊卑有序的制度。
这一切当然和古代战争有很大的关系,战争夺去了男性的生命,在一定时期出现了男女失衡的现状,当时女性多于男性,也是三妻四妾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经济不平衡和贫富差距也是主要原因。
欧阳修说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这显然是受到了民间谚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影响。古代女子婚嫁,都有一定的礼仪和道德规范,这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的一种社会暴力,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本就是家庭暴力,女性在没有过多选择的前提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忍受和惨遭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
帝王死后,嫔妃要殉职,这是丧葬文化,其实就是暴力,普通人家的男子离世,女子就要守寡立牌坊,何尝不是一种暴力。这只是大形式大模块,更多的是家庭中,女性根本没有任何地位,男权时代,有些家庭中的女性得不到尊重,说白了就是男人发泄的工具,不开心的时候就是出气筒。
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一代文人的思维,何况百姓的境界不言而喻,曹雪芹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薄命司判词所定,只能忍受,要么陈默,不然爆发,不然就会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最后人财两空,一把辛酸泪。
封建社会上到皇帝的女人,下到百姓的妾侍,都有被打入冷宫和关柴房的可能,甚至每个家庭都有家法约束女性的行为,更别说社会主流的三从四德。
贾迎春嫁给中山狼之后,受尽了折磨,被家暴致死,其实这一切根源就是父母之命,贾赦将女儿送入了火坑,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弊端,即便是受到了家暴,也无处话凄凉,加上不好意思和性格关系,贾迎春迎来的不是春天,而是黄梁。
古代女子一旦受到家暴,只能忍受,甚至会因为家暴而失去生命,皇帝可以随便刺死一个嫔妃,家族也可以随意处死一个女人,《红楼梦》中有很多的家暴,几乎都是忍受,无法抗拒,也不能反驳,比如袭人和贾宝玉那点事,贾迎春的事、李纨的守寡、平儿和香菱......
这些人在一定程度被封建礼教束缚,不敢反抗,可曹雪芹的红楼思想具有先进性,本书中的多姑娘、王熙凤、赵姨娘、尤三姐、鸳鸯等,在男性面前很强势,具有斗争性,为争取自由和地位不断抗争,这也是红楼梦的思想性,更是成为世界名著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