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烦躁易怒,一碗甜汤,助他降火、安定情绪!

灵松谈育儿 2024-12-14 16:08:41

在很多家长眼中,多动症孩子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表现,往往被归咎于孩子调皮捣蛋或心理问题。

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多动症的根源可能是孩子体内的火气过旺,导致五脏失衡。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其中一个脏器出现阴阳失调时,会逐渐波及其他脏器,形成连锁反应。

多动症孩子的躁动不安是体内阴虚火旺、五脏失衡的外在体现。具体而言,肝阴不足会使孩子情绪波动、脾气暴躁,因肝主疏泄,阴液亏虚致疏泄失常就易情绪失控;肾阴不足让孩子躁动、焦虑多动,因其关乎人体阴液根本,亏虚时无法滋养全身;脾阴不足除让孩子躁动还会食欲旺盛,这是由于脾主运化,阴不足则运化失调,且阴虚火旺会影响睡眠致失眠多梦,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又会加重孩子焦虑烦躁情绪。

案例

在门诊中,曾接诊一位 12 岁的多动症男孩。他自小学二年级起便出现诸多问题,上课易分心,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无法专注听讲,坐立不安,小动作频繁,写作业时也难以静心。他还很冲动,不听从老师指令,常擅自行动,打断老师讲话或离开座位。经诊断,他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刻诊时发现,面色微微发红,两颊尤甚,脉象弦细而快速,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干,这些都表明他心肝火旺、阴液不足。

候诊时,他难以安静,注意力极易分散,情绪反应直接。综合判断,其症状符合中医辨证的心肝火旺、脾肾不足、神不守舍。

针对的情况,采用清心泻火、平肝潜阳,兼顾健脾补肾、安神定志的治疗原则,开具清心平肝安神方。

方中龙胆草清心泻火,钩藤平肝熄风,莲子心辅助清心除烦,珍珠母潜阳安神、平抑肝阳,茯苓健脾宁心,熟地黄补肾填精,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白芍养血柔肝、缓解肝阳上亢,炙甘草调和诸药。

根据的具体症状,如夜间盗汗明显加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收敛止汗;烦躁易怒突出则适量增加栀子用量增强清心除烦之效;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加入山楂、神曲健脾消食。

同时,嘱咐家长在孩子服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孩子的情况显著改善,注意力提高,小动作减少,冲动行为得以控制,面色和脉象也趋于正常。继续服用原方,三个月后,孩子所有症状消失。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调理五脏功能对改善多动症的重要性。心主宰精神思维与情绪,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和气机,心肝火旺则神志不宁、情绪失控。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脾肾不足则神疲乏力、行为失序。因此,通过中药调理心肝、脾肾,恢复其正常功能,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

除中药调理外,日常食疗也可辅助缓解多动症症状。例如,可准备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 9 克,麦冬、沙参、生地各 6 克,冰糖一块。将药材放入锅中,加 4 杯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 30 分钟,得药汁约 2 杯,过滤后加少许冰糖,凉后饮用。此汤味甜,孩子易接受,可连续服用一至两周,若成人脾阴不足出现口干舌燥、舌红、眼干、手心热等症状,也可饮用。总之,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为多动症的治疗提供了多维度的有效途径,帮助孩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回归正常生活与学习。

0 阅读:14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