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取代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吗?看看汉语的优势有多大!

发奋的小羊 2025-02-13 13:04:48

按照网上查到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17亿以上的人说汉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而英语的使用人口也是十亿级别的,并且使用英语的国家数量和范围目前是超过汉语的。汉语使用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华人群体,而英语几乎流行于全球各大洲,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北美以及大洋洲。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因此英语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当今世界的通用性语言。

那么汉语将来有机会取代英语的“生态位”,成为新的全球通用语言吗?

个人认为完全没问题!因为汉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极度的简洁高效!而英语越来越暴露出它冗杂、难学难认的缺陷!

英语新词越来越多

对比一下汉语和英语的用词及造句逻辑,你就会发现汉语是真的简洁好用,英语是真的复杂“臃肿”。

有人可能会说英语更简单,原因是英语入门只需要学26个字母,而汉语则要学上百个基础汉字。诚然,汉语学习在入门阶段确实要比英语难一些,但说实话并没有难多少。而从入门到精通,汉语就简单的多了!

学汉语其实不难

汉语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即使是一个单独的字也能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语词组你只需要认识其中一个字,就能大致知道词组的意思。而英语则完全行不通了,除非认识所有单词,要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词组到底是什么含义。

举一些很常见的例子,比方说牛奶、奶酪、酸奶,汉语里面你只用学会“奶”这个字,其他的随意组合就能推断出含义。而在英语里边,这仨分别是milk、cheese、yoghurt。

牛肉、猪肉、鸡肉、羊肉同理,你知道“肉”这个字是啥就行了,其他的只需任意组合,牛肉就是牛的肉,猪肉就是猪的肉。不过在英语里边就没这么简单了!

首先肉有一个统称叫“meat”,但牛是cattle,牛肉是beef;猪是pig,猪肉是pork;羊是sheep,羊肉是mutton。更不用说什么公牛母牛,公鸡母鸡小鸡了。

这还只是最简单的食物词汇而已,生活中要用到的语言词汇太多了。

再打个比方,去医院看病,学汉语的话,即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也能明白:五官科就是治疗五官;牙科就是治疗牙齿;儿科就是治疗儿童疾病的;药剂科就是负责配药的。

国外医院

而英语里边,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是五官科。

dentistry是牙科,儿科是pediatric department,药剂科是pharmacy department。

看看这一长串的单词,都是重新造的词汇,别说小孩了,很多成年人也未必记得住。

都像英语这样不断重新造词,那人这一辈子是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了。

可见英语光是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就已经极其冗杂了,而专业领域更是有如“天书”一般的存在。

美国不是一直在推动制造业回流吗?效果咋样?效果可以说相当不好,原因就在于文盲太多,招进来的工人看不懂操作手册上的专业用语,导致生产产线一团糟!

英语国家的普通人看稍微专业化、学术化的文献,跟看天书没多大区别。因为大多都是完全陌生的词组,连表面意思都读不懂。

不说太复杂了,就以打官司举例。一些最基本的官司和案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用请律师,因为文书内容自己就能看懂。但在美国等英语国家,除非你是法律专业出来的,否则必须要请律师,因为普通人连打官司的各种文件都读不懂。

在英语世界,才是真正的“隔行如隔山”!建筑领域有专门的词汇,法律领域有专门的词汇,财务领域有专门的词汇,彼此互不相通,行外人连基本的定义和概念都看不懂。汉语则完全没这个问题,就拿财务领域举例,你只要有个初高中文凭,肯定知道“资产”、“负债”、“收入”、“利润”这些财会专业用语的含义吧。

而汉语除了造词简洁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传承没有断,几百年乃至一两千年以前的汉语,今天一样能看懂。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古籍,一千多年前的唐诗,一千年前的的宋词,几百年前的元曲明清小说,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多数能读懂,还能分析鉴赏一下。而英语别说一千年以前的文献了,就是一百多年前的近代小说,大多数人都看不明白。

其实本质原因是,汉语在遣词造句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学会两千个汉字,基本上能通读任何文献、资料。而英语从古至今,创造新词的脚步就一直没停过,掌握英语、精通英语的难度越来越大!

汉语有机会成为主流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学习能力一般的普通人,面对词汇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学的英语,简洁好用的汉语在未来有机会成为全新的通用语言。

0 阅读:0

发奋的小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