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罢工”前会发出哪些信号?心衰早期症状全解析,建议了解

伍科普 2025-03-21 17:52:33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

你有没有想过,心脏可能正在悄悄“罢工”,而你却毫无察觉?

心脏,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每天跳动约10万次,默默地输送血液,维持生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它不堪重负时,并不会直接罢工,而是会提前发出一些微妙的求救信号。

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信号,或许就能避免一场可能致命的心血管危机。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就是心脏逐渐“熬不住了”的表现。它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统计,中国的心衰患者已超过1300万,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更可怕的是,心衰的5年死亡率接近50%,比某些癌症还要“狠”。

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可能大幅改善。

在心脏“罢工”之前,到底会有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又为何常常被忽视?

1. 走路、爬楼梯越来越“费劲”

很多人发现,自己以前能轻松爬五层楼,现在爬到三层就气喘吁吁,甚至胸闷,但总以为是“年纪大了”或者“缺乏锻炼”。

如果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明显加重,就要警惕心衰的可能。

心脏的主要任务是向全身输送血液和氧气,一旦心脏功能下降,肌肉和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身体自然会感到疲劳和无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累,尤其是没有明显原因的体力下降,最好尽快检查心脏功能。

2. 夜间咳嗽、憋气,甚至要坐着才能睡

晚上睡觉时,总是感到气短、憋闷,甚至咳嗽不止,换个姿势也没用,只有坐起来才能稍微缓解。

这种现象被称为“端坐呼吸”,是心衰的典型表现之一。

原因在于: 当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时,血液容易在肺部淤积,导致肺部充血,引发肺水肿。

这种情况下,平躺时肺部的血液回流增加,会加重呼吸困难,所以患者往往不得不半坐着睡觉。

3. 双脚、脚踝水肿,鞋子变紧了

如果你发现最近脚踝、腿部总是肿胀,甚至鞋子都变紧了,但没有明显外伤或肾病,那就要留意心脏的状况了。

心衰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滞留在下肢组织,形成水肿。

如何判断是心脏问题引起的水肿?

· 按压水肿部位,如果出现凹陷且恢复较慢,可能是心源性水肿。

· 水肿一般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能影响大腿甚至腹部。

· 早晨水肿较轻,晚上加重,这与全天血液循环受重力影响有关。

4. 心跳紊乱,偶尔“漏跳”或“乱跳”

心脏跳动应该是规律的,但如果你经常感觉心跳突然加快、变慢,甚至出现“漏跳”或“砰砰乱跳”的情况,那很可能是心衰导致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包括:

· 心悸(心跳突然加快或不规律)

· 头晕、乏力(心脏供血不足)

· 偶尔胸闷、胸痛(严重时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衰患者中,约30%—50%合并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如果经常出现心悸或不适,建议尽早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检查。

5. 食欲下降、恶心,甚至腹胀

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影响消化系统。

当心脏泵血能力不足时,肝脏、胃肠道的血流减少,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

有些人误以为是胃病,反复吃药也不见效,实际上是心脏问题导致的胃肠道供血不足。

如果你没有胃病史,但近期频繁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伴随上述其他心衰信号,最好进行心脏检查。

如何预防心衰?

心衰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结果。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降低患病风险。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心衰的三大“帮凶”,定期监测并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 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 —— 高盐饮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远离加工食品和高钠调味品。

✅ 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 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 戒烟限酒,保护血管健康 —— 吸烟会加重动脉硬化,增加心衰风险,而过量饮酒也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建议尽早戒烟,酒精摄入量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 关注体重,避免肥胖 ——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4之间,避免过度肥胖或消瘦。

✅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心脏问题 ——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脏不会“无缘无故”罢工,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迹可循。 关键在于,你能否及时察觉这些危险信号,并采取行动。

如果你或身边的亲人已经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尽早就医检查,或许能挽回一颗濒临衰竭的心脏。健康的心脏,是生命最好的保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3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