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一言定生死,也可以让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皇帝往往会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其他人产生差异。比如,他们称呼自己称呼“朕”,穿的衣服被称为“龙袍”。
为了显示这种独特性,龙袍的颜色往往为黄色,而且其他人不能穿这种颜色的布料做出来的衣服。
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是,宋朝的皇帝从不穿黄龙袍,甚至在他们自称或者别人称他们时,使用的也是“官家”这个词,这是为什么呢?
一、“皇帝”的来源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王称自己为“王”或“君”,但没有人称自己为皇帝。在战国后期,秦国和齐国一度称“帝”,但这个称号在当时并不流行。
后来,嬴政统一六国后,他认为原有的称呼不足以显示自己自己的功绩和尊贵,命令左右大臣讨论新的称号。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建议秦始皇采用“秦帝”的称号。
不过秦始皇对此很不满意。最终他从“三皇五帝”中得到灵感,取“皇帝”二字来称呼。同时,为了区别于他人,他开始使用“朕”这个字来代称“我”。
二、“龙袍”的来源
龙袍是随着龙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皇帝的专属服饰。在先秦时期,龙的形象相对简单。在秦汉时期,龙的图案开始出现在皇帝的服装上,但它们并没有被用作专属的符号。
直到明朝,“龙袍”被正式确立为皇帝的标志性服装,不允许其他人穿,对龙袍的形状、颜色和装饰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皇帝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金龙,表示“九五至尊”的意思,只有皇帝才能穿,王爷及其他人如果穿的话,在皇上眼里无异于谋逆。
秦朝时期,受五行学说的影响,认为六国属火,而秦国属水,秦能统一六国,正是因为“水能灭火”,因此,秦始皇的服饰再到旗帜等,都是黑色的。
直到隋唐时期,黄色才逐渐成为皇室的专属色,尤其是唐朝明确规定黄色长袍为皇室的专属色。
三、宋朝为何不称“朕”不穿龙袍呢?
1、历史原因
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将士们以“黄袍加身”将赵匡胤推上皇位,建立北宋王朝。
这一举动虽然实现了他的愿望,但也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他深知自己的江山得来不正,一直害怕上天的惩罚。
因此,他认为“穿黄袍”是一种大忌,下令整个朝廷不要以黄色为尊,他自己更是很少穿龙袍。
“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但当时它并不是皇帝的专门称谓。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被用来指代皇帝。
这个称呼其实和“皇帝”来源类似。与以往自封的“朕”、“寡人”不同。朕,说的是一个人,官家,则是公家的意思。
“官家”凸显了宋朝的天下为公。因此,赵匡胤让人称自己为“官家”,并不是因为他害怕使用,而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同,申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2、拉近距离
宋太祖崇尚俭朴,不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他希望皇室成员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够拉进和士大夫之间的关系。
毕竟,龙袍看起来过于威严,有距离感。他重视文官,愿意亲近他们。这样一来,龙袍的样式就不再重要了,宋朝皇帝简朴优雅的着装风格也得以贯彻。
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宋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逐渐消失。尽管皇上仍然穿着红色服装,但已经失去了北宋早期的谦逊风骨。
看了上面的解释,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