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为肾之液,一滴唾液一分气!这一方,暖肾阳,祛唾液多

安风的备忘录 2025-02-11 03:47:52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奇怪却又真实存在的健康现象。

就像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全天 24 小时都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还总喊着小肚子疼。最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唾液多得超乎想象,没过一会儿嘴里就装不下,得吐出一大口来。

父母焦急万分,赶忙带她去医院检查,可结果却让人疑惑,各项身体机能检查显示正常,并没有什么大毛病。

无奈之下,他们转向中医寻求帮助。医家通过刻诊,发现小女孩脉象细弱,舌质淡,舌苔滑腻,面色发白。进一步询问得知,她最近大便稀溏且不规律。在中医理论里,这些现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根源很可能在于肾阳不足。

在中医看来,“唾为肾之液”,肾藏精,在肾气的作用下,精可化为唾液。同时,肾主封藏,正常情况下,肾封藏功能良好,用于化生唾液的肾精肾气就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唾液分泌也会正常。

然而,一旦肾阳不足,封藏失职,就如同堤坝决口,肾精会大量地被肾气化作唾液,源源不断地涌入口腔,从而导致唾液分泌过多。

针对小女孩的情况,中医给出了一个药方: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藿香、佩兰、益智仁、制附片、肉桂。

这个药方大有讲究,熟地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补肾的重要药材;淮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山茱萸补益肝肾,它们共同协助熟地,从根本上滋养肾脏。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湿,以防湿气积聚影响身体正常运转。

牡丹皮清热凉血,制约其他药材的温热之性,使整个药方补而不燥;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能醒脾开胃,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食欲不振等问题。

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唾液过多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制附片和肉桂则是温补肾阳的关键,它们能迅速补充体内的阳气,让肾阳重新振作起来,恢复封藏功能。

通过这个药方的调理,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小女孩的症状有望逐渐改善。对于有类似情况的人来说,除了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日常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

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补肾阳的食物,比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腹部,肾阳本就不足,再受寒凉侵袭,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适当的运动也必不可少,像散步、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阳气。

肾阳不足导致唾液过多这一现象,虽然不常见,但却提醒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健康的信号。

中医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当我们遇到类似难以解释的健康问题时,不妨从中医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也许就能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关键。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