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球不行,赢球好像也不太行。”樊振东的痛又一次在王曼昱身上上演了!
23日晚,王曼昱4比0战胜孙颖莎,首夺亚洲杯冠军,但在接受采访时,却饱受粉丝“孙颖莎你最棒”的干扰,王曼昱沉默后6字回击:多多保护嗓子!

但王曼昱真性情的一句话,却引爆大V名记骂战,是“情商翻车”还是“勇敢发声”?

当竞技体育被饭圈渗透,胜利者与争议者的标签,往往只有一句之隔。

王曼昱斩获冠军后,却不是第一次饱受观众们的“偏爱”,比如在巴黎奥运会上成为最失落冠军的陈梦;比如重庆冠军赛上战胜王楚钦的樊振东。
王曼昱也同样,夺冠后遭嘘,观众们直言不想看见她升国旗、疯狂为孙颖莎喝彩,而这一幕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饭圈文化的偏激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但短暂沉默后的王曼昱没有继续沉默:希望他们多多保护嗓子。
此言既出,现场观众的辱骂纷至沓来,大V马继华更是怒怼王曼昱,称其不该怼衣食父母,而知名媒体人杜立言则认为王曼昱情商极高。

马继华认为:既然体育走向市场,那台下的观众就是消费者,就是衣食父母,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观众起冲突,同时还拿“梅西被嘘”试图佐证“表演者与观众共生”逻辑。
换言之,竞技场上的刀光剑影,从来不止在球拍之间。
而杜立言认为:运动员有权抗议非理性干扰,打破“沉默螺旋”,比如张伟丽曾呼吁观众尊重对手,以此来佐证王曼昱的高情商发言,既未指名道姓,又维护了运动员尊严。

但事实是,支持马继华理论的粉丝要远远盖过了杜立言的发言,也就是说,在观众心中,王曼昱绝不能赢孙颖莎,赢就是胜之不武、赢就是研究对手、赢就是背刺……

呐喊如刀,声声割裂了竞技精神。

陈梦冠军是最失落的赢,樊振东发言是最苦涩的赢,输了不行、赢了也不太行,那他们还能怎样?

王曼昱的回击给出了答案,她的6字回击,被誉为“用实力对抗偏见”。
纵观整场比赛,王曼昱明显技高一筹,准确预判、游刃有余地与孙颖莎展开对决,她斩获4比0 的战绩是以多少个日夜的汗水换来的,而孙颖莎为何输呢,输在技术,她的心态与节奏挺好,但在技术上比之王曼昱稍逊一筹。

而这次失败对孙颖莎来说也是好事,知耻而后勇方能获得更大成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和教练队友一起秣兵厉马,将心思、技术都提上来才是正道。
当然,观众们不尊重王曼昱的偏见也是不理性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曾经的王曼昱不也是数次败给孙颖莎吗,如今不过是胜负易位罢了,哪有那么多的常胜将军?

换言之,不论王曼昱如何回应,支持者都会认为她是“霸气回击赛场霸凌”,而反对者都会认为她是“情商欠费怼衣食父母”。

在厚此薄彼的饭圈乱象中,运动员又该如何输、如何赢呢?

竞技体育走向市场,恰似乒乓球遭遇旋转球,其轨迹难以预料。

观众们既然是消费者,对待台上的艺人注定会有两极分化的态度,而这也是国乒近年力推“造星计划”,孙颖莎、王楚钦等选手的粉丝经济为赛事带来巨大流量,却也催生了“唯人气论”的畸形生态的根本原因。
至于破解之道,堵不如疏。

在位置上,赛场可以对观众们分区管理,参考NBA“主客场分区售票制”,设置“理性观赛区”与“自由呐喊区”;在技术上,采用AI声控系统限制极端噪音,平衡现场氛围;
在引导方面,比如孙颖莎、王曼昱等顶流选手可联合发布《文明观赛倡议》,从源头消解对立,让体育竞技精神回归正轨。

要知道,对抗偏激的从来不是更大的声量,而是更包容的胸怀;扭转失衡的从来不是更严的管控,而是更开放的对话。

体育精神的真谛,或许就藏在那一句争议背后:既要敢在赛场上‘亮剑’,也要学会在争议中‘收鞘’。

如果你是王曼昱,面对一边倒的加油声,你会选择沉默还是反击?
【信息来源:王曼昱:无论顺境逆境永不放弃 继续努力突破自我—央视网 | 2025-02-24 09:03:36;
4比0横扫孙颖莎,她首夺亚洲杯女单冠军,王曼昱还是那个单纯喜欢打球的女孩—上观新闻2025-02-23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