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花鸟,60余年不倦探索,至今无人超越!

雪樱漫幽情 2024-12-23 00:17:32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在其60余年不倦的艺术探索,形成了健康灵动、题材多样的一派新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其笔下的牡丹的画法独树一格,娇艳而不媚俗,给人以喜气祥和之感。被誉为”牡丹之王“并不为过。

王雪涛:(1903-1982年),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王雪涛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到小学执教。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

雪涛对多彩的自然界生就无比心爱,他认为: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非人独有也”。

一、画牡丹这三点必须要注意:

1、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即为“甜俗”。

2、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此谓“脂粉气”。

3、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俗称“工艺气”。

画牡丹最重要是要表达牡丹花的高贵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气质,但往往都易犯以上“三病”,要注意!

二、画牡丹的构图:

花鸟画最基本构图形式有三种:上插,下垂,横倚。

无论那种构图都要追求一种大的动势,就是“造险”。既生险绝,还要复归平正,也就是均衡。动荡归于稳定。还要注意“浓淡相宜”,“动静相生”“疏密得当”,“知黑守白”,“藏露结合”,“以叶衬枝”,“巧妙衬托”“师法造化”。

构图上要充分的认识“金边银角”的重要性。四个角和四个边的中间不能作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画面左边搭边,那么右边对应部位就应该空边,上下边处理方法相同。无论画面大小,应该区分主宾,主宾分明,有争有让,才能够和谐相处。

三、如何画枝干:

枝茎,画枝或色或墨要健劲有力,忌柔弱,宜中锋用笔以显圆厚。要穿插得体,有疏有密。

画木本老干,应该体现苍老硬朗的神采,中侧锋并用。笔中含水量要小,显现干的特点。可以出现飞白,借以与花叶滋润的对比丰富。

老干也画得结构松动,用笔变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后,穿插,疏密。

干的画法:

1,用赭墨直接画出。用笔要顿挫,中锋,侧锋并用。

2,用浓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绿画出干,用焦墨用滚笔+侧锋+中锋干湿生动破墨。后点苔。

四、牡丹叶子的画法:

牡丹叶要有疏密和虚实变化,不能够像真叶那样均匀对待。用笔果断,寓中锋于侧锋之中,既见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纸即见浓淡变化,但是变化服从整体,以免显得破碎,也有层次感,可以以淡托浓,也可以以浓托淡。

勾叶脉是最关键的,叶子的反侧正背,都是靠勾出来的。笔要干,墨色要比叶子颜色浓重。浓墨用焦墨勾,灰叶以浓墨勾,淡叶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叶子,然后勾淡叶,笔的颜色不断变浅,最好可以扫的方法,表达脉的干湿浓淡。(叫一笔墨)。嫩叶草绿笔锋醮曙红或胭脂色,落笔成了泛红的漂亮色彩,使新叶充满活力。勾脉可用胭脂色。

五、牡丹花的画法:

画牡丹花不能有干涩的感觉,要充分发挥宣纸渗化效果。花朵浓淡主要靠水分调解,不能过多依赖白色,一旦白色浓厚,行笔必然涩涕,腻而不畅,造成板结干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后,行笔要快,趁湿完成,才能够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润融洽。

如果想追求丰富多变的花瓣形象,就必须在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单一的点法,必然显得花瓣雷同。画红牡丹花,一旦配以绿叶,对比太强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气。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就应该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这样才能够“艳而不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