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题沈士充山水册》,纸本,行书,尺寸为24.3×18cm×8,江苏省美术馆藏。
沈士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历史资料上记载他的文字并不多,甚至连他的生卒年也无从考究。沈士充是“松江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以擅长绘制山水而称著于世,他在绘画创作时运笔轻细,用墨厚润,故而所作山石少突兀之感,画风古朴隽秀、清逸雅致,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和追捧。
古道甄选
【原文】
【其一】落花迳里曲湾湾,开个柴门便见山。昼静管弦请客听,数声啼鸟隔花间。
【其二】窗中榆柳映绳床,野色萧疏纳晚凉。却笑城边僧寺里,叩门游客送迎忙。
【其三】读易者何人,穷年老空谷。窗前树已红,梦里山犹绿。
【其四】溪山鹘突树懞董,大年直接襄阳统。世上悠悠谁赏音,琴上无弦笛无孔。
【其五】不将名姓落人间,买断青青芦荻湾。几回寻我无踪迹,一棹真如山外山。
【其六】买得青溪水更清,门前绿树接西城。树阴一棹真如画,载鹤看山到处行。
【其七】丛竹萧森拖古墙,风潭数亩树千章。偶然乘牧山中去,得个诗僧在草堂。
【其八】紧绊芒鞋未肯休,月明踏破碧山秋。自从传得搜龙诀,到处能教石点头。
::迳(jìng)落花的小路;
::柴门(chái mén)用柴木做的门;
::管弦(guǎn xián)管乐器与弦乐器,常合奏乐,亦泛指音乐;
::啼鸟(tí niǎo)鸣叫的鸟;
::绳床(shéng chuáng)类似于现在的交椅或太师椅,是两足交叉,下面安有活动的木板,可以倚靠的家具;
::萧疏(xiāo shū)稀疏;稀少;
::叩门(kòu mén)敲门;
::穷年(qióng nián)终年;整年;
::鹘突(hú tū)亦作“鶻鵃”。惊飞。形容奔突、盘旋的样子;
::懞董(méng dǒng)不明白,糊涂;
::大年(dà nián)长寿;
::襄阳统(xiāng yáng tǒng)指襄阳地区的传统、风俗、文化等;
::名姓(míng xìng)姓名,名字;
::青青(qīng qīng)颜色青翠的样子;
::一棹(yī zhào)一叶扁舟,也泛指小船;
::山外山(shān wài shān)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
::青溪(qīng xī)清澈的溪水;
::西城(xī chéng)西边的城池;
::萧森(xiāo sēn)形容竹子细长而密集的样子;
::数亩(shù mǔ)几亩地;形容地方不大;
::绊(bàn)行走时被东西挡住或缠住;
::芒鞋(máng xié)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
释文 · 欢迎纠正
落花迳里曲湾湾,开个柴门便见山。昼静管弦请客听,数声啼鸟隔花间。
落花小路弯弯曲曲,柴门一开就可见到山峦。白天安静,管弦之声可请客人欣赏,几声鸟鸣从花丛间传来。
窗中榆柳映绳床,野色萧疏纳晚凉。却笑城边僧寺里,叩门游客送迎忙。
窗外的榆柳掩映着我的床铺,空旷的原野上景色静谧。我却在城边的僧寺中看到了另一种景象:门前的游客们来往频繁,敲门的送客者与迎接的僧人忙得不亦乐乎。
读易者何人,穷年老空谷。窗前树已红,梦里山犹绿。
读《易经》的人是谁呢?他整年都住在空旷的山谷里。窗前的树木已经红了,梦里的山峦还是绿油油的。
溪山鹘突树懞董,大年直接襄阳统。世上悠悠谁赏音,琴上无弦笛无孔。
溪水山峦惊飞着鹘鸟,大年直接与襄阳相通。世上的人们悠悠然谁懂得我的音乐,我的琴上没有弦笛上没有孔。
不将名姓落人间,买断青青芦荻湾。几回寻我无踪迹,一棹真如山外山。
他不愿将姓名告诉人间,却买下了青青的芦荻湾。我几次寻找都没有他的踪迹,但他的船真像在山外的大山之间。
买得青溪水更清,门前绿树接西城。树阴一棹真如画,载鹤看山到处行。
买下青溪的水更加清澈,门前的绿树接连到西城。树荫下的一叶小舟真像一幅画,载着仙鹤看山到处行。
丛竹萧森拖古墙,风潭数亩树千章。偶然乘牧山中去,得个诗僧在草堂。
丛丛竹子青翠而细长,拖在古老的墙上,几亩大的水潭边有上千棵大树。偶然骑着马去山林中游玩,发现一个诗僧在草堂里。
紧绊芒鞋未肯休,月明踏破碧山秋。自从传得搜龙诀,到处能教石点头。
紧紧地绑着草鞋不肯休息,明亮的月光下踏破碧山秋色。自从学会了寻找龙脉的诀窍,在任何地方都能教石头点头。
古道甄选
《题沈士充山水册》
陈继儒 / 行书
▼
【1】落花迳里曲湾湾,开个柴门便见山。昼静管弦请客听,数声啼鸟隔花间。(继儒)
【2】窗中榆柳映绳床,野色萧疏纳晚凉。却笑城边僧寺里,叩门游客送迎忙。(陈继儒)
【3】读易者何人,穷年老空谷。窗前树已红,梦里山犹绿。(陈继儒)
【4】溪山鹘突树懞董,大年直接襄阳统。世上悠悠谁赏音,琴上无弦笛无孔。(陈继儒)
【5】不将名姓落人间,买断青青芦荻湾。几回寻我无踪迹,一棹真如山外山。(陈继儒)
【6】买得青溪水更清,门前绿树接西城。树阴一棹真如画,载鹤看山到处行。(陈继儒)
【7】丛竹萧森拖古墙,风潭数亩树千章。偶然乘牧山中去,得个诗僧在草堂。(陈继儒)
【8】紧绊芒鞋未肯休,月明踏破碧山秋。自从传得搜龙诀,到处能教石点头。(陈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