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最伟大的作品,是只拍了1/3的《死亡的游戏》

雅旋聊影剧综 2024-06-24 17:00:35

总有人会问李小龙哪部作品最好?李小龙自己最满足哪部作品?

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因为,没有。

目前李小龙成型的作品,只有四部,即由罗维执导的《唐山大兄》与《精武门》,然后是自己执导的《猛龙过江》,最后是好莱坞制作《龙争虎斗》。

可惜的是,这四部作品,都存在客观缺点,李小龙对他们都不算太满意。

《唐山大兄》是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的处女作。

当时,香港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是邵氏。在李小龙回港前不久,邵氏内部闹矛盾。总经理邹文怀携带何冠昌、罗维等人离家出走,成立了嘉禾,要与前东家分庭抗礼。

邵氏与嘉禾,成为仇家,针对李小龙,就斗得不可开交。

李小龙当初更想与邵氏进行合作,毕竟邵氏财大气粗,可运作的资源太多了,方便创作。李小龙向邵氏提出的条件是一部影片的片酬是一万美金。可是,邵氏给李小龙开出的片酬是1/5,只给2000。而嘉禾那边,则提出两部片酬的打包价,给一万五,而且给李小龙一定的掌控权。

2000与7500,两个账之间的差别太明显了吧,是个人都谁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于是,李小龙接受了嘉禾的邀请,开拍《唐山大兄》。

那时候,嘉禾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因为嘉禾成立以后,还没有拍出卖钱的作品,已经到了连工资眼看就要发不出来的边缘。

而且,邵氏那边还虎视眈眈,非常想灭掉嘉禾。邵逸夫对于叛徒邹文怀还是很有心梗的,就想看他倒闭,就想看他成为笑话。

为了躲避邵氏的耳目。邹文怀直接将《唐山大兄》剧组送到了泰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进行拍摄。

结果嘉禾选派的导演吴家骧压根搞不定很有自我主见的李小龙,而且剧组在泰国也没有援助,到了崩溃的边缘。吴家骧只好自己撂挑子闪人,剧组陷入停工状态。邹文怀赶紧派了大导罗维去救场。

结果,“捡漏王”罗维捡了一个剧组,而且捡到了李小龙。 身为“百万大导”,《唐山大兄》在罗维的协调下,总算拍完了。

然后,就爆了。

李小龙,一夜成名。

按照合约,李小龙马上投入为嘉禾拍摄了第二部作品《精武门》,导演依旧是罗维。

结果,再一次爆火。

但是,李小龙对于这两部片的剧本,以及拍摄理念都不满意,这两部片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作品。这两部片的成功,李小龙当然是第一功,这第二功还得属于罗维,两部片他都做了编剧,在故事方面的功劳要属于他,(当然倪匡是《精武门》的第一编剧)。

《唐山大兄》主打的是阶级矛盾,讲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冲突,同时伴有华人在异地的血泪,隐藏了民族矛盾。《精武门》主打民族主义,讲中日矛盾的问题,其实折射的是香港人与殖民者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当作商业卖点,然后打打杀杀。这可不是李小龙想要的故事模式,也不是他想要的动作片模式,恰恰是他很反感的电影套路,你说他会喜欢这两部作品吗?

前面说过了,李小龙可是出生在名门之后,爷爷李震彪、父亲李海泉都是名人,不是贫困子弟出生,姥爷何甘棠更是香港何启东家族的创始成员,何鸿燊是他的表哥。这种出身的李小龙,对于阶级矛盾的感受是不深的。倒是,他在美国长大,由于种族歧视的原因,他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很深刻。

但李小龙更想讲的是哲学,因为他就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他想要讲述的是武术的哲学,是他所理解的功夫哲学。电影,只是他借助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媒介罢了。

对于那种撒狗血为主的商业打打杀杀,他根本就瞧不上。像张彻的那种贩卖男色,靠血腥盘肠为卖点的打斗戏,李小龙压根就看不上。同时,对楚原那种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古龙武侠,他也瞧不上。

他想要的是一种合理的打斗,是真实可信的角力,是力量与技巧的融合,是符合人体力学的运动,是刚与柔的转化,是阴阳合和的天地造化。他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打打杀杀那些糟粕。

当然,想要表达自己,需要实力,需要有话语权。于是,在片场,他与传统导演罗维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产生了深重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唐山大兄》与《精武门》是罗维与李小龙合作的两部作品,也是李小龙初回香港,接到的两部片约,他必须按照合约完成既定的传统题材作品。

合约完成,罗维与李小龙还能继续合作吗?

那时候,等到李小龙与嘉禾的两部作品合约结束,邵氏与嘉禾展开了新一轮的“抢龙大战”,邵氏为了拿下李小龙,片酬由之前的2000美金直接升级为200万港元。

短短两年过去,邵氏就能拿出这么大的抬价力度,邵逸夫也算一个狠人。但是嘉禾邹文怀更会玩,提出让李小龙自己组建一个公司,嘉禾只出钱投资影片,剩下的全由李小龙掌控,从片酬到票房分成,李小龙可以赚得更多。

李小龙心动了,立马成立了协和电影,然后拿着嘉禾的钱自己当导演去拍摄了《猛龙过江》。

可是,你要是邵逸夫,你会好受吗?

一再马失前蹄,两次争夺,怎么就是拿不下李小龙。所以,邵逸夫就使坏,你李小龙不是要拍片吗?我邵六爷断了你的后路,看你还怎么拍?六爷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

当时香港的武行,几乎都在邵氏的掌控之下,有了邵氏的示意,结果李小龙拍摄《猛龙过江》,压根就找不到武行来为自己工作,一人难求。不仅仅是邵氏。还有嘉禾内部的分流。由于李小龙与罗维之间的矛盾,罗维原计划与李小龙合作第三部影片《黄面虎》,结果李小龙撇下他去拍了《猛龙过江》,罗维气不过,就把《黄面虎》改成了《冷面虎》,请来了王羽主演,决定跟李小龙正面竞争,用李小龙的方式打败李小龙。

罗维当时是大导,又是嘉禾合作人,邹文怀没理由不支持他。结果,罗维与李小龙也展开了抢人大战,将邵氏铁幕之外的为数不多的漏网之鱼,主要就是《唐山大兄》《精武门》时合作的韩英杰团队,基本上整体划拉到了《冷面虎》剧组。电影人的势利,可见一斑。毕竟罗维代表了保障,而新人李小龙什么都没有。这就导致了李小龙的手下可用之人,寥寥无几。

在邵氏与嘉禾的双面夹击之下,李小龙不得已只能去美国摇人,因为他回港之前开过武馆,有一批外国徒弟。于是,他将自己的这些外国徒弟们招过来,来自己打下手。然后靠《唐山大兄》《精武门》时期笼络的个别武师则基于义气来为他帮助,像林正英、陈会毅、刘永、樊梅生等几个铁杆,此外还包括自己的发小小麒麟,可用之人屈指可数。

所以,《猛龙过江》里我们看到的是李小龙对打的全是外国人。看似很解气,其实是不得已,因为没有几个中国人供他调动,捉襟见肘。

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仅靠极其有限的资源,李小龙能拍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

更何况,《猛龙过江》还只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稚嫩感非常明显,离成熟还差得远。

尽管《猛龙过江》已经非常具有李小龙特色,影片幽默风趣,而且还有对功夫的思考。但总体上,资源的受限,无法施展的拳脚,还是让李小龙不是很满意。

好在,《猛龙过江》的票房大爆。1972年香港电影票房榜上,第一名是《猛龙过江》,第二部是《精武门》,自己只出了两部作品,结果就霸了榜,这让李小龙的自信心大大提升。

另一边,罗维信誓旦旦要打擂的《冷面虎》,最终连《猛龙过江》的票房的影子都看不到。尽管也赚钱了,但是作为擂台赛,却结结实实地输了。

有了这种积累,加上自信,李小龙终于想要放开手脚,去拍摄自己心目中真正想要拍摄的影片了。他想借用这部作品,将自己对于武学的理解,全部糅进作品之中。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徒弟兼好友詹姆斯·柯本,一起策划这个项目,并为其起了一个名字《静笛》,讲述一位武者,为了提升自己的武学修为,前往印度去寻找一本秘籍的故事。

《猛龙过江》的故事发生在了意大利的罗马。李小龙便想让《静笛》发生在印度。为此,李小龙与詹姆斯·柯本还一起远渡重洋到达印度,以及尼泊尔,去寻找拍摄场地。两个人雄心壮志,觉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这部电影一定会一炮而红。

这是一部《西游记》式的故事,讲习武者在寻找宝藏的路上,不断遭遇挑战,心性不断遭受磨砺。最终,发现所谓的秘籍压根不存在,反观自我才是武学的真谛。这个故事很中国化,就像唐僧取经,结果却取回一些残经一样,心路历程才是重要的,取回什么并不重要。

可是,在勘景的过程中,李小龙对这个剧本进入了深入思考,越来越觉得不太靠谱,它太玄虚了,只讲武学修炼,不怎么接地气。毕竟电影是放给观众看的,需要观众更好地接受才行。于是,他决定放弃《静笛》这个项目,并将其剧本框架重新梳理,将故事转移到了韩国,变成另外一个接地气的故事,名字叫《死亡的游戏》。

记住,是《死亡的游戏》,不是《死亡游戏》,中间差了一个“的”!

最初,也不叫《死亡的游戏》,而是叫《黄面虎》,也就是当初罗维找他想要拍摄的那个项目。

那时,罗维拿了《黄面虎》的剧本去找李小龙,想要两个人第三次合作。因为《精武门》大卖,按照罗维的想法,《精武门》讲的是陈真的故事,那么《黄面虎》就讲陈真的师傅霍元甲的故事,ip有延续性,跟自己的风,肯定可以继续大卖。

霍元甲嘛,是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叫他“黄面虎”,就跟《水浒传》里英雄的外号一样,平添江湖英雄气概,挺好。

李小龙接到剧本后,不置可否,说自己先看一看,改一改,然后再说。结果,改来改去,一直不见成效,也没给罗维回话,“跟风王”很急。因为那个年代,香港出名的出作品快,一年几部作品很正常,“七日鲜”嘛,压根没时间等。

谁知道,罗维等到的结果,是李小龙拿了另外一个成熟的idea,去拍了《猛龙过江》。据大公说,《猛龙过江》是李小龙当初在好莱坞写的那个《战士》剧本的再现,因为在美国没有拍成,就废物再利用,改造了下,变成了《猛龙过江》,然后给邹文怀看了,邹老板也很支持李小龙,就立马开拍了。但罗维非常生气,觉得被李小龙摆了一道,白吊了他一把。这才将《黄面虎》剧本改成《冷面虎》,请来资深的“独臂刀”王羽,决意要与李小龙一决雌雄。

李小龙一方呢,听说《黄面虎》改成《冷面虎》投拍了,也很生气,觉得罗维言而无信。自己没说不拍,这不是还在改剧本嘛。即便是去拍了《猛龙过江》,回来还是可以继续搞的嘛。

我们看过黄元申版《大侠霍元甲》,都知道剧中霍元甲早期的故事,就是讲他如何从身体孱弱到偷学武术,最终才成为宗师的经历,之后才是与俄国人、日本人展开对打。这多少与李小龙想要拍摄的通过习武不断提升自我,进而讲述人生哲学的题材有些相合之处。

所以,李小龙并没有完全放弃《黄面虎》,只是暂时没有想好怎么改。因此,他对罗维也很生气。两个人就此彻底闹掰了。

在2023版纪录片《最后的死亡游戏》里,片长223分钟,接近4小时片长,详细收录了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时的全部影像资料,弥足珍贵。而且,这部纪录片,严格按照当时的拍摄顺序进行展开。

可以看出,《死亡的游戏》第一组镜头就是李小龙大战贾巴尔的戏份。因为当时贾巴尔马上就要加入NBA训练营,即将进入NBA,再晚就没时间拍摄了。

李小龙拉来贾巴尔,先完成了他的戏份。值得一说的是,通过纪录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拍摄现场的电影卡板上,贾巴尔的这段先行戏份,当时片名的位置叫“试镜”。直到贾巴尔离开,进入第二组伊鲁山度的戏份时,卡板上的片名才正式叫做了《黄面虎》,然后又在这个篇章的中间部分,才终于叫做了《死亡的游戏》。这说明,在拍摄的过程中,李小龙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在拍摄贾巴尔的戏时,他还不确定能不能行,所以叫“试镜”。等到第二组戏开拍了,这等于是项目正式执行了,于是用了《黄面虎》的名字,后来才进一步改名。

当初的“黄面虎”是面色蜡黄的意思,后来到了《死亡的游戏》里,已经变成了电影主角身上穿着的一条黄黑色的连体裤了。由肤色变成了服装颜色。

这就揭开了李小龙那套服装为什么一定是黄色的缘由了,因为来自“黄面虎”。而且,电影讲的依旧是如何通过武学进阶来表达武学哲理及人生哲理的过程。可想而知,他对罗维有多生气了。

按照李小龙的设定,《死亡的游戏》是展现他武学思想集大成的一部作品。

首先,这是李小龙的作品,不是传统的老式打斗,也不是传统的狗血剧情。那种为了卖钱而打打杀杀的东西不是李小龙想要的。传统动作片里,往往可以看一名高手,在虐菜般杀掉大批喽啰之后,终于来到了大BOSS面前,展开终极对决。

李小龙很清楚“一拳难敌四手”的含义,那种纯粹的文人意淫式的动作场面,是不懂功夫的想象出来的,他不要,他要的是真实的,可以观诸于现实的动作。

要打,就要一对一,在公平的对决中展示功夫的魅力。这也是现代体育的精神,像拳击、自由搏击等擂台形势的比赛,都是严格按照体重、身高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人不能再一起比赛,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公平性。李小龙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公平对决。所以,李小龙邀请了一干功夫高手,分别代表不同的拳派,然后与中国功夫一一展开对决,在这个过程中将他的武术哲学阐发出来。

在李小龙的设定中,剧情是说:功夫高手海天,原本已经打算金盆洗手,去过隐居生活。但是,在途径韩国时一个黑帮大佬扣押了他的家人,要求他与其他四位武术家一起去闯关一个五层的宝塔,争夺塔顶的宝藏。

海天为了家人的安危,只得去完成这个任务。他的搭档,可不是什么好人,都是为了夺宝藏。而海天则只为完成任务,对宝藏丝毫没有兴趣。

宝藏在宝塔的顶层,下面共有五层,分别为鹰殿、豹殿、虎殿、龙殿、无名殿,每层均有顶尖高手把守。

这个塔的形状,是最初《静笛》的遗产,李小龙与詹姆斯·柯本一起在尼泊尔游历时,在加德满都王宫广场上得到的灵感。然后在韩国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塔。

对了,对詹姆斯·柯本,值得单说几句。李小龙生于1940年,柯本生于1928年,比李小龙大很多。在柯本认识李小龙之前,已经在好莱坞小有名气,主演过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革命往事》,还参演过史蒂夫·麦奎因主演的《大逃亡》。在认识李小龙的时候,恰好是他人生的低谷期,意志消沉,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找李小龙学习功夫,原本只为打发时间,却被李小龙的人格魅力征服,为李小龙的武术哲学倾倒,两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柯本也传授给了李小龙不少演技上面的技巧,为李小龙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毕竟李小龙是学哲学的没有经过演艺训练。后来,柯本还演过《比利小子》《大暗杀》《铁十字勋章》《中途岛大战》《修女也疯狂2》《蒸发密令》《危险人物》等片,而且还于1999年凭借《苦难》拿到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也算功成名就。身为李小龙的好友,在李小龙的葬礼上,柯本还是抬棺人之人,感情相当深厚。

回说《死亡的游戏》,这已经是李小龙将《静笛》与《黄面虎》糅为一体的一个作品。

李小龙生前已经选好了镇守各层的武术高手,分别是:

(五层宝塔的构思原图)

鹰殿,擅长腿法的日韩系武术高手,黄仁植饰演。黄仁植是合气道七段、跆拳道六段,称得上是当时武术界的一流高手。

豹殿,中国螳螂拳高手,木村武之饰演。木村武之是李小龙的代表弟子和助教、拥有李小龙亲笔颁发的振藩国术5级证书,是李小龙武术体系中振藩国术的代表,擅长的是以咏春风格为主的中国功夫,同时还有柔道训练经历。

虎殿,菲律宾Eskrima高手(音译:艾斯克瑞玛),伊鲁山度饰演。伊鲁山度是李小龙的代表弟子和助教、拥有振藩国术、振藩拳道、截拳道三张由李小龙亲笔签发的证书,是李小龙武术体系之集大成者。伊鲁山度还是菲律宾刀棍术宗师、同时拥有肯波空手道、巴西柔术等多个武术流派的黑带,属于顶尖高手级别。

龙殿,合气道高手,池汉载饰演。池汉载是韩式合气道宗师,属于顶尖高手级别。

无名殿,踢拳巨人,贾巴尔饰演。贾巴尔是美国NBA篮球天王巨星,绰号“天勾”,也是李小龙截拳道弟子。贾巴尔是身高2.18米的超级运动健将,配上李小龙教授的截拳道踢拳,其恐怖的威力可想而知。

任何人要到达宝塔顶层取得宝藏,就要先战胜塔外的诸多守卫,然后冲出一条血路,再逐层而上,一一战胜以上五名顶尖高手。

然后,就可以冲上顶层,拿到宝藏。

可是,海天在打败了无名殿的高手之后,对登楼去拿宝藏,丝毫没有兴趣,直接开始喊人,让楼下大佬的手下们去拿,他则摇摇晃晃走下了楼。

毕竟,他的目的是为了家人。只要家人能够安危,什么宝藏,压根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也因此,他在与无名殿的高手对决时,说我们就这么打下去吗?难道你不可以让我过去吗?

结果,贾巴尔说,我早已置之度外,不在乎生死,只要守住楼梯,别无他求。海天只好杀了他。

至于顶楼放的宝藏,究竟是什么,海天根本不在意。剧外的李小龙也在纠结,到底该放什么才好?

李小龙的设定里,最高层放着一个箱子,里面放的东西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打开箱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一种是打开后,里面是一张纸,上面写着:生即死的开始。

李小龙想表达的意思先是各种武学之间的差别,最后归结为争来争去所谓的宝物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很有深意,也很有禅意。

后来的《功夫熊猫》,就偷师的李小龙的武学思想。神龙大侠阿宝,以及大反派雪豹,都想看看所谓的神龙秘籍究竟写了什么。最后,阿宝拿到了,打开一看,居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有。所谓的秘籍,其实就是没有秘籍。

阿宝的鸭子爸爸阿平,也说过他们家的面条之所以那么好吃,别人都以为有秘籍,会添加神秘原料。可是鸭子爸爸却说,我们家的面条秘籍就是什么都不加。因为那个面条里满满都是阿平的热爱。就像大部分人都觉得妈妈做的饭最好吃,那不是妈妈有什么秘籍,而是妈妈做的饭充满了对于家的爱心,而饭店里的饭菜则只是厨师打工的手段,缺乏爱。

所以,你觉得什么好,是自己对自我的理解,是自己对于世界的态度,是将自己变成什么。

李小龙去世后,好莱坞将李小龙放弃的《静笛》拍摄了出来,最终的结果也是习武者最后找到了武术秘籍,结果他打开后发现里面每一页都是一面镜子,求秘籍者只能看见自己,反求诸我。

《死亡的游戏》继承了《静笛》,最后的宝藏具体是什么,对于李小龙饰演的海天来说,不具有任何意义。能够保护家人,能够换来他们的安全,才是最主要的。

为了这部影片,李小龙开始摇人,先找来贾巴尔,然后又招来了伊鲁山度、池汉载、田俊、黄仁植等人,于1972年投入拍摄。

可是,在积累了接近4小时的素材之后,影片拍摄了1/3。

华纳突然冒了出来,邀请他去好莱坞拍摄一部《血与钢》的电影。

这可是李小龙梦寐以求的事,他做梦都想杀回好莱坞,成为好莱坞一线,好借由好莱坞机制,来发扬光大他对中国功夫的理念。

于是,他搁置了《死亡的游戏》,去了美国,并将《血与钢》的剧本修改后改为了《龙争虎斗》,投入了制作。

《龙争虎斗》属于合拍片,华纳与嘉禾各投入了一部分。好莱坞主要负责文戏部分,香港团体则负责动作戏部分。但是语言的不通,工作习惯的不同,中美双方发生各种纠纷,这让身兼数职的李小龙不堪重负,体力与精神都被大大透支,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在后期混音阶段,直接晕倒在了片场,医生判断其患上了脑水肿,要求其必须进行治疗,并放松工作节奏。

可是,李小龙哪里能够闲得住?

毕竟,《龙争虎斗》就像当初的《唐山大兄》,都属于试水之作,李小龙并不是绝对主导,从剧本到调度,都受到限制,不是他真正想要拍摄的项目。对于《龙争虎斗》,他也谈不上满意。

所以在《龙争虎斗》制作完毕,等待上映的间隙他已经重启了《死亡的游戏》,对剧本与选角忙不迭地展开推进工作。

要知道,香港电影的制作方式,并不是先有了完整的剧本,然后再按部就班地去拍摄。而是哪方面成熟,就先动那一块。

反正,李小龙就是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只要故事在他的脑海里,有了框架就可以推动。

毕竟,贾巴尔一旦正式进入NBA,是再也没有机会来拍这部电影的。而且,伊鲁山度、池汉载也都是外国人,想要凑齐他们也不容易,所以干脆在什么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先把他们的戏份给拍了。

至于其他卡司,包括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守卫,只有第一层的黄仁植已经被他确定了下来,第二层的人选计划是木村武之,但并没有真正确定。在他的设计稿里,一度想让洪金宝来做第二层的守卫,后来又被他划掉。

而且,与海天一起登楼的几名搭档,除了已经参与拍摄的田俊、解元,另外几位究竟是谁,也没有定下来。

很多剧本的细节,都也没有定。甚至,没有剧本,只有停在他脑海里的设想。

《龙争虎斗》之后,他忙不迭地推进工作,都在为《死亡的游戏》在忙。

即便死亡的当天,也是在忙这件事。

当天下午,李小龙与嘉禾的老板邹文怀,一起来到了丁佩的家中,商谈剧本的事。

因为影片的女主角还没有定下来,大概率是李小龙想让丁佩来主演这个角色,算是对这个新认识的红颜知己一个提携。当然,也不一定是主角,毕竟李小龙的几部电影里,女主角都比较弱,没有给人留下深刻一点的印象。说给丁佩预留了主角,主要是丁佩自己的说法。

那时候的丁佩,主演的《应召女郎》,票房排名仅次于晚上映的《龙争虎斗》,排名年度第三,也算是当红了。李小龙完全可以提携她一把,助其更上一层楼。

那天晚上,李小龙与邹文怀原定预约与“007”乔治·拉扎贝见面,想邀请他参与影片中的一个角色。至于是一起冲楼的搭档之一,还是第二层的守卫,或者是其他什么角色,因为缺乏文字资料,已无从可知。

下午,李小龙、邹文怀、丁佩在丁佩家中正谈话间,李小龙突然觉得有些头疼,便提出想要休息一下。丁佩就给了他一片止疼药,让他进屋休息。

至于邹文怀,看李小龙突然提出要休息,还以为他要与丁佩要加戏那啥,怎么怎么着,就觉得很尴尬。邹老板便提出,那我就先走了,先去餐厅,好与乔治·拉扎贝先聊着。

李小龙让丁佩下午8点准时喊醒他,以便他也去参与晚宴。

至于他俩发生没发生性关系?应该说是没有的。

丁佩又看了会剧本大纲,按计划去叫醒他,结果意外发现李小龙已经不行了。丁佩大骇,赶紧给邹文怀打电话,邹一听也是大惊,赶紧往回赶。

可是,已经晚了。

因为《龙争虎斗》时的那次脑水肿,医生已经让他不要随便服用止疼药,因为部分止疼药的成分会增加颅内负担,诱发脑水肿。可是,李小龙知道,丁佩并不知道。她给他的那片止疼药,正是诱发李小龙脑水肿复发的主因,也是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有好事者以为是他俩房事太激烈,导致的李小龙兴奋过度,直接死亡。这只是脑洞罢了,如果是那样,丁佩是可以第一时间叫救护车的。

而等丁佩发现李小龙出现状况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之前,他俩应该不在一个房间里,导致丁佩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现场的发生。

无论如何,由于李小龙的突然意外去世,《死亡的游戏》也就彻底被搁置了,成为永远的遗憾。

随着时间的远去,大家对于李小龙的思念有增无减,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想继续看李小龙的作品。

那怎么办?

之前,李小龙已经与嘉禾再次签约,又是两部片的合约。既然已有合约,而且钱也支付了一部分,那么就该继续榨取李小龙的价值,让合约变现。资本的贪婪,可见一斑。

结果,大家就去搜寻李小龙留下的遗物。发现了《死亡的游戏》留下的一段35分钟的一个片段。至于剧本,没有找到。

为了不浪费李小龙的劳动成果。

干脆,又找来了《龙争虎斗》的导演罗伯特·高洛斯,让他想办法继续推进这部作品。

罗伯特·高洛斯坐下来反复观看李小龙楼下的片段,因为没有剧本,他怎么都悟不透李小龙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于是,决定另起灶炉,重新写了一个剧本。只把李小龙的片段作为新作的素材之一。然后,找了一个身形很像李小龙的韩国人金泰中,并为他取了《猛龙过江》里李小龙饰演的角色唐龙为艺名,进行新的拍摄。

这就是后来公映版《死亡游戏》(1978),片中将李小龙的原始素材只利用了11分钟。但就是因为有了这11分钟,这部影片同样票房大卖,但那压根就不是李小龙的意思,甚至是大相径庭,从根本上歪曲了李小龙的意思。

《死亡游戏》的故事,讲述的是影星卢比利如何大破美国黑帮的故事,这是典型的好莱坞模式的剧情,可怜的一群守塔的武林高手,在补拍版中全变成了黑社会老大的“保镖”。

而且,开头部分,是剪切《猛龙过江》里的片段,中间则插入了《精武门》的结局,这两个情节都不能算是李小龙正式的登场,李小龙真正亮相是从大约影片的第81分钟开始,到92分钟左右结束,即最后“连闯三关”的那段情节,里边的那个李小龙才是货真价实的。

原版《死亡的游戏》的主演除了李小龙,还有在《唐山大兄》里扮演许剑大哥的田俊,以及在《龙争虎斗》里客串过的解元(这两人在补拍版《死亡游戏》中的戏份都被删掉了,但还是有露过一点面儿,田俊在影片开头处充当了路人甲,而解元则没有任何戏份,不过在李小龙打倒池汉载后上楼梯的那一刻,仔细观察一下画面,楼梯下躺着一具“尸体”,那个就是解元扮演的)。

所以说,《死亡游戏》基本上已经不算是李小龙作品了。

李小龙构想的《死亡的游戏》的原始素材及剧本构思,直到1993年,才在李小龙家的仓库里被发现。大家才知道原来李小龙的构想是另外一个样子的。同时,也发现,这部电影如果真的按照李小龙的想法拍摄出来,一定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

因为从仅有的片段里,已经能够看出李小龙对于武术及人生哲学的认识了,而且这些观点都被他丝滑地揉入到了剧情当中。片中随处可见的幽默,还有紧张的剧情,都让这部影片既有商业看点,又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亦雅亦俗,雅俗共赏,想不火都难。

而当初的《静笛》,后来也被好莱坞捡起来,拍摄出了一部《沉默的长笛》,由大卫·卡拉丁、“萨拉曼”克里斯托弗·李联合主演,作品又空又玄,非常不接地气,幸亏李小龙没有拍。

至于《死亡塔》(1981),被搞成是《死亡游戏2》,更是与李小龙一毛关系都没有,是硬剪辑出来的作品。前面的文章里,已经写过罗维为了消费成龙,在失去了成龙之后,硬是靠剪辑弄出了一部《龙腾虎跃》。他的做法是利用成龙之前拍摄的电影素材,将那些剪辑掉的废片,生硬地拼凑整合出了这部新作。例如,偷鸡摸泥鳅的片段来自《拳精》,结尾的大战则来自《笑拳怪招》。两位主演甚至没有和真正的成龙有过对手戏,全是罗维的剪辑之功,全是骚操作。

李小龙的《死亡塔》也是同样的骚操作,李小龙本人根本就没有参与过任何一个情节的设计和演出,片中那些李小龙的镜头同样是来自之前拍摄的其他影片里那些未用到的胶片、以及《龙争虎斗》里部分镜头剪切出来的,而影片开始时的“李小龙”,其实是唐龙扮演的,也就是说,唐龙一人饰两角,就这么简单。

只是,李小龙的确是签了《死亡塔》这部影片的合约,硬凑出来一部电影来消费他,只能说奸商实在是太奸诈了,毫无底线可言。

就此,真正属于李小龙的作品,只有四部半,《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以及半部《死亡的游戏》。前四部,分别存在各种缺陷,都无法完全展示李小龙真正想要的内容,而他集中了自己思想之大成的《死亡的游戏》,却又没能完成,真是天大的遗憾。

以上。

序曲:李小龙开创了一个时代,可惜他不属于那个时代

第一部分:李小龙是如何崛起的?

第二部分:《唐山大兄》缺少武魂,并不是李小龙想要的风格

第四部分:龙的确立,聊聊《精武门》里李小龙的风格与参与度问题

番外一:中国超级英雄陈真,李小龙版与甄子丹版优劣谈

第五部分:《精武门》之后,李小龙是如何建立协和电影公司的?

第六部分:李小龙与《猛龙过江》,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幕后事

第七部分:李小龙唯一好莱坞制作《龙争虎斗》是如何征服全世界的

番外二:李小龙的这部动作片,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



3 阅读:70

雅旋聊影剧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