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白宫,特朗普说:我不想再提高对华关税了,甚至可能降低税率。因为我希望人们继续购买。
然后,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他认为在未来3周或4周内,美国将与中国签署协议。
咦,口吻又变了,记得周二的时候,特朗普还呼吁中国主动伸出橄榄枝,他说球在中国那边,说我们这边需要和美国达成协议。
其实商务部周三已经给出明确回应了,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需要立即停止极限施压,停止胁迫讹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大家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我们的态度和立场一直没变,更谈不上松口或者收紧,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让,你不管他加关税还是减关税,都是虚空造牌,再来讹诈别人,这种毛病就不能惯着,不然以后三年多的任期,这种麻烦会没完没了。

中国的稳健定力和美国的内部脆弱,让白宫束手无策
自从美国宣布对华商品不断拉高关税以来,这场贸易战始终充斥着美方的傲慢与矛盾。
特朗普政府一边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声称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另一边,美国消费者却在沃尔玛抢购囤货,股市债市暴跌,各个产业哀鸿遍野,物价飙升通胀上升,加州政府甚至将白宫告上法庭。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将美国输华商品税率从84%提升至125%,并明确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加税”,以后不予理会,不和你玩了。
而当白宫玩数字障眼法,威胁要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推高至245%时,美国商务部却悄悄将智能手机、芯片等关键产品列入豁免清单——毕竟,苹果等大量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在中国,美国高科技企业是美国的工业明珠,倒不得。
中国不屑于跟风,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已从2018年的19%降至2024年的12%,而东盟市场同期增长18%。当美国还幻想用关税卡脖子时,中国早已通过“一带一路”布局、中欧班列和各种经济区域伙伴协定,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球的贸易安全网。以稀土为例,中方对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更令美方措手不及的是中国的“内循环”韧性。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半导体自主化率提升至35%。
当特朗普还想用关税倒逼中国妥协时,中国内需市场已经是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眼看中国岿然不动,稳如泰山,特朗普没辙了,所谓的245%的关税,他连忙改口称 仅针对部分产品。
更滑稽的是,当他吹嘘每天海关税收可以为美国带来二三十亿美元税收时,美国海关站出来表示,每天顶多也就2亿多美元收入,他那牛皮,这几天不知吹爆了多少。

各国围剿“关税霸权”:多边主义的觉醒时刻
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未能孤立中国,反而让美国成了国际社会的孤家寡人。
4月初,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欧盟对苹果、谷歌开征15%数字税,连日本也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说不。
更戏剧性的是,当美国试图施压越南、柬埔寨限制对华贸易时,这些国家却在中方访问期间签署了新的自贸协定。
毕竟,与中国合作的基建项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而美国的关税威胁只会让他们的出口商血本无归。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站出来谴责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呼吁建立公平贸易仲裁机制。
这些变化揭示了一个现实:美国的关税威慑不得人心,中国的开放包容平等公平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美国财长前几天还吹嘘有几十个国家急着和美国签协议,这2天谈的国家无非还是他的几家盟友,寥寥无几,而且,都没谈出什么实际结果,说到底就是不得人心。

特朗普宣称“未来3到4周内将签署协议”的表态,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除了展示他内心的焦虑,并不能说明什么。
中方的底线早已清晰:谈判必须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目前球在白宫那边,就看你怎么做。
回望这场关税战,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本质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中国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那样屈服,赌的是盟友会无条件追随,赌的是选民会为“关税幻觉”买单。
但现实是,中国不是日本,欧盟不是提线木偶,而美国消费者更不愿为政治作秀掏空钱包。
世界已经改变,美国依然执迷不悟,那也只能随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