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岁的湖北姑娘廖双,那个在短视频里总带着灿烂笑容分享抗癌日常的 “橙子”,永远离开了我们。
消息一出,无数网友震惊不已。
不抽烟不喝酒,从不熬夜,三餐基本都是青菜,这样的 “健康标兵” 怎么会患上直肠癌?家人翻遍族谱,也找不到任何癌症遗传史。
更让人揪心的是,从确诊到离世,不过短短两年多。

4月8日,“橙子”廖双的视频账号突然更新。
没有往日的生活分享,只有一张照片和冷冰冰的讣告。
这个曾在镜头前坚强展示化疗过程,笑着鼓励网友“别怕体检”的姑娘,终究没能战胜病魔。
消息传开后,评论区瞬间被惋惜声淹没。

很多网友不敢相信:那个总说“今天又多扛过一关”的橙子,怎么就走了?
她的家人透露,最后那段时间,廖双瘦得脱了相,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但即便躺在病床上,她还惦记着帮父母整理账单,想为这个为她掏空积蓄的家再做点什么。

故事要从2022年7月说起。
当时廖双总觉得肚子胀,起初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去了医院被当作普通肠胃炎开了止痛药。
就这样拖了两个月,症状不但没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去医院做肠镜检查时,医生脸色凝重——直肠癌中晚期。

本该在黄金治疗期的两个月,因为误诊被白白浪费。
廖双后来在视频里回忆,确诊前那段时间,她总把“忍一忍就过去了”挂在嘴边。
现在想来,那些被忽视的腹胀、隐痛,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确诊后,廖双的家人二话不说,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只为给她凑医药费。
化疗开始,一头乌黑长发变成光头,廖双却笑着说:“正好省了买洗发水的钱。”她把抗癌过程拍成视频,详细记录每次化疗的感受,耐心回复网友关于早期症状的咨询。
有网友问她:“疼不疼?”她回复:“疼啊,但哭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

化疗副作用让她吃不下饭,她就变着花样做流食;身体虚弱走不动路,就在病房里做简单的康复操。
这个乐观的姑娘,用自己的方式和癌症“死磕”,也温暖着无数关注她的网友。
2025 年 1 月,有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廖双的账号更新频率越来越低。
在她发布的最后几条视频中,画面里的她虚弱地靠在医院的病床上,手臂上插着输液管,脸色苍白如纸,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

期间,廖双还曾在社交平台公开求购药物,字里行间都是对生的渴望。
但癌细胞没有给她机会,病情迅速恶化。
看着女儿被病痛折磨,廖双的父母哭红了眼:“我们倾家荡产,还是留不住她。”
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抗癌斗士,最终还是倒在了死神面前。

廖双的病例让很多人困惑:不熬夜、低油盐、无家族史,为何还是得了癌症?医生指出,长期单一的素食习惯可能是重要诱因。
她的饮食中缺乏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肠道黏膜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加上过度节食导致免疫力下降,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

更关键的是,早期腹胀症状被忽视,误诊延误了两个月——这恰恰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相信“年轻耐折腾”,把身体信号当作“小毛病”。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对“健康生活”的定义是否过于片面?
有人像廖双一样极端追求“清淡饮食”,有人则把“健身打卡”变成炫耀资本,却往往忽略了健康的核心是“平衡”——营养均衡、心态平和、定期体检,缺一不可。

廖双在视频里反复说的“别过度自信”,成了她用生命换来的忠告:健康不是某几项习惯的叠加,而是对身体持续的敬畏与关注。
廖双的遭遇并非个例。
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而在早期,腹胀、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常被当作“消化不良”“压力大”“痔疮”处理。

就像廖双最初以为的“减肥导致腹胀”,这种“自我诊断”往往让危险悄然升级。
她的故事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癌症面前,没有“幸运儿”。
那些被我们轻易放过的“小异常”,可能是身体最后的求救信号。
比如:持续两周以上的腹胀、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这些症状未必是癌症,但一定是身体在提醒:“该关注我了”。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