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小品》(一一一):和尚放颠

闲读与苦读 2025-02-19 14:53:52

有位傻和尚,不知是哪里人,也没有姓氏。有人说他姓沈,也有人说他姓孙。无论冬夏,他只穿一件衲衣。与人讲话,很不严肃,有时还骂骂咧咧,然而事后却能出人意料的应验。傻和尚不饮酒,只喜欢吃肉,无论多少,全都吃光。

张大木先生喜欢谈禅,交游很广,傻和尚乐于与他交往。当时清圣祖康熙皇帝年事已高,密理亲王第二次被废,立谁为太子还不能预料,张大木心想傻和尚前知,于是就作禅语试探他说:“佛将成道,谁是能接受衣钵的人?”傻和尚瞪着眼睛说:“问这个做什么?衣钵早就交付给你了。”

没有多久,清世宗雍正登基。雍正排行第四,张大木在兄弟中也排行第四,所以傻和尚才故意语带双关。推算一下他说话的时间,当时康熙皇帝已经死了。

王少宰的母亲蒋太君特别敬重傻和尚,把他供养在家中。有一天傻和尚突然说:“今天晚上我想睡在太夫人床上。”仆人把他的话告诉了太夫人,太夫人说:“和尚放狂,必然有事。”就搬到别的卧室,把床让给了傻和尚。

半夜,屋顶上的大梁椽子全都折断塌了下来,全家惊起。太夫人说:“我有被压的厄运,和尚感谢我对他的恩情,所以才以身相代。”大家正在乱纷纷的时候,和尚从瓦砾堆中钻出来说:“谁作的恶作剧,嫉妒我睡在这里,竟然把房子拆走了。我的梦还没做完呢,要接着做的话,就应当另外寻找一个睡觉的地方去了。”后来太夫人死了,傻和尚就到西林寺的方佛国去住。

除了一件衲衣外,他没有别的东西,只带着一个竹箧,封得很严实。每次出去,一定告诉主事说:“好好地看着我的箧子,不要私自打开它。”有一个游行四方的和尚来到这里,听了他的话心想,里面一定有衣服钱财,就私自把它打开了。原来里面只有一个破包袱,一条小狗。小狗好像刚刚生下来,眼睛还没睁开。游方和尚又赶快把它封好。

傻和尚回来知道了,怒骂说:“叮嘱你们不要打开,现在违背了我的话,这个地方不能住了。”说完就跳进秀野桥下的急流中,人们过去一看,他已经死了,然而尸体却不流走,也不倒。第四天,尸体就不知哪儿去了。人们又打开那个竹箧再一看,连那条小狗也没了。

【原文】

痴和尚,不知所来。或云沈姓,或云孙姓。冬夏一衲。与人言,无庄语,间且谩骂,然事后多奇验。不饮酒,惟好食肉,无多寡皆尽。

张大木先生耽禅悦,多方外交,乐与晋接。时圣祖春秋高,理密亲王再废,主鬯未卜,意和尚前知,作禅语探之曰:“佛将成道,谁能受衣钵者?”瞪目曰:“何问为?衣钵久已付汝。”未几,世宗登极。以大木行四,故作廋词。计其时,庙讳已藏正大光明殿扁内矣。

王少宰母蒋太君季赐尤重之,供养宅中。一日忽曰:“今夕我欲卧太夫人床上。”告之,太夫人曰:“和尚放颠,必有所为。”即迁别室,让榻与之。夜半栋榱崩,举室惊起。太夫人曰:“吾有压厄,和尚感我恩,故以身代。"方抢攘间,和尚从瓦砾堆中,闯然出曰:“谁作恶剧,妒我卧此,竟拆屋去矣。我梦未醒,无已,当另觅一觉耳。”后太夫人殁,去住西林寺之万佛国。

一衲之外,无他物,惟挟一竹笥,缄之甚固。每出,必告常住曰:“慎视我箧,勿得私启。”复有一游方来,闻其语,意必有鞋笠资,窃发之,止一敝包袱,一狗子。似初出腹,目尚未瞬,急缄之。

和尚归,即怒骂曰:“戒若等勿启,今违之,此地不可居矣。”即跃秀野桥湍流中,视之,死矣。三日不流,亦不仆。第四日不知所在。复启笥审之,并狗子亦渺。

选自(清)许仲元《三异笔谈》。

【注释】

1.鬯,音 chang,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主鬯,主持祭的人,这里借以指皇帝。

2.廋:音sou,隐匿之意。廋词,即隐语。

【简评】

代人赴祸,已是难得,事毕不求报答,反装糊涂,这和尚真颠得可爱!

未完待续……

本系列是从浩繁的文献中精心选编出来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阅读:6